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2018-10-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摘要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在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目前对猪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研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由该细菌引起的猪免疫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仅见个别基因的研究,应用Affymetrix芯片进行该细菌感染后猪免疫器官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关节炎,消瘦,病猪高烧。

1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同时和猪嗜血杆菌一起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

gl?sser()首次报道了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之间的联系。起初hjarre和wramby()将病原体称为猪嗜血杆菌,而leece()将病原体称为猪流感嗜血杆菌。在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它卟啉类物质)的基础上,该菌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目前,在巴斯德菌属中,副嗜血杆菌的分类学位置仍未确定,这是因为它与其它的嗜血杆菌种属之间缺乏核酸同源性,并且副猪嗜血杆菌菌株间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已有学者提出,在已确认的副猪嗜血杆菌中存在着不止一种的细菌类别。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致丝状的菌体,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通常可见荚膜,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血红素和其它卟啉类物质(x因子),脲酶试验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可发酵葡萄糖、庶糖、果糖、半乳糖、d-核糖和麦芽糖等,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不出现溶血现象,培养24-28h之后在血液培养基上呈小而透明的菌落,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血清分型方法,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种血清型,另有20%以上的分离株不能分型。各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其中血清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患猪归于死亡或处于濒死状态;血清2、4、8、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死亡率低,但出现败血症状,生长迟滞;血清3、6、7、9、11型感染猪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根据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班牙等国家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血清4、5和13型最为流行。

2流行病学

自年以来就被认为是猪Glassers病的病原菌。HPs为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从病灶中新分离的菌株多呈球杆状或双球状,有时可呈短链。在陈旧培养物中呈多形态,有长杆状和丝状[1]。HPs是猪上呼吸道的正常定居菌,在不完全清楚的条件下,HPs可突破鼻黏膜的屏障,引起全身性的感染。HPs可引起猪的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滑膜炎)、脑膜炎、支气管肺炎和败血症。HPs多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4月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小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

本病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情况下易于死亡,易被常用的消毒剂及较低温度的热力所杀灭,一般60℃5~20分钟内即死亡,在4℃下通常只能存活7~10天。本病对结晶紫、杆肽菌、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等敏感。

本病以30~60千克的仔猪和架子猪的受感性较强,成年多呈隐形感染或仅见轻微的症状。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临床康复的猪和隐性感染猪;主要的传播途径嗜呼吸道和消化道,即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运动而进入健康的仔猪体内,或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在机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繁殖、产毒和致病。另外,本菌还可通过创伤而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和坏死。据研究,本病的发生常与长途运输、疲劳和其他应激因素等诱因有关。

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目前只有较大的化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场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本病虽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和深秋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发生;还可继发于猪的一些消化道及胃肠道的疾病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前,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被当作应激反应引起的猪散发性疾病。后来发现,在spf动物或高度健康的畜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引入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目前,在不同的畜群中混养猪,或在猪群中引入新饲养的种猪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是个严重的问题。过去几年,我们观察到,在卫生条件很好的猪场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样地,受影响动物的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行了不同的断奶策略。

对猪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病情的临床表现。另外,一些最新报道指出,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因素。

3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下的仔猪更易感染。发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会更高。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

本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健猪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也常有本病菌存在。属于一种条件性常在菌。当猪体健康良好、抵抗力强时,病原不呈致病作用,而一旦猪体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弱时。病原就会大量繁殖而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常与以下的应激因素有关:

3.1饲养管理应激饲料营养失调、日粮数量不足、缺少饮水或霉菌毒素危害等。

3.2环境管理应激栏舍卫生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重、高温高湿或阴冷潮湿等:

3.3生产管理应激断奶、转群、并栏、频密调栏、不当的阉割注射和引种长途运输等:

3.4极端气候应激天气骤变或过冷过热等:

3.5疾病因素应激各种原发性疾病发生之后,特别是在猪群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猪喘气病、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猪场,猪只抵抗力下降,不但本病的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会更大,也更加剧了原发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复杂化。

疾病因素应激是继发本病和加剧猪病危害的重要应激因素,因此,强化其他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和减少猪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发病机理

副猪嗜血杆菌最初的定植部位是否就是上呼吸道,迄今尚无定论。Vahle等()经鼻感染5周龄CDCD仔猪,发现接种后36h可从血液、鼻腔和气管内分离到接种物,在肺和血液涂片中不易发现病菌,也没有从扁桃体中分离到。Amano等()用血清1、4和5型菌株经鼻接种于猪后,则从鼻腔和扁桃体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Segales等()报道在气管内接种后,常可从扁桃体和气管拭子中分离到接种物。年Kirkwood等则报道了从染猪鼻腔拭子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的结果。

呼吸道中的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表面纤毛活动的显著降低,损伤纤毛上皮。引起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丢失以及鼻粘膜和支气管粘膜的细胞急性膨胀,粘膜损伤可能会增加细菌和病毒入侵的机会。然而,一些菌株的毒性相当大,气管内接种不足菌落形成单位,就会引起全身病变,对于初乳缺乏症(cdcd)猪则会导致几天内死亡。在猪感染的早期阶段,菌血症十分明显,肝、肾和脑膜上的瘀斑和瘀点构成了败血症损伤;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毒素;许多器官出现纤维蛋白血栓。随后,在多种表面出现典型的纤维蛋白化脓性多浆膜炎、多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5诊断要点

本病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变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或用病料涂片进行特殊染色后做细菌学检查。另外,血清学检查方法,如间接血球凝集、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荧光抗体、ELISA和补体结合反应等试验,也是确诊本病的常用方法。

6临床症状

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6.1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6.2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食欲下降到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皮肤发绀,常发病后2~3天死亡。多数病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患畜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中度发热(39.6℃-40℃)、呼吸浅表,病猪常呈犬卧样姿势喘息,四肢末端及耳尖多发蓝紫。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喘气,生长发育缓慢,有时可见到猝死病例(由败血症休克致死)。

临床表现决定炎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第一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屯,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病畜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痛,可视黏膜发绀,侧卧死亡。当病菌经过皮肤的创伤侵入或随血液侵及皮肤时,则可引起局部的皮肤发炎或坏死,累及耳壳时,可导致耳壳坏死。急性期未死的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致母性行为极端弱化。

7剖检变化

死于本病的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病情严重的病猪,在全身性淤血的基础上,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的皮肤呈紫色。患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当渗出的纤维在心包外膜凝集时,则在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绒毛,当渗出的纤维蛋白和绒毛被机化时,则可发生心包粘连。胸腔中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常在胸膜表面和心外膜上析出,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继之可机化并发生粘连。肺脏淤血、水肿,表面常被覆薄层纤维蛋白膜,并常与胸壁发生粘连。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发生纤维素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见蛛网膜腔内积蓄有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而致脑髓液变为浑浊。脑软膜充血、淤血和轻度出血,脑回变得扁平,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镜检,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并有出血性变化,脑膜内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多呈化脓性炎症变化。其他眼观病变表现为肺、肝、脾、肾充血与局灶性出血和淋巴结肿胀等。

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关节腔滑液增多,内含纤维蛋白絮状物和伴发关节软骨损伤(可见软骨表面变粗糙)。

8类症鉴别

因当前猪场病情复杂,且本病又多继发于各种原发病之后,一旦发生,往往造成误诊误治。在我知道的猪场中发现,不少技术人员经常产生如下的误诊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加以鉴别。

8.1本病常出现高烧、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误诊为蓝耳病、附红体病或弓形体病。蓝耳病常伴有明显的母猪流产和种猪的一系列其他繁殖障碍,而本病危害主体只是2周至4月龄的仔猪和生长猪;附红体病或弓形体病的体表出血与本病的体表皮肤潮红发绀有明显区别。

8.2本病常出现高烧、喘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误诊为流感。猪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剧.一旦发生,很快在猪群中传播蔓延,病猪精神委顿和咳嗽喷嚏症状明显,若无继发、并发症,少见体表耳朵发绀症状,且一周左右常康复自愈,几无死亡。“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人们对猪流感病程的形象描述。

8.3本病常出现体温升高、喘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误诊为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时。喘咳和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程度剧烈,有时呈犬坐张口呼吸姿势。而本病病猪咳声轻微,且每次只表现2~3声短咳。

8.4本病常出现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等症状而误诊为圆环病毒感染。圆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本病在病初用敏感药物施治疗效尚可。

8.5本病常出现关节肿痛、跛行和神经症状等而误诊为链球菌病。链球菌病虽有关节炎及脑膜炎症状,但典型的皮肤潮红、耳朵发绀症状却很少发生。

8.6本病常出现喘咳和腹式呼吸症状而误诊为气喘病。气喘病多为个别少量发病,病程较缓和。呈连声咳嗽,用支原体敏感药物治疗有效,本病则呈两三声短咳,且多伴有体表、耳朵发绀、关节肿痛和脑膜炎等症状。

9鉴别诊断

9.1本病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猪丹毒、猪链球菌等相区别。

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本病是由猪鼻支原体、猪关节支原体等所引起,发病比较温和而不是呈高死亡率的急性爆发,一般缺乏脑膜炎病变;而副猪嗜血杆菌病一般有80%的病例伴发脑膜炎。

9.2慢性猪丹毒

本病除发生多发性关节炎之外,往往同时出现特征性的疣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大块坏死;通常没有脑膜炎、腹膜炎和脑膜炎变化。

9.3猪败血性链球菌

本病除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化脓性脑脊髓脑膜炎外,还可见到脾脏显著增大,并常伴有纤维素性脾被膜炎。用病变组织进行图片检查或分离培养可发现链球菌。

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炎和关节炎)该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林肯霉素有抗药性,不要使用。

10预防措施

10.1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研制),先给母猪接种,通过初乳可使4周龄以内的仔猪获得保护力,仔猪4周龄时,再接种同样疫苗,使其产生免疫力(方法和剂量按说明)。必须注意HP?S血清型众多,如接种的疫苗所含血清型的种类与所发生的HP?S血清型相乎,则效果优良,否则会致免疫失败。

10.2减少仔猪的流动,提倡自繁自养,专饲养贩运仔猪的商品猪场,尽量从本地区购进仔猪(因本病血清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以防将新的PH?S血清型带入本地区。

10.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署,尽量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牲猪的流动,提高猪的抗病力。

10.4加强猪营养管理,按照保健的方法,在35kg以下的架子猪饲料中添加2%护子康1号,增强猪的抗病力,能很好的防控本病。

10.5据已发过本病的猪场主介绍: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来预防PH?S的发生,都以失败告终。患本病后,用口服抗菌物也不起作用。

10.6本菌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俗称沙星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增效磺胺等药物敏感。可用上述一种或联合用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10.7据报道,自制疫苗对本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自制疫苗的方法是:采集病猪的淋巴结和脾脏,去结缔组织后捣碎,多层纱布过滤,甲醛灭火48小时;并以白油佐剂制备油苗,以动物试验和无菌检验合格,4℃保存备用。使用方法及用量:15日龄的乳猪每头1毫升;35日龄仔猪每头2毫升;母猪配种前15天,每头3毫升,均予以颈深部肌肉注射。

10.8目前.国内有批文的商品疫苗有以下三种,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选用。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美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西班牙海博莱生物大药厂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11治疗措施

据研究,本病的病原体对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因此,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和磺胺甲氧异恶唑等是常被选用的治疗药物。

猪场一旦得到正确诊断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必须应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或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大多数猪副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紊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年,有人报道用自家血清治疗本病油较好的效果。

自家血清的制备:用自制疫苗按免疫程序免疫育肥猪,一周后在注射10毫升;或用已康复的病猪,屠宰是无菌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并灭活细胞,病毒脱毒处理,在做无菌检验和动物试验,合格后置与4℃或-20℃保存备用。

使用方法:一个月龄的仔猪每头肌注自己血清15毫升,一周后再注射25毫升,必要时进行第三次注射,并在血清中加入长效缓释抗生素,可取得较好得疗效。其他较大得仔猪,可适当增加血清得用量。

12猪场发生本病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2.1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淘汰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或严重病猪;将猪舍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改善猪舍通风条件,疏散猪群,减少密度,严禁混养。

12.2全群投药:阿莫西林克,5%普乐健0克,金霉素克/吨料,连喂7天,停3天,再加喂3天。或者任选泰妙菌素50~PPM,氟甲砜霉素50~PPM,除病杀0PPM,利高霉素44~0PPM,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各PPM,林可霉素PPM,环丙沙星PPM等一至两种药物拌料。

12.3对隔离的病猪,能吃料者按以上方法处理,不吃料或食欲差者,可改于水中加阿莫西林克/吨水,并肌注沙星类药物或30%普乐健注射液3.5~7.0毫升/10千克体重。

12.4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尤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预防免疫工作。

12.5免疫:预防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在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注射一次。

12.6中西药结合。清开灵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或清开灵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或肿痢清注射液+环球之星注射液。任选一方或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3天。

12.7此外.应在病猪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富道维生素或阿莫西林+和味止咳素(主要成分:甘草)。

12.8症状严重的垂危病猪应果断淘汰。连同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更多专业文章长按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元旦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bfz/18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