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2018-4-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进入秋季,天气越来越干燥,导致许多鼻窦炎患者病情复发,持续性出现鼻塞、头痛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是因为术后没有定期复查或遵医嘱,而导致症状反复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有多重要?

有哪些注意事项?

看看鼻科专家怎么说!

指导专家

特邀北京会诊专家徐志忠

曾就职于北京医院耳鼻喉科。20余年耳鼻喉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擅长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打鼾、急慢性咽炎、中耳炎、耳聋耳鸣、鼓膜穿孔等各种耳鼻喉疾病,多次参加耳鼻喉科疑难疾病联合会诊。先后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各类正式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鼻内解剖结构异常、免疫缺陷、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和变态反应等。

可以引起鼻塞、头痛、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检查图”

目前,针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鼻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术后痛苦小,反应轻。目的是在鼻内镜的直视下彻底清除鼻腔和鼻窦鼻息肉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解除鼻窦自然口阻塞,恢复鼻腔、鼻窦黏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最重要一步,术后严密观察和合理的处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术后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鼻窦炎、鼻息肉术后为什么要定期复诊?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基本恢复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

从术后2周开始,鼻腔术腔内不断出现黏膜水肿、囊泡、小息肉、粘连等,又不容易被患者感觉到。

如果不及时复诊进行清理,将会妨碍鼻腔鼻窦黏膜功能恢复进程,可导致鼻腔内干痂堆积,引起鼻塞、鼻腔粘连、感染、鼻窦炎复发而需要再次手术。

术后10天门诊复查见左侧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及时予以分离

“医生,手术结束出院后,我还需要继续用药吗?”“肯定要的!”

出院后通常需要应用三类药物:

第一,需要口服强的松片(或甲泼尼龙片),有助于防止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减轻术后术腔黏膜的水肿,要求早晨空腹服用;第二,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喷鼻,如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药物。要求用左手喷右鼻,右手喷左鼻,使药物喷向鼻腔外侧壁,通常至少使用3个月时间;第三,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标准桃金娘油、欧龙马等,用以碱化黏液、降低黏液黏稠度、刺激纤毛摆动,减少术腔干痂,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减少术腔水肿、肉芽、粘连形成;另外,若是鼻腔术后干痂比较多,鼻腔干燥,鼻腔内也可以应用油剂,如复方薄荷油等,可软化结痂,有利于其排出。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白颠病初期白点图片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zd/17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