考试版并发症岗位职责优护目标内涵

2018-6-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版--并发症/岗位职责/优护目标内涵

.为方便大家复习,将并发症公共考试部分进行整理,其他各科室相关部分请参阅窗口相关文件

.岗位职责未整理,请参阅窗口相关文件。

三甲条款:5.3..

优质护理目标内涵:

有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理人员知晓率00%;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指导思想、内涵及目标?

()指导思想主要为: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内涵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倡导人性化服务。

(3)目标是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三甲条款5.4.5.:

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0

一、窒息

窒息是指异物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发生原因

.医护人员为昏迷病人或使用了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

.有假牙的病人,操作前未将假牙取出,操作时假牙脱落,严重者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二)临床表现

窒息病人起病急,轻者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三)预防和处理

.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棉球遗漏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其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采用“一抠、二转、三压、四吸”的方法。一抠即用中、食指从病人口腔中抠出或用血管钳取出异物,这是最迅速有效的办法。二转即将病人倒转80度,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利用重力作用使异物滑落。三压是让病人仰卧,用拳向上推压其腹部,或让病人站立或坐位,从身后将其拦腰抱住,一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另一手握住此拳,以快速向上的冲力反复冲压腹部,利用空气压力将异物冲出喉部,如果让腹部对准椅背或桌角用力向上挤压,效果更佳,但应注意避免腹腔内脏器,尤其是肝脏挤压伤。四吸即利用吸引器负压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

5.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二、吸入性肺炎

(一)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口腔护理的清洗液和口腔内分泌物容易误入气管,成为肺炎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啰音。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三)预防和处理

.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应用退热剂;气促、紫绀可给氧气吸入;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

三、口腔粘膜损伤

(一)发生原因

.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碰伤口腔粘膜及牙龈,尤其是进行放疗的肿瘤病人,更易引起口腔粘膜损伤。

.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粘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粘膜烫伤。

(二)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溃疡形成,严重者出血、脱皮、坏死组织脱落。病人感口腔疼痛。

(三)预防和处理

.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放疗病人,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与患者的口腔粘膜接触。

.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开口器,应用纱布包裹从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3.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粘膜的观察。

4.发生口腔粘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0.%双氧水含漱。

5.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疗效较好。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一)发生原因

.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龈沟内皮组织充血,炎性反应使肉芽组织形成,口腔护理对患处的刺激极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操作时动作粗暴,也易造成口腔及牙龈出血,尤其是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

3.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开口器应用不当,造成口腔及牙龈损伤、出血。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牙龈出血持续不止为主要症状,出血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出血量约为0~ml。

(三)预防和处理

.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细致,特别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擦洗过程中,要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病人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

3.若出现口腔及牙龈出血者,止血方法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填塞。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注或静脉注射巴曲亭、立止血等,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五、口腔感染

(一)发生原因

.上述引起口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如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代谢障碍、年老体弱等,可继发口腔感染。

.口腔护理清洗不彻底,尤其是颊粘膜皱襞处不易清除干净,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

3.口腔护理用物被污染、治疗操作中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等,也易造成口腔感染。

(二)临床表现

口腔感染分型标准—轻度:溃疡发生在舌前/处独立溃疡少于3个,溃疡面直径0.3cm,无渗出物,边缘整齐,有疼痛感,可进低温饮食。中度:舌体有多处溃疡,大小不等,溃疡面直径0.5cm,可融合成片,并见炎性渗出物,边缘不规则,有浸润现象,疼痛厉害,常伴颌下淋巴结肿大,进食受限。重度:溃疡面直径0.5cm,弥漫全舌、上腭、咽弓、牙龈,颊部充血肿胀、糜烂,张口流涎,疼痛剧烈并烧灼感,舌肌运动障碍,进食严重受限。

(三)预防和处理

.去除引起口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认真、仔细擦洗,不使污物或残渣留于齿缝内,各部位清洗次数及棉球所需数量,以病人口腔清洁为准。

3.注意观察口唇、口腔粘膜、舌、牙龈等处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对口腔内发生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做好记录,同时做好交班,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加强日常的清洁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饭前饭后用/洗必泰和/0呋喃西林交替含漱。清醒病人选用软毛牙刷刷牙,血小板低下或有牙龈肿胀糜烂时禁用牙刷刷牙,改用漱口液含漱,根据口腔感染情况选用漱口液。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漱口液擦洗口腔内容易积存污物处。

4.危重病人进行特别监护,如中老年人唾液腺分泌减少,唾液黏稠,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病情需要禁食或长期卧床、鼻饲时,口腔清洗不彻底均易发生口腔感染;另外,老年人牙齿松动,牙龈外露,食物残渣在口内发酵易致牙周炎,口腔护理易碰伤致口腔感染。因此,要嘱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清醒病人尽量早晚刷牙,经常漱口;昏迷或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进食。针对病人的饮食爱好调节食物品种,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要避免进坚硬或纤维多的食物,防止损伤或嵌入牙间隙。

6.溃疡表浅时可予西瓜霜喷剂涂擦;口腔溃疡较深较广者除加强护理外,局部可用惠尔血或特尔津等液加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涂擦,以加快溃疡面的修复。疼痛较剧烈、进食困难者可在漱口液内或局部用药中加利多卡因,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口唇有坏死结痂者应先用生理盐水湿润,让痂皮软化后用消毒剪刀剪除,创面涂四环素软膏等。对口腔霉菌感染的患者可选用碳酸氢钠漱口或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口腔霉菌感染。必要时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氧氟沙星含片治疗口腔感染。

六、恶心、呕吐

(一)发生原因

如操作时棉签、镊子等物品刺激咽喉部,易引起恶心、呕吐。

(二)临床表现

恶心为上腭不适,紧迫呕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低、心动过缓等。呕吐物为胃及部分肠内容物。

(三)预防和处理

.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止吐药物的应用。症状严重者可用:①吗丁啉:口服每次l0mg,每日3~4次,饭前半小时服。②胃复安: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针剂0mg/次,肌内注射。

第十一章周围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

一、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最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二)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及处理

.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瓶签是否清晰,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效期及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0.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一)发生原因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

.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特别是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单位时间内输入较多的液体和钠盐,就会发生潴留而使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向细胞内液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水肿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内水肿可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肺、脑等细胞水肿,威胁患者生命。

3.外伤、恐惧、疼痛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而导致肺水肿。

5.脑垂体后叶素能降低肺循环和门脉循环的压力,还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及收缩其他小动脉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水分在肺组织中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肺水肿。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

.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

.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l、E使静脉壁通透性增高,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半衰期达7~l0h(正常人3~4h),血管的弹性差,脆性大,易引起静脉炎。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少数患者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l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液。临床上一般以~4级常见。

(三)预防及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值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连续输液者,应每4小时更换输液器。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3种为宜。

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8.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4h后应更换至上肢。

9.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留置针在血管内最多保留7小时,应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卷边,如出现应及时给予消毒,并更换敷贴,

0.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①局部热敷。②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③中药的应用:如金黄散、紫金锭、云南白药外敷等。④理疗:可行超短波理疗,效果确凿。⑤水胶体敷料的应用:近年来水胶体敷料在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得以推广,在炎症早期,水胶体敷料可通过减少细胞内黏附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和血小板黏附,从而减轻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一)发生原因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三)预防及处理

.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五、血栓栓塞

(一)发生原因

.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脑血栓、动脉硬化的病人,由于其血脂高、血黏度大,当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血管时,使血液中的脂质以不溶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包裹形成血栓病灶。不溶性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在l~5μm,少数可达50~μm。其产生可由于输液器与注射器具不洁净;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减少微粒污染。

3.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75%乙醇)5%碘伏棉签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注射器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置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μm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小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注入体内。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9~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每日次,每次5~0min。严重者手术取栓子。

六、疼痛

(一)发生原因

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药液漏出血管外,导致皮下积液,引起局部疼痛。

(二)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位皮肤可见明显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有条件者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如CVC、PICC等。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肿胀部位给予冷敷,外用水胶体敷料可减轻肿胀。

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

七、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医院内感染,导致败血症污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液体或输液装置被污染,另一种是输液过程操作不当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生产过程不严,造成液体原始污染行为的院内感染往往引起暴发流行,现代科技下成批的原始污染输液已很难见到,但由于液体的包装、运输不当造成的个别液体污染却时有发生。

.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及导管头端。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将病原菌释放入血,病原菌则可附着于导管头端并在此繁殖。导管败血症的病原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此外,还有真菌、念珠菌等。

3.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或输液管道系统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病原菌进入静脉,导致败血症。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颤、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重者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

(三)预防及治疗

.配制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4h更换一次,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6.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做血培养,遵医嘱给予有效抗生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合并休克者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以间羟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有代谢性酸中毒者,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八、神经损伤

(一)发生原因

多见于小儿,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伤神经血管。一些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漏出血管外也可引起神经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

(三)预防及处理

.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有条件者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进针的深度应根据病人体型胖痩及血管显露情况而定,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要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次,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μg、维生素B00mg每日一次。

九、静脉穿刺失败

(一)发生原因

与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相同。此外,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亦可引起穿刺失败,其原因如下:

.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再顺血管方向进针时没掌握好角度,针尖又穿破血管壁。在退针芯向血管内推送外套管时,外套管一部分在血管内,其尖端已通过穿破的血管壁进入血管下深层组织。虽然穿刺见回血,仅仅是针头斜面的一部分或者是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外套管体的尖端并没有随针芯进入血管,所以外套管不容易送进血管内。

.反复在皮下穿刺寻找静脉,致外套管尖端边缘破损或边缘外翻,虽然针尖斜面进入静脉,已破损或外翻的套管尖端无法随针尖进入静脉,即使进入静脉,已破损的外套管尖端极易损伤血管。

(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

3.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

4.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尖刺入血管时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5.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0.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6.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弯曲或者是有静脉瓣等,如果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不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

十、药液外渗性损伤

详见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管阻塞

(一)发生原因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穿刺时未及时回抽;输液或输血完毕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至导管凝固,造成导管阻塞。

(二)临床表现

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

(三)预防及处理

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一)发生原因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常规都需用胶带将输液针头固定在皮肤上,目的是保持针头在静脉中的稳定性,使液体和药物顺利进入患者体内,达到输液目的。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发生肢体浮肿,对这类患者仍采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极易出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也易造成皮肤损伤。皮肤敏感者如婴幼儿、高敏体质,尤其是对胶布过敏者,也易造成皮肤损伤。

输液时间太长也可造成注射部位皮肤损伤。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胶带与皮肤的黏度不断增加,粘贴更加紧密,在揭取胶带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皮肤损伤。

(二)临床表现

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

(三)预防及处理

.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一次性输液胶布取代了以往的胶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避免了对氧化锌过敏所致皮肤损伤。

.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与胶布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以防止表皮撕脱。

3.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碘伏或安尔碘消毒伤口~3次。

第十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8

皮内注射法(intradermalinjection)是将小量药物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或作为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由于皮内注射是有创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引起一些并发症,本节详细叙述皮内注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一、疼痛

(一)发生原因

.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传统进针法,进针时针尖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进针点局部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

.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皮肤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

(一)发生原因

.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

.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三)预防及处理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

(一)发生原因

.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连接欠紧密导致推药时药液外漏;进针用力过猛,针头贯穿皮肤。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二)临床表现

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眼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二个针眼。

(三)预防及处理

.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对不合作者,给予充分的肢体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

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

(一)发生原因

.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部分病人由于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注射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疤痕处等),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

(二)临床表现

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三)预防及处理

.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如病人发生虚脱,首先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待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0%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五、过敏性休克

(一)发生原因

.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三)预防及处理

.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

3.注射盘内备有0.%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必要时备氧气、吸痰器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①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②立即皮下注射0.%肾上腺素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④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00~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5~50mg或苯海拉明40mg。⑤静脉滴注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⑥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气管内插管等。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

第二节皮下注射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9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injeetion)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缓慢的情况。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皮下注射可发生疼痛、出血、局部组织反应、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虚脱等并发症,由于疼痛、局部组织反应、虚脱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与皮内注射基本相同,此处不予重复叙述。本节详细叙述皮下注射发生的其他并发症。

一、出血

(一)发生原因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二)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处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瘀血。

(三)预防及处理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注射完毕后,做好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

(一)发生原因

.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蓄积而形成硬结。

.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二)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3。

.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等部位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5.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6.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7.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三、低血糖反应

(一)发生原因

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加快胰岛素的吸收。

(二)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昏迷甚至死亡。

(三)预防及处理

.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

.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糖果、饼干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一)发生原因

.针头质量差,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欠锐利;针头有钩;针头弯曲等;针头消毒后重复使用。

.进针部位有硬结或瘢痕。

3.操作人员注射时用力不当。

(二)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注射部位疼痛。若针体折断,则折断的针体停留在注射部位上,病人情绪惊慌、恐惧。

(三)预防及处理

.选择粗细适合、质量过关的针头。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

4.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游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若针体己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第三节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0

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injection)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主要用于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口服给药;要求药物在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者。肌内注射亦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疾病传播、硬结形成、针头堵塞及过敏性休克等,由于疾病传播、硬结形成、虚脱、过敏性休克、针头弯曲或针头折断等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与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基本相同,此处不予重复叙述。本节详细叙述肌内注射发生的其它并发症。

一、疼痛

(一)发生原因

①针刺入皮肤或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引起疼痛。②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③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

(二)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与处理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②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0秒,然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③注射时,掌握两快一慢的注射原则。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易选择小于ml的药量;若药量超过ml时,须选择臀部(分次)注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液代替注射用水稀释药物。

4.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

(一)发生原因

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将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l级;

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级;

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

(三)预防及处理

.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局部或全身感染

(一)发生原因

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

(二)临床表现

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

(三)预防及处理

与皮下注射法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四、药液外渗

(一)发生原因

①与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②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③注射的速度;④注射针头的内(外)径;⑤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⑥进针的深度;⑦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⑧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⑨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

(二)临床表现

①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②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③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

(三)预防及处理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

.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3ml为限,不宜超过5ml。

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①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②右手持空针与注射部位呈90°,迅速进针,并固定;③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停留0秒,让药物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④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

五、针头堵塞

(一)发生原因

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锐利、斜面大,抽吸瓶装药品时,极易被橡皮塞堵塞,瓶塞颗粒可随着加入的药物进入液体造成微粒污染或栓塞。针头过细、药液黏稠、粉剂未充分溶解或药液为悬浊液。

(二)临床表现

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

(三)预防及处理

.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操作前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保证粉剂药物充分溶解,避免药物颗粒堵塞针头。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第二节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0

鼻饲法(nasogastricgavage)是通过导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药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病人:一类是意识发生障碍不能进食的病人,如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的昏迷、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伴有意识障碍者;另一类是消化道手术后的病人及无法正常经口进食的病人,如食管良性狭窄等需提供含丰富营养素的流质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一、腹泻

(一)发生原因

.鼻饲液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流质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灌注的速度太快,营养液浓度过高,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强。

4.鼻饲液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

5.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对营养液中的部分物质不耐受如果糖等。

(二)临床表现

病人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样便,伴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及处理

.鼻饲液配置过程中应防止污染,现用现配,配制后暂时不用时,置于4℃冰箱内保存,食物及容器应每日消毒灭菌后使用。

.鼻饲液温度以37~4℃最为适宜。室温较低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加温器或把输注皮管压在热水袋下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3.注意浓度、容量、滴速。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滴速一开始40~80ml/h,3~5日后增加到l00~5ml/h,先增量,后增浓度,直到病人能耐受的营养需要量。

4.认真询问饮食史,对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致腹泻,原来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过牛奶的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5.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6.腹泻频繁者,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轻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

二、胃食管反流、误吸

胃食管反流是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的现象,为最危险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营养供给,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一)发生原因

.体弱、年老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造成反流。

.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3.吞咽功能障碍,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

(二)临床表现

在鼻饲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气喘、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水泡音。

辅助检查:胸部拍片有渗出性病灶或肺不张。

(三)预防及处理

.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坚持匀速、限速滴注。

.昏迷病人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因受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胃反流。

3.对危重患者,鼻饲前应吸净气道内痰液,以免鼻饲后吸痰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鼻饲时和鼻饲后取半卧位,借重力作用可防止反流。

4.鼻饲时先服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西沙必利)可解决胃轻瘫、反流等问题,一般在鼻饲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在鼻饲前先回抽,检查胃潴留量,确保胃管在胃内。鼻饲过程中保持头高位(30~40°)或抬高床头0~30°,能有效防止反流,注意勿使胃管脱出。

5.误吸发生后,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然后胃管接负压瓶。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应用抗生素。

三、便秘

(一)发生原因

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食物中含粗纤维较少,致使大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大便干结、坚硬和排出不畅。

(二)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减少,甚至秘结,患者出现腹胀。

(三)预防及处理

.调整营养液配方,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食物中可适量加入蜂蜜和香油。

.必要时用开塞露0ml,肛管注入,果导片0.g每日3次管内注入,必要时用0.~0.3%肥皂水00~ml低压灌肠。

3.老年病人因肛门括约肌较松弛,加上大便干结,往往灌肠效果不佳,需人工取便,即用手指由直肠取出嵌顿粪便。

四、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

(一)发生原因

.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及食管粘膜。

.长期留置胃管对粘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烂及食管炎。

(二)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鼻腔流出血性液体,部分病人有感染症状,如发热。

(三)预防及处理

.对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和硅胶喂养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粘膜的损伤。对需手术的病人,可采取进手术室后,在麻醉医师医嘱下给药(度冷丁、氟哌啶)镇静后插管。但是度冷丁、氟哌啶对呼吸中枢有轻度的抑制作用,需有麻醉师的配合及备有麻醉机、监护仪的情况下进行,亦可选用导丝辅助置管法。对延髓麻痹昏迷的病人,因舌咽神经麻痹,常发生舌后坠现象,可采用侧位拉舌置管法,即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插管~4cm,助手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术者即可顺利插管。

.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置管动作要轻柔。

3.长期鼻饲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两次,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4.鼻腔粘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粘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每日次,每次0分钟,以减轻粘膜充血水肿;食管粘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粘膜药物,如雷尼替丁、洛赛克等。

五、胃出血

(一)发生原因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粘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

.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使胃粘膜局部充血,微血管破裂所致。

3.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的反复刺激引起胃粘膜损伤。

(二)临床表现

轻者胃管内可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较多时呈陈旧性咖啡色血液,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休克。

(三)预防及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饲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注食前抽吸力量适当。

3.牢固固定鼻胃管,躁动不安的病人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4.病人出血停止48h后,无腹胀、肠麻痹,能闻及肠鸣音,胃空腹滞留液l00ml时,方可慎重开始喂养,初量宜少,每次5ml,每4~6h一次。

5.胃出血时可用冰盐水洗胃,凝血酶u胃管内注入,3次/日。暂停鼻饲,按医嘱应用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次/日。

六、胃潴留

(一)发生原因

一次喂饲的量过多或间隔时间过短,而患者因胃肠粘膜出现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营养液潴留于胃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发)。

(二)临床表现

腹胀,鼻饲液输注前抽吸胃液可见胃滞留量50ml,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三)预防及处理

.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小时。

.每次鼻饲完后,可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以防止滞留胃内的食物反流入食管。

3.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其多做床上及床边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可依靠重力作用使鼻饲液顺肠腔运行,预防和减轻胃潴留。

4.增加翻身次数,有胃潴留的重病患者,给予胃复安60mg每6小时一次,加速胃排空。

七、呼吸、心跳骤停

(一)发生原因

.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当胃管进入咽部即产生剧烈的咳嗽反射,重者可致呼吸困难,进而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插管时恶心呕吐较剧烈,引起腹内压骤升,内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骤增,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所致。

3.患者有昏迷等脑损伤症状,脑组织缺血缺氧,功能发生障碍。胃管刺激咽部,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病人屏气和呼吸道痉挛,致通气功能障碍;同时病人出现呛咳、躁动等,使机体耗氧增加,进一步加重脑缺氧。

4.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患者对插胃管这一刺激反应增强,机体不能承受,导致功能进一步衰竭,使病情恶化。

(二)临床表现

插管困难,患者突发恶心呕吐,抽搐,双目上视,意识丧失,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下降,继之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三)预防及处理

.对有心脏病史患者插胃管须谨慎小心。

.在患者生命垂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时,应避免插胃管,防止意外发生。如因病情需要必须进行,要持谨慎态度,操作前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插管前可将胃管浸泡在70℃以上的开水中0秒,使胃管温度保持在35~37℃,减少胃管的化学刺激和冷刺激。

3.必要时在胃管插入前给予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在咽喉部喷%丁卡因3~5次,当患者自觉咽喉部有麻木感时再进行插管,以减少刺激和不良反应。操作要轻稳、快捷、熟练,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刺激。操作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4.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插管前0分钟可选用适当的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床旁备好氧气,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八、血糖紊乱

(一)发生原因

.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如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增加,血糖升高;大量鼻饲高糖溶液也可引起血糖升高。

.低血糖症多发生于长期鼻饲饮食忽然停止者,因患者已适应吸收大量高浓度糖,忽然停止给糖,但未以其他形式加以补充。

(二)临床表现

高血糖症表现为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值,尿多、皮肤干燥、脱水、极度口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

低血糖症可出现出汗、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

(三)预防及处理

.鼻饲配方尽量不加糖或由营养师配制。对高糖血症患者可补给胰岛素或改用低糖饮食,也可注入降糖药,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应缓慢停用要素饮食,同时补充其他糖。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立即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九、水、电解质紊乱

(一)发生原因

.患者由饥饿状态转入高糖状态或由于渗透性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

.尿液排出多,盐摄入不足,鼻饲液的营养不均衡。

(二)临床表现

.低渗性脱水患者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特点是体位性低血压,后期尿量减少,尿比重低,血清钠35mmol/L,脱水征明显。

.低血钾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早期烦躁,严重者神志淡漠、嗜睡、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和软瘫等。循环系统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清电解质检查钾3.5mmol/L。

(三)预防及处理

.严格记录出入量,以调整营养液的配方。

.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

3.尿量多的患者除给予含钾高的鼻饲液外,必要时给予静脉补钾,防止出现低血钾。

十、食管狭窄

(一)发生原因

.鼻饲时间过长,反复插管及胃管固定不当或因咳嗽等活动的刺激造成食管粘膜损伤发生炎症、萎缩所致。

.胃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严重时发生食管狭窄。

(二)临床表现

拔管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三)预防及处理

.尽量缩短鼻饲的时间,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准,避免反复插管。插管后牢固固定,咳嗽或剧烈呕吐时将胃管先固定以减少胃管上下活动而损伤食管粘膜。

3.拔管前让患者带管训练喝奶、喝水,直到吞咽功能完全恢复即可拔管。

4.食管狭窄者行食管球囊扩张术,术后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

第四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文件编号:HLJSBFZ0

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称静脉注射法(intravenousinjection)。因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而到达全身,所以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其目的为: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拍X线片;输液和输血;用于静脉营养治疗。较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药液外渗性损伤、血肿、静脉炎等。

一、药液外渗性损伤

(一)发生原因

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主要有:

.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I型变态反应有关。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3.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长期化疗患者血管血管弹性不好,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化疗药物后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化疗药物刺激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

4.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病人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

5.血管弹性差、血管过细;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临床常见的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的外渗,此类药物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致药液不能向近心端流入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局部表现肿胀、苍白、缺血、缺氧。

高渗药液外渗,如0%甘露醇、50%葡萄糖高渗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使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

抗肿瘤药物外渗,局部疼痛、肿胀,如蒽环类药物外渗可致血管外周组织坏死。氨甲蝶呤可使细胞中毒而死亡,致组织坏死。

阳离子溶液外渗: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外渗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剧痛。

(三)预防及处理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0-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5%一50%硫酸镁,配合局部涂以喜疗妥膏剂。若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可以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若化疗药物引起的外渗,立即停止注入药液,用0ML注射器回抽药液,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5—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即可用利多卡因5mi+地塞米松5mg+0.9%生理盐水0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40一50mg进行局部封闭,配合间断冰敷局部48一7小时,抬高患肢,视情况隔日封闭一次。

(3)升压药、高渗性药物引起的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利多卡因一3ml+地塞米松5mg+0.95生理盐水—5ml封闭

(4)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5)阳离子溶液外渗:热敷;利多卡因水ml+0.9%生理盐ml-5m或利多卡因ml+地塞米松5mg+0.9%生理盐水—5ml封闭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二、静脉穿刺失败

(一)发生原因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

.穿刺深度不合适: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固定不当。

4.静脉条件差,血管细,选用针头与血管腔直径不符。

5.天气寒冷或发热寒颤期的患者,四肢冰冷,末梢循环不良。

(二)临床表现

静脉穿刺局部疼痛、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护士要有健康、稳定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

3.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4.避免盲目进针。进针前用止血带在注射部位上方绷扎,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6.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4h后给予热敷,加速瘀血吸收。

7.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静脉硬化、失去弹性的病人,静脉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以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血管脆性大的病人,可选择直而显,最好是无肌肉附着的血管,必要时选择斜面小的针头进行注射;对血管塌陷的病人,可采用挑起进针法,针进入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8.深静脉穿刺方法:肥胖患者首先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水肿患者注射前以拇指顺血管方向压迫局部组织,使血管暴露,即按常规进行穿刺;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液黏稠的患者可以连接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避免凝血。

9.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三、血肿

(一)发生原因

.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佳,穿刺失败导致血肿。

.护士固定不当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未及时拔针按压。

3.对于长期输液患者,没有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

4.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按压压力、时间不够。

5.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3天后皮肤变青紫,l~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三)预防及处理

.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拔针后用消毒棉签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

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

(三)预防及治疗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3.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4.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次,每次30min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5~0min。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过敏反应

(一)发生原因

患者有过敏史而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注射的药物使病人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胸闷,心慌,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口唇发绀,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心跳骤停。

(三)预防及处理

.注射前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嘱咐患者及时把不适感受说出来,对本药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本药者,都要备好急救药物(0.%去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吸氧装置等。

.药物配制和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操作,首次静脉注射时应放慢速度,对过敏体质者加倍小心,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询问患者有无寒颤、皮肤瘙痒、心悸、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发现休克前兆或突然休克,立即停止注药,结扎止血带,不使药物扩散,静脉滴注抗过敏药物,针对症状进行抢救。过敏性休克者,去枕平卧,及时就地抢救、吸氧,首选0.l%去甲肾上腺素mg、地塞米松5mg皮下、肌内或血管内注射;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提高血压等。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或切开。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yf/18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