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巨资打造文化载体

2016-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7亿巨资打造文化载体

破旧除陋,文化带路。一个城镇的城市化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在龙岗人的记忆中,10年前的业余生活是简单而低调的,没有成范围的影剧院、文化广场、图书馆,更没有上档次的球场、体育馆,人们平常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仅限于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那时候的龙岗人,怎样也不会想到1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文化、体育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现在,每个龙岗人都可以随便选择他们喜欢的地方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龙岗人的生活随着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而愈显繁华和富足。  ■文化篇  7亿巨资打造文化载体  文化必须依托载体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发挥影响力和辐射力。为了建设好文化载体,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共投资7亿4千多万元进行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区的文化设施络已基本构成,共建有影剧院10座,文化公园31个,文化广场59个,村级图书馆85个,全区10镇(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总占地面积达2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万多平方米。  龙城广场  城市文化的绿洲  提起文化设施建设,最让龙岗人自豪的莫过于龙城广场。  1996年,龙岗爆出一条:龙岗区委区政府要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建设一个全国县(区)级最大的龙城广场。龙城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这块价值近3亿元的黄金地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已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但是,政府的决策者们决然拒绝了投资者的要求,耗资6000多万元把这里打扮成一个葱茏幽静的城市绿洲,使之成为集文娱、休闲、集会于一体的现代化广场。龙城广场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十佳文化广场”,首创了广场文化的先河。  文化中心  魅力在明天  今天的龙岗人满怀热忱地期待着正在建设的15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于200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的那一天!届时龙岗人就可以在这个标志性文化建筑内,纵情享受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展览馆、书城、迷你影城、音乐厅等设施所展现的文化魅力了。  文化站  构建10分钟文化圈  创建文明区5年来,龙岗区的文化站建设成绩斐然。2000年,全区10镇的文化站全部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并计划在3年内建成10分钟文化生活服务圈,每位城镇居民步行出家门不超过10分钟,就可到达一个公共文化场所。  3大品牌  凝聚文化灵魂  为推动大众特点文化建设,龙岗区把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定为“广场文化年”、“客家文化年”、“龙文化年”;而以“书法之乡不是梦”为口号的创建书法之乡活动则使龙岗充满着芳香的墨韵,营建出浓郁的现代都市文明气味。  【龙文化】  国人尊崇龙,龙岗人更是对龙顶礼膜拜。“龙文化”是龙岗区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龙岗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公园――“龙园”,向全国征集龙形藏书票、出版“龙”藏书票专集、举行龙书法作品展览,约请100位书法名家书写“龙”字,结集出版《百龙墨宝》,并在龙城广场建“百龙”碑林等。1997年展开了为配合广场文化建设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舞龙比赛”、龙舞摄影大赛,2000年举行了“龙年龙岗杯国际龙书法大赛”,并在龙城广场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由著名雕塑家韩美林设计的青铜龙雕,培养了多个民间龙舞文艺队伍。  【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龙岗文化中最闪亮的工程之一,也是大众参与最广、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之一。目前,龙岗区广场文化的年演出量到达1500多场(次)、年接待观众551万人,年活动经费达428万元。龙城广场因常设“周末艺术广场”活动、举行国际摄联第24届年会采风活动、全国第二届舞龙比赛、第三届中国国际舞狮邀请赛等多项范围大、影响广的活动而美名远扬,被中央单位誉为“深圳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文化广场”、“广东省建国五十周年10大标志性建筑”。  【客家文化】  龙岗属客家地区,常住人口中百分之九十是客家人。宏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成为龙岗发展客家文化的主旨。现在的龙岗区,除存留有大量清朝客家围屋外,还有许多具有鲜明客家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如坪山镇马峦村、沙茔村、坪土镇西湖塘村,龙脸上长白癜风岗镇岗背村等。  随着全球客家文化研究和客属联谊热潮的兴起,区委区政府提出把龙岗的客家文化融入其中,增进龙岗与海内外客属地区交换合作的构想。1999年,龙岗区成功举行了“中国(深圳龙岗)客家文化节”,海内外1500多位客属人士前来参加,从而确立了龙岗在客属地区的地位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龙岗区还成立了深圳市第一个客属团体――龙岗客属联谊会,并组团参加世界客属第十五、十六届恳亲大会,广泛接触海内外客属团体和知名人士;还组团赴港澳造访香港崇正总会、香港嘉应商会和澳门客属总会等团体,积极展开经济文化交流,大大拓宽了联谊面。另外,龙岗区香港同乡会的组建工作也获得新进展,今年初,香港深圳布吉同乡会在香港正式成立。  近年来,龙岗区屡次举行客家文化艺术节,积极展开客家山歌创作比赛、山歌擂台赛、客家歌舞表演、客家民俗旅游、美食节等客家文化活动。现在,龙岗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龙岗区还将发掘培养客家民间民俗文化作为自己的重大,出版了《客家民谣》、《客家围龙屋》等书籍,组织创作客家歌舞,培养多个客家特点文艺队伍,还进行鹤湖新居、坑梓围屋群等客家文物旅游开发等,全方位推动客家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  改变精神风采  “文化的先进性只有建立在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的基础上才是最坚实可靠的”,龙岗区一名文化工作者在论述龙岗特点文化建设时这样说。  目前,龙岗区“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点”工程使文化真正融入到全区广大大众的生活中。其中,最让龙岗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横岗的交谊舞:每天在广场举行的千人舞会,1999年开放至今已举行了1280场,参加人数达650万人次;镇交谊舞协会有数千名会员,参加人员遍及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等,协会的国标舞选手获了30多项国家比赛大奖。横岗还前后承办了广东省第二届国标舞俱乐部公开赛、龙岗区第三届“深港澳”国标舞邀请赛、1999年澳门回归国标舞邀请赛等赛事。目前,交谊舞热潮已遍及横岗,该镇也因此而取得了“交谊舞之乡”的美誉。  在龙岗,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队伍活跃在各种大型喜庆活动中。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各个镇的文艺活动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龙岗的舞龙队舞到了台湾、舞到了美国,被评为全国“舞龙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舞龙)艺术之乡”;坑梓镇的秧歌腰鼓大巡游热烈非常,3上中央电视台;南澳的渔民迎亲舞成为省市各项大型旅游、宣扬活动的常客;大鹏的青年狮队在全国舞狮赛中崭露头角,大众狮队遍及乡村。  在龙岗区文化品牌建设中,闪闪的亮点犹如海边的珠贝,拾不胜拾。在这些亮点中,最让人注视的是龙岗区的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品牌中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内容,公民道德建设被龙岗区量化为32项具体工作任务,扎扎实实地在基层展开。改进机关作风和推动政务公然使党员干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创建文明行业和文明窗口建立了政府的形象、整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凸显对大众的关心;基本规范教育、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的道德建设、青少年和外来工的道德建设等活动的展开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请你吃顿饭不如让出身汗(健身),桌上哗啦啦(打麻将)变成场上嘣嚓嚓(交谊舞)”,这句顺口溜是龙岗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10年来,龙岗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拆神台、造书台”、“离开麻将台,走上文明创建大舞台”。广场文化与龙文化、客家文化给龙岗文化建设写上了一个完善的注脚。

摘自:南方,2003/12/19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bfz/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