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歪了还能疼了头看同仁大咖详解
2016-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日常生活有句话叫做都把我鼻子气歪了,在我们医疗圈,有一种病,不用气,它自己天生就是歪的,这就是常说的鼻中隔偏曲。还记得当年轰动全国的温岭杀医事件吗?病人就是得了此病没被治好,继而做出杀医的疯狂举动。
鼻中隔偏曲,通俗点解释,就是鼻子中间的隔歪了,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别以为只是会鼻塞,若是凸起较多,则会引起薄膜破裂,软组织出血,更严重的还伴有头痛、化脓性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耳鸣等一系列症状。
医客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臧洪瑞副主任医师讲解两例鼻中隔偏曲的病例和相关手术精要。
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存在的问题在说病例之前,先说说鼻中隔矫正手术发展历史。鼻中隔矫正手术是纠正鼻中隔偏曲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这方面的手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鼻内镜的问世与发展,在内镜直视下处理鼻中隔偏曲,术野清晰,才扩大了传统手术适应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普遍存在过多切除鼻中隔支架的现象。这些术式虽能矫正鼻中隔偏曲,缓解症状,但由于大面积鼻中隔软骨和骨质被切除,造成鼻中隔主要支架缺失,使中隔黏膜过于松弛而摆动,并可导致鼻的缓慢变形,如鞍鼻、鼻背过宽、尖上区塌陷、鼻中隔穿孔等。
因此,如何通过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关系,纠正各种形式的鼻中隔偏曲的同时,保留鼻中隔软骨及正常骨结构支架,避免并发症,仍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课题。
新的鼻中隔矫正手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按照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设计一种新的改良鼻中隔矫正手术术式。其特征如下:保留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骨性支架;只切除三条张力线区域部分少许软骨及骨质,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
现在看看下面两个病例,都可以用三线减张术,拯救鼻中隔偏曲。
病例一
患者于10年前开始出现左鼻鼻塞症状,右侧卧位时双鼻通气下降,需张口呼吸,近一年来症状明显加重,打鼾明显,偶伴憋气,呼吸暂停,伴记忆力减退,晨起注意力不集中。门诊以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收入院治疗。
CT表现:
病例二
患者10余年前始出现鼻塞伴睡眠时打鼾,鼻堵呈持续性,医院行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鼻塞症状较前有所缓解,近半年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以右侧为重,遂转诊于我院,门诊以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收入院。
CT表现:
三线减张术手术的步骤首先于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处行L型切口,且向鼻底延伸,切开黏膜、黏软骨膜和软骨,保留对侧黏软骨膜完整。内镜直视下分离切口侧鼻中隔黏膜软骨膜,向上向后直至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上后部,向下向后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的连接,并细心分离对侧黏软骨膜。暴露3个张力形成核心区域: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或腭骨鼻嵴接合处。
术中用咬骨钳咬除三条线形骨条,第一张力区域(A,B):方形软骨尾侧端的垂直软骨条,约2mm;第二张力区(C):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部分筛骨垂直板前缘的垂直骨条;第三张力区(D):咬除偏曲的犁骨、上颌骨鼻嵴和腭骨鼻嵴以及基底部水平软骨条。形成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分离左右两面,游离前、后、下三边。若为软骨明显偏曲,可在凹面对软骨沿凹陷的方向划痕数刀,可以起到拉直软骨的作用;对重度高位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可用咬骨钳夹持使其骨折而不切除,然后把方形软骨复位于正中,对合双侧黏软骨膜。该术式保留了偏曲的软骨和骨质,这也是与传统术式的主要区别之处。
三线减张术通过解除产生三个张力的核心区域的方法,将发生变异的应力关系修正恢复正常,由新的应力关系来引起鼻中隔支架的重新塑型,以期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疾病。
三线减张手术的优势①保持中隔的厚度和硬度,否则黏膜愈合到一起会导致黏膜萎缩和变形,如中隔缺损太大,呼吸时中隔产生扇动及哨音;
②有助于预防鼻锥和鼻尖的下塌,并可防止黏软骨膜层结缔组织的收缩;
③减少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后的恢复与以往手术不同。传统完全切除中隔骨质手术后鼻腔恢复较快,但是如果保留软骨结构或术中施行骨折之后会出现肿胀及蓄骨愈合时间的延长,所以要保持耐心。术后要保证随访质量,避免鼻腔粘连和狭窄,并进行合理用药。
当然,对于三线减张术,即使用文字解析得再详细,终究不是自己做的手术,还是缺少点感觉。
臧教授为了帮助广大同道学习最新的鼻中隔偏曲治疗手段,特地联合医客举办了一次线上会诊活动(仅限10例)。
而且凡是提交完整病例的同道,均可得到10元话费奖励哦~~
活动详情会诊病种:鼻中隔偏曲
提交时间:6月23日-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