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丨别以为吃个梨就不燥了

2018-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年09月23日

丁酉年八月初四

今日秋分

秋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分者,半也。秋分即是秋三月的一半到了。自此日始,阴生阳敛,阴阳平均。秋燥始于此时,秋凉也盛于此时。

初候

雷始收声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春分时,阳气上升,而雷声始作。秋分时,阳气收敛,阴气滋生,而雷声也随之收敛。

自然界万物此时开始向内收敛,以保存精气。人类此时也应像自然界一样,将阳气收敛。因此,秋分不应再有剧烈的、汗流浃背的运动,也不宜熬夜太晚,应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的阴阳收藏变化之理。

二候

蛰虫坯户

意思说到了秋分的时候,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昆虫开始为蛰伏于地下做准备,以泥土遮挡自己的洞口以避寒冷。

同样道理,连自然界的昆虫们都开始遮挡洞口以避寒冷了,我们人类此时也应该注意避寒了。虽说“春捂秋冻”,但也是以不伤人阳气为前提的。

尤其是老人,秋分时因气温的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大,气血运行缓慢,此时老年人常常发生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早晚老年人出门应该注意头、胸部的保暖防护。

三候

水始涸

古人认为水受气的鼓动之后,便开始生长,春夏气盛,所以水也盛。秋季气收,所以自然界水也开始变少。这也是自然阴阳变化的一种表现。

那么,秋分我们也开始感受到了明显的“燥”的感觉,这也同样与自然界“水始涸”是有关系的。

轻度的燥是自然的状态,但过度的燥就是疾病状态了。很显然,病态的燥产生的道理跟“水始涸”的机理是一致的。

从秋分起水湿之气退去,燥气变为主气。阳气是否顺利收敛,像夏季般人体水份津液耗散于外的状态是否能收回去,自身精气津液是否充足都决定了你是不是会比别人更燥。

因此,应对秋燥你应该:

不熬夜

人醒则阳在外,睡则阳藏于内。如果夜间阳气当收敛入睡而不能收敛时,人就会虚火浮于体表。

另外,“火性上炎”所以秋季人如果过份熬夜便会出现一些头面部或体表的干燥症状。如干咳、口鼻咽喉干燥、眼干、皮肤干燥等。

因此,想不干燥首先应该夜间早点休息;

不辛辣

辛辣的食物往往都是性质温燥的,温燥的食物最能伤人津液。相反,甘寒的食物最能补充人的津液,同时又有清热作用。

总得来说,辛辣刺激的辣椒、生姜、肉桂,包括一些温燥的中药如附子、干姜、细辛、桂枝等都在秋分之后都应该慎重应用,或者说更加精确的应用。

否则,伤人津液后各种燥的症状会更加严重。

而秋季应季的水果、蔬菜类大多属于甘寒性质,具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的功能。

此时,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以缓解秋燥。

要和血

所谓和,便是调和之意,即虚则补之,滞则通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将气血的不调和状态,调整到调和状态便是和血了。

除了津液可以濡润脏腑机体,血同样具有滋养濡润的功能。

如果您是血虚,身体没有足够的血液滋养也会产生“燥”的症状。而这种情况往往平时就有,在秋季则加重。

如果您是血瘀体质,血液也不能正常给肌肤、机体提供濡养,也会出现干燥。秋季气候变冷,气血运行缓慢,干燥症状也会加重。

甚至还会因此而产生皮肤、鼻腔等部位的干燥、瘙痒,这也是秋冬季过敏的一个重要原因。

血虚的人可以平时吃些黑芝麻、桂圆、枸杞、蛋黄,血瘀的人则可以用些玫瑰花、当归等煎汤代茶饮。

要吃膏

膏即膏滋药、膏方。膏滋药在江南一带颇为盛行,而干燥的北方却相对冷清些。其实,在阳气不那么亢盛的秋冬季节,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辨证处方,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膏滋药还是对身体有益的。

膏滋药尤其适合调治虚证、慢性病、女性身体调理。对于现代人整体状态来说,通比补重要,补也要补而不滞,补而不燥才是最适合现代人体质的膏滋药调理方向。

另外,秋季秋梨膏也都陆续上市。但市面上很多秋梨膏也都改变了古人的原意,而加入了一些茯苓等药材,大概是怕滋腻太过吧。

但如果加了利水的茯苓,或者一些其它的温燥药材,又不是秋梨膏润燥的本意了。

因此,正确的辨证仍是吃各种膏的前提,哪怕只是一些食物级别的药材。

除此之外,对于秋燥我们也可以在家自己炖个秋梨百合汤、银耳百合汤、鱼胶莲子汤,都可以帮助我们滋阴润燥。

那么,你会炖什么汤呢?分享一下你的炖汤心得吧!

赞赏

长按







































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by/17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