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知识猫白血病FelineLeu
2018-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猫白血病病毒是一种外源性C型反录病毒,感染猫产生两类疾病,一类是猫白血病,表现为淋巴瘤,成红细胞性活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另一类主要是免疫缺陷疾病,这类疾病与前一类的细胞异常增殖相反,主要是以细胞损害和细胞发育障碍为主,表现为胸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减少,骨髓红细胞系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贫血。后一类疾病免疫反应低下,易继发感染,近年来已将其与猫免疫缺陷(FIV)引起的疾病均称为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猫艾滋
(FAIDS)
FeLV在分类上属反录病毒,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肿瘤病毒亚属。核酸型为单股RNA。
与FeLV及所感染细胞有关的抗原有3类,即,囊膜抗原,病毒粒子内部抗原和肿瘤病毒相关细胞膜抗原(FOCMA)。根据囊膜抗原的不同,FeLV分为A,B,C
3个亚群或血清型。FeLV-A和FeLV--B易从猫分离到,FeLV-C则不常见。FeLV-A致病作用很弱,但能建立持久的病毒血症;FeLV-B不易建立病毒血症,
但致病作用最强,可能是诱导恶性病变和FAIDS的直接病变原因;FeLV-C主要引
起骨髓红细胞系发育不全而导致贫血。
FeLV对乙醚和脱氧胆酸盐敏感,56℃30分钟可使之灭活。常用消毒剂及酸性环境(pH4.5以下)也能使之灭活。对紫外线有一定抵抗力。
FeLV主要引起猫的感染,不同性别和品种间无差异,幼年猫较成猫较易感。据报道,约33%死于肿瘤的猫是由FeLV所致。FeLV不传染人,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FeLV在猫群中以水平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处于潜伏期的猫可通过唾液排出高滴度的病毒。进入猫体内的病毒可在气管,鼻
腔,口腔上皮细胞和唾液腺上皮细胞内复制。一般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消化道
传播比呼吸道传播更易进行。除水平传播外,也可垂直传播,妊娠母猫可经子宫
感染胎儿。本病病程较短,致死率高,约有半数的病猫在发病28天内死亡。
本病潜伏期一般较长,症状多种多样。
(1)与FeIV相关的肿瘤性疾病
①消化道淋巴瘤主要以肠道淋巴组织或肠系膜淋巴结出现B细胞性淋巴瘤为
特征,临床上表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粘膜苍白,贫血,有时呕吐或腹泻等症
状。此型较多见,约占全部病例的30%。
②多发性淋巴瘤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身体浅表的病变淋巴结常可用手触摸
到。瘤细胞常具有T细胞的特征。临床上表现消瘦,精神沉郁等一般症状。此型病
约占20%。
③胸腺淋巴瘤瘤细胞常有T细胞特征,严重者整个胸腺组织被肿瘤组织代
替。由于肿瘤形成和胸水增多,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常使病猫发生虚脱。该型
常发生于青年猫。
④淋巴白血病这种类型常具有典型症状表现为初期骨髓细胞的异常增生。由
于白细胞引起脾脏红髓扩张会导致恶性变细胞的扩散及脾脏肿大,肝常肿大,淋
巴结轻度至中度肿胀。临床上出现间歇热,食欲下降,机体消瘦,粘膜苍白,粘
膜和皮肤上出现出血点,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多。
⑵免疫抑制FeLV阳性猫死亡主要原因是贫血,感染和白细胞减少。这些猫容
易感染主要是由于FeLV所致的免疫抑制。
由于本病病症多种多样。病理变化也较复杂。淋巴结发生肿瘤时
常可在病理切片中看到正常淋巴组织被大量含有桃仁的淋巴细胞代替。病变波及
骨髓,外周血液时,也可见到大量成淋巴细胞浸润。胸腺淋巴瘤时,剖检可见胸
腔有大量积液,涂片检查,可见到大量未成熟淋巴细胞。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若病
猫持续性腹泻,胸腺出现病理性萎缩,血液及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减少,经淋巴
细胞转化实验证明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即可怀疑本病。确诊需进行血清学和病毒
学检查。
目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中和试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方法检测病猫组织中FeLV抗原及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而进行FeLV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上可通过血清学疗法治疗猫白血病毒和猫肉瘤病毒的引起的肿瘤。有的学者不赞成对病猫施以治疗措施,因治疗不易彻底,且患猫在治疗期及表面症状消失后具有散度危险。据介绍,利用放射性疗法可抑制胸腺淋巴肉瘤的生长,对于全身性淋巴结肉瘤也具有一定疗效。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使用,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建立无FeLV的猫群。猫群中引进新成员时,必须进行FeLV检疫,确定无FeLV感染后方可混群饲
养。
塘沽流浪猫TNR,
期待你与我们同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