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气管异物呛奶外耳道异物鼻腔异物
2017-6-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异物伤害有:气管异物、呛奶、外耳道异物、鼻腔异物。如果父母没有在有效时间采取措施,以及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下面看看儿童这四种事故的应对措施,每个父母都应详细看完此篇文章,转发给身边朋友!
1气管异物原因与后果:
婴幼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气管保护性反射不建全;异物吸入气管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剧烈的刺激性呛咳,可有惊恐、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如异物刚好阻塞大气管,将长期咳嗽、发热,反复出现肺炎、肺脓肿,也可危及生命。
气管异物急救措施:
家长造成别惊慌失措,首先应清除孩子口鼻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排除气管异物的手法如下:
海姆立克法(背部叩击法):
1.应用于急救成人如果是成人,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2.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3.婴儿版5次拍背法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5次压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气管异物预防措施:
1、孩子的饮食要逐步从液体过渡到固体;
2、孩子进食时不要逗笑、训斥或有其他刺激孩子的行为;
3、尽量不给孩子喂食一些骨头太小的食物,如鸡爪、鸭脚、鳝鱼之类的;
4、不要把一些易卡住喉咙的食物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
5、不要给孩子购买形状太小的玩具及易卡喉的食物;
6、尽量保持地面干净,不遗留小物件;
7、对大孩子,要告诉他们一些常识,养成这种危险意识。
2呛奶原因:婴幼儿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贲门括约肌松弛。
处理方法:
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用手帕缠住手指深入口腔、咽喉,清理奶水食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再用小棉棒清理鼻腔;拍击足底,如宝宝哭声洪亮,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3外耳道异物豆类、小虫类入耳引起耳痛、耳鸣、耳聋剧烈响声等症状。
处理方法:
1、能看到的异物可用小镊子夹出;
2、膨胀的豆类异物,可先用95%酒精滴耳,使豆类脱水缩水,然后再设法取出;
3、小虫入耳:可先试着用手电灯光引诱昆虫自行爬出耳朵,或滴入两滴香油,将虫淹死,然后晃动患侧头部,驱使小虫掉出耳外;
4、家长若无把握,送医院耳鼻喉科。
4鼻骨异物处理方法:
1、异物位于鼻腔深处或无法自行取出时,医院;
2、不要手指掏,越掏异物滑得越深。大孩子试着擤鼻动作,小的孩子家长可试着用棉花或纸捻刺激鼻腔使其打喃喃将异物排出;
3、如果异物凸出鼻外,尽量把它抓出来,不可用镊子勉强硬取,以免滑向深处。
露妈说
妈妈和爸爸们随时留意宝宝的举动,遇到突发情况及时能及时处理。有的情况宝宝们还不太会表达,如当耳外有异物就会洋洋,宝宝无意识的就会用手挠,我们家露颐2个月大的时候经常用手挠自己的眼睛,露妈隔三五天就给宝宝剪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