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最全河北美食小吃
2017-8-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是河北邢台地区的肉食名品,早在年就获得了河北省食品一等奖;年,被评为河北肉类名牌食品。年被我国商业部评为全国名特优产品。道口烧鸡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道口烧鸡历史故事:
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道口,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三绝”。从此以后,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张炳的世代子孙,继承和发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艺,使“义兴店”烧鸡一直保持着他的独特风味。此后,道口烧鸡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旧社会,由于官府繁重的苛税,地方豪强的盘剥,流氓无赖的敲诈,道口烧鸡惨遭厄运。解放后,道口烧鸡重获新生,得到了发展。
道口烧鸡特点:
邢台道口烧鸡,色、香、味、烂被称为“四绝”,造型美观完整,色泽浅红而带嫩黄,肉质软烂,味美鲜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变,冬季存放时间更长。
鞋底儿烧饼
鞋底儿烧饼历史故事:
鞋底儿烧饼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特产。枣强鞋底儿烧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枣强县城一个叫宋善庄(——)的人。民国初年,他在县城老十字街南头路东的宋家胡同口支炉烤烧饼。当时,他做的烧饼有三种:一种是死面圆形烧饼,外面扣着芝麻,受热鼓起来形似油炸糕;一种是发面圆形烧饼,不带芝麻;最后一种是鞋底儿烧饼。
当时鞋底儿烧饼还没有名气,卖得不算快。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时(绰号四麻子),鞋底儿烧饼开始小有名气。江存波是枣强城西江庄人,早年从其远房叔叔宋善庄学做烧饼。四十年代中期他也在县城老十字街开了个烧饼作坊。改革开放后,他从枣强县大食堂出来单干,在老十字街重操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适合夹肉的鞋底儿烧饼开始受到欢迎,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制作工艺:
制作鞋底儿烧饼的设施不是很复杂,但却有一套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而且只有纯手工制作,才会烤出风味。它所需的主要原料有精粉、麻酱、香油、小茴香、煮肉汤。另外,煮肉需要调料。所用调料用七种中药配制而成,所用的烤炉分上下二层。
邯郸拽面
拽面,是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家常饭。传说是由武安传入,在邯郸县西部较流行,采用上等小麦面粉做成。口味适中,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之一。
拽面制作方法:
和面:和面很关键,面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先用温水将盐化开,用温盐水一点一点倒入面中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
进入关键步骤:就是揣面,将手攥成拳头去温盐水中沾一下,用均匀的力量揣向面团,一下一下。面团折一个边再一下一下揣,用一样的力量继续着同样的事情,手上沾满水,再折一边,继续同样的动作,继续把面狠狠的揣,面光盆光手也光这时面团已经和好了。
醒面:面团醒好了,将面擀成大片状,切成条,用左右手各拿起面的一端拽长长的就好,尽可能的薄,放入烧开的水中煮熟面条。
打卤:葱切丁蒜切片用酱油腌上备用。面团放在一边醒的工夫可以打个卤子,将白菜切丝备用,油烧热快速将葱蒜倒入,赶紧倒入白菜翻炒,放入盐、水煮一会。白菜软了加入鸡精即可出锅。将面条捞出浇上卤子就大功告成了。
苏桥熏鱼
苏桥镇北靠大清河,南临文安洼,是文安的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属于“鱼米之乡”。勤劳、质朴的大洼人在漫长的摸索中,发明了熏蒸吃鱼的方法。熏鱼的具体发明时间已无从查考,只是世代流传至今。
熏鱼是一道养生佳肴,温中补虚,有利湿、暖胃和平肝、祛风等功效。苏桥熏鱼正成为人们旅游、餐饮的上好佳品,深受人们的亲睐。因其历史久远、口感鲜美、制作独特等优点使苏桥熏鱼名声远播。
永年驴肉灌肠
永年县驴肉香肠源于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属传统小吃。流传至今,是河北省永年县的地方风味特产。
中国有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以其质高味美被尊为上乘佳品,永年驴肉香肠正是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沫,加以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佐料,用老汤调制成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称为驴灌肠,驴肉香肠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回味悠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绿豆咯扎
咯扎是唐山的名食之一,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咯扎(餎馇)现在在唐山地区民间分布比较广,滦县,滦南,乐亭,遵化等地都有,做工滦南县做的最为正宗,最为普遍,但现在市场上的销售的咯扎一般很少用绿豆,这样的成本低但口味不如纯绿豆的好吃,要想吃绿豆的就要定做,价格贵一些。
绿豆咯扎制作方法:
大咯扎,是绿豆、杂豆去皮泡水后,用石磨研成浆,加入姜黄调匀,在锅里摊成薄饼,有锅盖那么大,熟了后就是大各扎。
小各扎的做法和大各扎一样,最好是用绿豆,或亦可用红小豆代替,磨成豆面,有时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会掺杂些淀粉甚至面粉,这样各扎的口感及质感就会逊色了。
南宫熏菜
南宫熏菜,是南宫具有代表性传统食品,物美价廉是居家生活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熏菜采用上等的五花肉加入鸡蛋、姜、绿豆粉、白糖、盐、香油调成糊状装入肠衣放进配有八角、花椒、肉蔻、桂皮、白芷等二十几味中草药的老汤中小火煮制2小时后出锅,最后在肠衣的外皮涂上香油挂置于果木火上熏制而成。
胜芳松花蛋
胜芳松花蛋是河北省特产,具有百年的生产历史,也称之为“河北皮蛋”、“变蛋”。
松花蛋个大,色泽好看,蛋白为茶色或琥珀色的胶冻状,半透明,有松枝花纹;蛋黄为深绿色或五彩色,粘度适宜,浓而不滴、清香扑鼻、味美适口、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吃起来味美清香,凉爽可口,风味独特,颇有特色。实为赠宾佐酒之佳品。
保健功效:
中医认为,皮蛋性凉,有滋阴润燥、润肠顺气、清热止渴的作用。可缓解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目赤耳鸣、鼻腔热烘、便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而且松花皮蛋还可以用来做成凉菜,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清火开胃,是夏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健康菜肴.
唐山饹馇
饹馇又称咯扎,是唐山的汉族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历史小故事:
据说清朝年代,在遵化马兰峪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慈禧吃饭有个**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
谁知,慈禧老佛爷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开了,饹馇也就成了唐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营养价值:
从营养食疗角度看,绿豆咯扎还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符合现在提倡的食疗合一,饮食养生的要求。现在,咯扎菜肴已经成为唐山人民喜爱的独特美味,醋溜咯扎、烩咯扎、炸咯扎、焦溜咯扎,玻璃咯扎,炒咯扎,咯扎签子、糖醋咯扎等等,据说能做一百多道菜,很有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近年来,咯扎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咯扎宴已成为招待国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赞誉。
如何制作:
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用水磨成汁,再过滤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薛家窝头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薛家祖传一种独特的蒸制窝头的技术。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短期可口,营养丰富,在当地享有盛誉。薛家窝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相传,清光绪年间,皇宫大太监李连英吃后称赞不已,他在回宫时带了些窝头。此后一直长盛不衰。
营养价值:
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
如何制作:
薛家窝头原料采选严格,所用的黄豆和糜子,全部来自于无公害种植基地,手工精挑细选。磨好的面,时间不能放的过久。在常温条件下,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放置两三天。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刚出屉的窝头要色泽黄润,看似罩着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油润,气味清香,入口细腻爽滑才够标准。
保定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铺是名声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年,是白运章师傅以自已的名字开设的一家包子铺。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包子质量评比中,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白运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间的新鲜牛肉、时令蔬菜为馅料,包子皮是用发面和烫面按一定比例制成。
如何制作:
白运章包子由回族面食厨师白运章创制。包子以鲜牛肉浇馅,拌以多种调料、佐料、切碎挤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馅,蒸熟。皮薄、边窄、馅大、油香、形美,隔皮见馅,由馅成丸,入口喷香。包子的特点是皮薄有筋道,肉馅鲜香,回味无穷。
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包子、饺子、馄饨都是以面粉为皮辅以各种馅料制咸的特色食品。包子外皮松软有弹性,口味鲜美;饺子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馄饨皮薄爽滑。三者因馅料、烹饪方法不同,营养成分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三种食物的总体营养成分搭配合理,都属于“完美的金字塔食品”。
桲椤饼
桲椤饼是秦皇岛地区长城沿线的地方名吃,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义乌人为主力的"戚家军"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戍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桲椤叶鲜嫩时机,制成长城桲椤叶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
历史小故事:
“桲叶饼”也叫“长城菠椤叶饼”。食品的制作方法据说来自明代防守长城的“戚家军”。据传,戚继光镇守山海关年间手下有精兵数万,因阵营内有相当一部分的南方兵,他们很难适应当时的北方伙食,恰巧山海关一带的长城边处长着好多的桲椤树,树叶清香且肥大,有个聪明的火头军用树叶做皮,里面用面粉包了点菜馅,经过蒸制清香扑鼻且非常好吃,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把这种做法传了下来,很受人们的喜爱,故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对原料的改进发展至今仍沿用“长城桲椤饼”的名称。
如何制作:
首先做馅,最具代表性的是三鲜馅,三鲜馅主料有对虾、鸡蛋、肉丁和韭菜;随后将桲椤叶剪成圆形或椭圆形,再用淀粉和面做成薄薄的饺子皮状,平铺在桲椤叶上,然后放馅;最后两面合起为半圆形的桲椤叶饼,上锅蒸熟,即可食用。
黄骅烧饼
吊炉烧饼制作技艺是黄骅市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年历史。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制作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人,是回族聚居村。
历史小故事:
据考,中国烧饼是由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当时称做是胡饼、馕,盛于唐朝。明代,国人用铸铁做成吊炉,加工工艺得到改良。后街回族王氏先祖由唐从阿拉伯入中国,后迁此地。此后常、张、韩、李、刘、赵等姓氏陆续迁居后街村。
清末(年前后),黄骅财神庙村仉氏制作吊炉烧饼,后街人王云龙、张云亭等将吊炉烧饼制作方法引进,并进行改进,成为独特的后街回族吊炉烧饼。此后,后街人王俊成、刘金岭等对吊炉进行改进,将铸造铁板由固定改制成转动板,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烧饼品质。
如何制作:
制作烧饼,要用1斤油和2斤面,加盐或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后用白面按一定比例,加上发面,加水和成皮面,然后再用皮面包油酥面,包好后揪成小剂,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状或圆或方均可,入炉烤熟,熟后即食。
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驴肉火烧是河北省河间市汉族传统名吃。凉肉夹饼,再加以驴冻,驴冻入口即化。河间驴肉火烧的味道是外热里爽,清爽醇香。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红嫩、口感劲道,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
营养价值:
驴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它的氨基酸构成十分全面,驴肉的不饱合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价值特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营养补充。
如何制作:
火烧是死面火烧,揉好面后,拉成长条,涂上油,再合上两折,放到特制的炉灶里烤制好。做好的火烧有一层酥脆的外皮,咬到嘴里十分得香脆。驴肉火烧好不好吃,关键在香焖而不在肉。选好特制的驴肉后,划开火烧的一边,把驴肉、香肠、焖子、青椒等塞进火烧里边。一个香喷喷的驴肉火烧便大功告成。
临西二哥卷饼
二哥卷饼品种有为牛肉土豆丝饼卷、土豆饼卷、豆芽饼卷、牛肉罩饼、驴肉饼卷、剔骨肉饼卷、猪头肉饼卷等多,卷饼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年6月,由众多部门专家考察审定荣获河北名吃称号。
如何制作:
临西二哥卷饼主要原料是面粉、肉和食用油等,但在制作工艺上极为精良,首先面粉的选择及用水的温度,和面的水温及醒面的时间均有严格的要求。
面下锅烙制时就会有面香溢出,成品薄如纸张,色泽鲜明,吃起来绵软非凡,香浓适口。而牛肉的炖制更是二哥饼卷肉的重中之重。从牛肉的选择到牛肉的泡制时间再到炖制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做好的牛肉饼卷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曲周曲面
曲面产于河北曲周,是杂面的一种,系曲周特产,久负盛名,畅销全国。曲周人素来以面食为主,尤其喜食面条,但在明清时代,小麦产量甚底,而豆类作物种植较多,人们便以小麦面与豆面掺和制作面条,俗称杂面。
历史小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曲周县城开始出现以制作、出售杂面为业的手工作坊和以卖杂面为主的餐馆、饭店,其中东关赵家技艺精湛,他们用麦面、绿豆面、黄豆面按比例配料,用鸡蛋汁和面,所制杂面粗细均匀,色泽明透,不散不乱,冠绝全县。吃食时,以鸡汁调汤,或以肉卤相佐,美味可口,食之不腻。
如何制作:
主要制作方法为,取绿豆、黄豆、冬小麦3种主料,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合置盆中,拌入鸡蛋清与芝麻香油。调和成面块;揉和约半小时以上,使之成为软、柔、韧兼备的熟面,再用纯绿豆粉做铺面,用面杖擀压成薄片,以快刀切为粗细一致的细条,最后按规格断拢成把,成为成品。条细如丝,色泽淡黄,煮熟后具有果子露香味,入口柔滑,咀嚼筋韧。质疏散不粘连,耐贮存,便携带。为高蛋白营养食品,极宜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南沙饼
南沙饼又名八勾糖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河北小吃。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荞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酥脆、香甜、爽口,清康熙帝至平泉围猎,食而赞之,遂为贡品。已有余年制作历史。
历史小故事:
当时清朝皇帝命避暑山庄的御厨房大量制作南沙饼,供给往返的蒙古王公当干粮,据说当时山庄的御厨房忙不过来,就请地方饭馆帮忙,这样便成为地方流行食品,现在承德许多饭馆都有南沙饼供应。
如何制作:
南沙饼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荞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
水晶馅:将猪板油去皮切丁,用开水焯一下晾干。按克板油克白糖和成馅。此馅适于冬季食用。
白肉罩火烧
白肉罩火烧,是河北保定的汉族名吃之一,起源于清末,在中华旅行社出版的《中华小吃》中,它赫然醒目。它还是保定名楼义春楼的主要名吃之一。
历史小故事:
“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是张洛丙和张洛瑞。义春楼是清末民初保定的五楼之首,白肉罩火烧是它的招牌。年开业之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为名吃题了匾。
营养价值:
它的营养价值更是值得一提,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又不含过多的脂肪,白肉罩火烧真是又解馋又健康的食品。
如何制作:
制作白肉罩火烧,须挑选新鲜的猪肉,经反复冲洗熬制,并将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状的火烧,用开过头汤反复浇制而成。它的吃法讲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烧配合不同的辅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来,吃后让人回味无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