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马来西亚分校饮食人类学课程期中作业
2021-3-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顿饭的“战争”
姓名:余可昕
学号:CHS
课程教师:王平
一日三餐,是每家每户、每一天都必须完成的步骤。只是对于几乎不下厨的新手而言,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餐,便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了。
买什么菜?去哪里买菜?什么时候下锅?怎么搭配才能营养均衡?……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一大堆。由此可见,做饭当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做饭做得又快又好的人,也是着实厉害。我常常佩服电视里、书本里善于烹饪的人;思及此处却突然发现,自己身边便有这样厉害的人,每天都在烹制美味的饭菜,我却视之为理所当然。
难得在家做饭,有没接触过的炊具、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便趁此机会尝试了厨艺的陌生领域——炒面和西红柿鸡蛋汤。为了不让我的餐桌显得过于寒碜,又做了唯一拿手的水果拼盘添补颜色。除了这一最为简单的部分,其余的故事,大概可以用“惨烈”或者“苦战”来形容。
小镇的早市
说是早市,其实天色早已大亮。日日宅在家里,我竟从未在早晨经过这几条街道,也不知在这个时间,它竟是这般热闹鲜活的光景。沿街摆满了蔬果鱼肉的小摊,摊主大声地叫卖;行人挤在摊位前挑拣着,热情地与摊主交谈,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惊奇地打量着这一切,脚下不停地穿过拥挤的小巷,顺着隐隐从远处传来的热闹声响而去。转过拐角,一片开阔地徐徐展开,货品琳琅满目,行人来往络绎不绝,竟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我深呼吸了几个来回,鼻腔里弥漫着蔬果的香气,耳边满是乡音,嘴角也不由得染上笑意。
图一拐角
(图片均为自己拍摄5.:00am)
图二开阔地
(5.:00am)
我环顾四周,寻了个被本地人称作“菜格子”的较大的菜摊,多半能一次买齐需要的蔬菜。论起挑菜,我也是个新手,只能全凭感觉,专挑看起来颜色鲜亮些、摸起来不那么软烂的菜。买齐蔬菜后,向摊主打听了卖鸡蛋的地方,又在面向大街的小店里买上沉甸甸的一袋鸡蛋,拎在手里让人不由得担忧起磕碰的风险。
图三挑菜
(5.:05am)
图四买鸡蛋
(5.:16am)
街道深处藏着一个小小的入口,往里走便是镇上最大的市场之一,热闹的景象比起外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入口不远处的推车处请摊主帮忙称足了三人份量的面条,接着便在各式各样的摊位之间转悠。余光在某个案板上捕捉到一堆切好的牛肉,便赶紧凑到跟前,向摊主买了二十元牛肉。
图五菜市场
(5.:18am)
图六买牛肉
(5.:22am)
手里拎着午饭的食材,我兜兜转转出了菜市场。穿过来时的小巷,早上的人潮已经退去,有些摊贩收了工,有些还不倦地叫卖着。匆匆赶到家附近,家楼下便有相熟的水果摊贩,见我手上拎满了东西,殷切地装了满满一袋的橙子和几颗莲雾递来。如此,即将登上今日餐桌的主角们,便都齐备了。
图七买水果
(5.:32am)
迷茫的西红柿鸡蛋汤
我本以为西红柿鸡蛋汤已经是汤类中最为简单基础的一种,上网一搜菜谱才知道,原来家家户户做法各有不同,就连调味也糖盐皆有之。做法太多,反而让人不知从何下手,索性拎起食材,先动手再说。
要将西红柿剥皮有一个小技巧:用刀尖在西红柿底部划一个十字,再浸泡于开水中。浸泡期间可以先切一些葱姜蒜备用。大约十分钟之后,把西红柿捞出,便能轻松地从十字部分开始剥皮了。
图八剥西红柿
(5.:14am)
作为汤,西红柿鸡蛋汤可不是直接泡在水中滚煮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角色。首先,要将切碎的西红柿在锅中炒出汁水。而炒锅这一器具,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要有水分,炒锅就像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噼里啪啦地四溅“火花”。锅底还有热气袭人的火焰,光是靠近都令人心生恐惧。只是炒菜这回事,开始了第一步之后,接下来便不得不抓紧时间去做,不容退缩——否则一锅菜便有随时炒糊的可能。
我缩着肩膀倒下满满一盘的番茄块,紧接着便是用锅铲不断翻炒。期间确实也被溅到了一瞬,只是似乎是可以忍受的疼痛,便一声不吭地接着手上的动作。翻炒几下,再倒入足量的开水。看着渐渐满溢起来的锅,像是自己的心也渐渐被什么轻快的东西充盈了起来一样。等待水开,再倒入提前打好的蛋液,仅仅一瞬便从液体变成了固体的蛋花,像魔术一样令人惊奇。
图九炒西红柿
(5.:27am)
图十倒入蛋液后
(5.:32am)
调味也是一道难关。没有把握的我撒了两勺盐,又担心太咸,加了一勺糖。味道不知是否怪异,只是我已迫不及待地倒出一大锅汤,撒上葱花兀自欣赏起来了。如此简单的汤品都有多种做法,使人筋疲力尽,那么一顿饭要做四五道菜、外加饭和汤的话,会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图十一西红柿鸡蛋汤
(5.:35am)
翻不了身的炒面
炒面,可以说是这顿饭的重头戏了。
首先将切好的牛肉加入盐、酱油、马铃薯粉等调料进行腌制,用手不断地揉,让味道融合进肉里,最后静置十分钟。静置的时间又可以用来给卷心菜、胡萝卜切丝。在厨房里,这种利用等待时间处理多个事务的情况十分常见。
图十二腌制牛肉
(5.:51am)
牛肉第一个入锅,和蒜头一起翻炒,颜色转为深棕色之后盛出。接着是蔬菜,而胡萝卜比卷心菜难熟,因此先炒胡萝卜,等待它变软之后,再加入卷心菜,最后加入生面条和炒熟的牛肉。如此一来,锅里已经满满当当,同时还需要用锅铲不断地翻炒,用力捣开粘连在一起的面条,属实是个体力活。锅里装得太满,随意翻动都有可能让它们掉落出锅的“怀抱”,成为烹饪过程中的“牺牲品”;而作为厨房新手,对于锅铲和大口锅的使用也难以得心应手,只觉得锅里的面条像粘在锅底了似的,每次动作都只能影响它的一小部分,难以撼动整体。尽管如此,手上的动作还是不能停,我想这大概是烹饪的魅力之一——一旦开始,便不能停下脚步,否则便是前功尽弃。
图十三炒面
(5.:45am)
努力翻炒了不知多久,注视着锅里的面逐渐染上油的金黄颜色,硬梆梆的“身体”逐渐变得柔软,香味也随之飘散。尽管手臂很酸,持续翻炒的动作也枯燥无趣,但看着最后出锅的成品,还是令人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和获得感——这大概便是烹饪的魅力之二,不管过程如何艰辛,最后的结果都能让人感到欣慰,并开始期待起他人的品尝和认可。
图十四炒面
(5.:48am)
尾声
最后是我最为熟悉的水果拼盘,只需将水果削皮切块,进行简单的摆盘便大功告成。
图十五水果拼盘
(5.:56am)
我将西红柿鸡蛋汤、炒面、水果拼盘都端上餐桌,准备好三个人的餐具,将面和汤均分在小碗里。一切就绪后,便是紧张的试吃环节。三人坐在桌前,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品尝厨房新手的作品。
或许是一路有厨房高手的保驾护航,也或许是努力确实有了回报,胡乱调味的西红柿鸡蛋汤味道并不怪异,炒面也香气扑鼻,至于水果拼盘——那是水果本身的味道,我就不居功了。总而言之,能让父母说出“哎哟,还不错嘛”的评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图十六准备就绪
(5.:02pm)
图十七共同品尝
(5.:07pm)
图十八吃饱喝足
(5.:16pm)
这顿饭着实是一场“苦战”,不仅是体力上的长期抗战,也是克服恐惧的心理战。无数次想要放下手中的“武器”,却被锅底的火焰不断推着向前走;也有过十分疲惫,甚至不想再品尝自己所做的食物的时刻。也正是在“战争”中磨炼的时候,才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被称赞的、被忽视的厉害的人,究竟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只是,看到家人大口吃着自己所做的饭菜,认真地夸赞着自己的努力的时候,身体也似乎轻盈了起来,有了再来一战的勇气,甚至想要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就是这场战争的赢家。因为,用心得出的成果,能够被心爱的人所品尝称赞,大概就是最高境界的胜利了吧。
编注:本文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本科饮食人类学课程作业之一;作者为该课程的学生。诚恳希望大家对发文提出批评和指正,小夏希望通过本科学生文章的发布,抛砖引玉,以促进本学科本科学生的写作水平
期数:年第31期
总期数:第期
小夏主编:王平
小夏编辑:余可昕
特此说明:
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欢迎读者指正。
本平台推荐文章或著作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原发单位、原发表期刊、出版社及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