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手记速收藏此文最新最全的儿童
2018-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耳鼻喉二科
医院
医院专科联盟单位
医院睡眠专科联盟单位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星期五、星期日
门诊:耳鼻喉二科诊室(新门诊楼三楼)-
病房:耳鼻喉二科病区(新病房楼19楼)-
精湛技术创建一流学科
优质服务铸造行业品牌
特别鸣谢
医院耳鼻喉科:宋晓红主任,给予学术指导!
医院排行榜
耳鼻喉专业第一名:医院
诊治要点
1.儿童鼻-鼻窦炎分急性和慢性,以3个月为界;2.咳嗽是主要症状的一种表现,还有鼻塞、流涕、头痛等;3.常伴腺样体肥大;4.急性期在症状控制后需继续治疗1周巩固;5.鼻用激素在急性鼻-鼻窦炎用1个月。慢性的用3个月左右;6.鼻腔冲洗是常规治疗手段;7.主要药物:抗菌素、鼻用激素、抗组胺药。
症状
急性鼻-鼻窦炎: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细菌感染后的急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0天以上,12周内完全缓解。
慢性鼻-鼻窦炎: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以上,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诊断
一、症状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头痛。
伴随症状:嗅觉障碍、听力下降、行为异常。
注:儿童鼻塞可表现为张口呼吸、气粗或夜间睡打鼾等;行为异常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烦躁、易激惹等。
二、体征
主要体征:下鼻甲充血、肿大,鼻腔、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并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
伴随体征: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增生肥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体征。
三、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下鼻甲充血、肿大,鼻底、下鼻甲表面:有黏(脓)性分泌物,多来源于中鼻道或嗅裂,也可以见到来源于中鼻道的息肉。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密度增高。
诊断时应依据主要症状和体征,并结合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进行鼻部CT检查。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抗菌药物
1.急性鼻-鼻窦炎:可以选用:①青霉素类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②头孢菌素类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③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推荐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用药疗程:建议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治疗1周。
2.慢性鼻-鼻窦炎:除非鼻分泌物呈脓性,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于慢性鼻-鼻窦炎的耐药菌株增多,推荐选择耐B-内酰胺酶类药物;用药时间至少2周。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包括抗厌氧菌药物。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作用,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鼻-鼻窦炎,都是一线治疗药物。
1.急性鼻-鼻窦炎:使用时间2~4周,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2周。
2.慢性鼻-鼻窦炎:建议使用8~12周,症状完控制后进行临床评估,可继续使用2~4周。对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手术后)的患儿,建议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制剂。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三)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2.3%的高渗盐水,进行鼻腔雾化、滴注或冲洗,可改善症状、刺激鼻黏膜黏液纤毛活性和增加清除速率、改善鼻腔局部微环境,应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四)抗组胺药
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重庆)》,对伴有变态反应者可全身和(或)局部使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
(五)黏液溶解促排剂
具有稀释黏液并改善纤毛活动的功能,疗程至少2周。
(六)鼻用减充血剂
伴有持续性严重鼻塞的急性鼻-鼻窦炎患儿可以短时间(7d)、低浓度用药。推荐使用赛洛唑啉或羟甲唑啉,禁止使用萘甲唑啉。
(七)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目前仍缺少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手术
由于儿童鼻腔和鼻窦均处于发育阶段,黏膜在手术后的炎性反应重,术腔护理患儿不易合作,鼻腔狭窄易发生粘连,为此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原则上不采用手术治疗,除非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的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肥大;②鼻息肉和(或)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造成阻塞;③出现颅内、眶内或眶周等并发症。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原则是小范围、精细和微创,手术后也不宜频繁进行鼻内镜检查和外科干预。手术后应定期随访,但要避免对术腔过度干预。术后鼻腔冲洗和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至少持续12周以上。
医院耳鼻喉二科
医院
耳鼻喉二科
王兵主任出诊时间及地点:
医院耳二科门诊:
星期三星期五星期日
8:00--12:00,14:30--18:00
凌云商厦王兵耳鼻喉工作室:
星期一星期四星期日
19:00--21:00
医院
耳鼻咽喉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