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尝,传承四代的大赤坎叉烧,今天
2018-6-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关键词:斗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叉烧
散落在民间的种种“名菜”
有的一夜爆红也有百年传承
这些街知巷闻的美好食物
不仅仅只是一句好吃便能概括
更多是希望每一位前来的客人
在品尝时知晓了解
“这一口”背后的日与夜
叉烧烧排骨
提到大赤坎的美食,几乎都会想到“肥仔强”的叉烧和排骨,每天早晨四五点开始腌制,叉烧均选用梅头肉、水肋排,全人手的古式烤法,从早上直到中午制作过程繁杂却又让人饱受期待。
一条肥瘦相间的明火叉烧肉,上桌前淋上一圈叉烧汁,吃起来格外香浓,夹起的动作缓慢,能看到油脂粘连起丝。
肥肉尤其深爱,虽说是“肥猪肉”,其实油脂早已蜡化,隐约的荔枝果木熏香将鼻腔包围,随着入口的焦香微脆,表面的甘甜在嘴中慢慢盘旋,柔润与厚实同时在脑海里深刻,只见食客们的表情如痴如醉。
哪怕路途再远也值得。
例牌卤味
卤水系列亦是广东人的拿手菜,丝丝入扣的卤水味,不光只停留在表面,咬下的鸭胗、鸭翼、鸭爪,从外到内,无不渗着古老的卤香,若要用一句粤语来概括就是:“大件兼抵食”。
一碟例牌卤味,一碗热饭或配一瓶老青,这样随性又百搭的它,总在任何时刻都被需要。
白灼罗氏虾
有着“斗门小龙虾”之称的罗氏虾,有近似于蟹黄的美味,壳薄体肥、肉质鲜嫩,虾头里的一点红亦是实力抢镜。
三两下撕开“纸壳”,先吮吸虾头里的甘香,再来一口虾肉,新鲜的虾肉爽滑弹牙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无需任何的调料或是煎炒焖煮、白灼清蒸,最能体现海鲜的鲜味,这也是为什么广东人都偏爱的原因。
蒜蓉蒸蚬
说起蚬,其味美是不变的基调,小却肥美,颗颗饱满,铺满蒜蓉,撒以大量的盐一同清蒸,真是一勺一大把的捞进碗,壳中的小可爱纷纷张口向你示意,叫你怎能不喜欢。
饱足一顿,仍不过瘾,决定要真空打包,将诱惑的美味统统带回家。
一进门就是“传说中”的招牌菜,堆的小山似的荔枝果木叉烧发红发亮,吊起的烧鹅还滴着鹅汁,凡入门者都必定会在玻璃窗前定格,光看着阿姨在斩叉烧都别提有多兴奋。
绕过一楼,二楼天台改作大厅,开阔透风的用餐环境,一到饭点就坐满人,赶紧坐下,赶紧点菜,生怕叉烧又被卖完。皆因以前小编就曾试过,来到发现叉烧卖完了,那种已经到嘴边却吃不到的悲伤,吃货肯定都懂。
当天有幸一睹“秘密基地”,沿路飘来的肉香、碳香、柴香,正步步逼近。阳光透过天窗,照射在数十年历史的烤炉上,墙上被熏黑的痕迹,都是年复一年的流金印记。
这家餐厅的叉烧和烧排骨早已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斗门当地民间的传统美食之一,既饱含广东叉烧的传统风味,再有独创的酱料和烤制方法,其味美程度饮誉遐迩,以至众多港澳和周边地区的食客纷至沓来。
属于百年传承的经典,无论什么时候来吃,不变的味道,始终深爱。
▼今日推介
大赤坎烧味海鲜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