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喉炎的诊治方法
202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寒假期间做白癜风检查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简称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传播快、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痰、剖检有严重出血性喉气管炎病变为特征。
一、病原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体是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甲亚科。病毒粒子呈立方体。
本病毒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特别是喉头、气管及其渗出物中,血液、肝脏、脾脏中很少。在发病初期的气管或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毒能在鸡胚及其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鸡胚尿囊膜接种后2~12天死亡,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混浊痘状斑块,并于接种后12小时,在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本病对热的抵抗力很弱,对冷冻的抵抗力很强,可达10年之久:对一般消毒药均很敏感,用l%氢氧化钠、3%来苏儿在1分钟内即可杀死本病毒。
二、流行病学鸡对本病最易感,其次是山鸡、孔雀、幼火鸡。但鸭、鹅、鸽、乌鸦、麻雀、兔、豚鼠、大鼠均不感染本病。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染,成鸡最严重。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带毒鸡。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带毒蛋和被咳出的黏液,污染的用具、垫草等也可传播。接种过本病弱毒疫苗的鸡也可排毒传染。
本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病波及全群。鸡舍通风不良、密度过大、维生素A缺乏、感染寄生虫、饲养管理不当、注射疫苗等可诱发本病,增加死亡率。
三、症状
潜伏期:自然感染的一般为6~12天,人工感染(气管内接种)的为2~4天。临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3种类型。
急性型:突然发病,很快传至全群,发病率高达90%~%。病初精神萎靡,鼻流浆液性分泌物,发出“呼噜、呼噜”湿性罗音,咳甩出黄白色黏痰。进而闭目呆立,眼结膜发炎,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连,眶下窦肿胀。头下垂,呈犬坐姿势。咳嗽、喘气,每次吸气时伸颈、张口尽力吸气,发出大长的“咯”鸣声。常摆头,咳甩出带血黏痰。若气管中黏液过多时,可造成突然窒息而死亡。鸡冠、肉髯乌紫,口腔中喉部周围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块状物附着,不易擦掉。继之病鸡很快消瘦,排绿色稀粪,最后衰竭窒息死亡。病程一般为2~3天,死亡率高达50%~70%。不死的临诊症状可逐渐消失成为带毒者。
亚急性型:发病比急性较缓,症状较轻,病程较长,约5~7天左右。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约10%~30%,多于7天左右恢复。
慢性型:病鸡流泪、流出浆性鼻液,咳出浆液性无色痰液:眼结膜发炎、充血、出血。眶下窦肿胀,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死亡率在10%以下,多数于15天左右恢复,病程长的可达1个月。
四、病理变化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大体相同,只是程度不同:鼻腔有多量黄白色或带血黏液.有的干燥或灰褐色凝块,阻塞鼻腔。喉部周围黏膜肿胀有多量带血黏液或黄白色块状假膜附着,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并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严重者呈弥漫性出血,俗称“红气管”,上有带血样黏液或黄白色于酪样块状物附着,甚者呈长芯状或片状。炎症可蔓延至支气管、肺、气囊、眶下窦中。
慢性型:鼻腔有浆性黏液,眼结膜和眶下窦水肿、充血。
五、诊断
1.根据本病特征诊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特有的临诊症状,伸颈张口吸气,发出大长“咯”鸣声,咳出黄白色带血黏液。剖检有典型的出血性喉气管炎病变等,即可做出诊断。症状不典型时可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可采用核内包涵体检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探针试验、本动物感染试验、病毒分离和鉴定等方法。
3.鉴别诊断传染性喉气管炎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速度更快,几乎同时全群发生。不咳出带血样黏痰。喉头、气管黏膜苍白,且黏膜上皮细胞内没有核内包涵体。病毒接种鸡胚尿囊腔,在绒毛尿膜上,不形成痘斑,鸡胚一般不死亡,可出现僵化、发育较小等等可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相区别。
六、防制
1.对患鸡进行隔离,全群消毒,防止未感染鸡接触感染,搞好清洁卫生,鸡舍保持通风,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密度,对尚未发病的鸡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眼(严禁滴鼻)接种。
2.对本病要早防早治,以预防为主。虽然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鸡群一旦得了本病,就会波及全群,鸡群食料减少,影响生长速度和增重,造成严重的损失。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