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干燥剂扔进水杯竟会爆炸孩子们该知道

2021-8-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下文是一位妈妈的痛苦回忆,没想到这个每家都会有的小东西会带来那么可怕的后果!为了家人的幸福安全,家长一定要看紧了,太危险了~

  瑞瑞上二年级了,学习一直处于中游,这次考试瑞瑞成绩有所提升,我和孩子爸爸决定买些好吃的东西奖励瑞瑞,让他再接再厉!

  这天我为了奖励孩子学习进步便买来一堆孩子爱吃的零食,大包小包的可把瑞瑞高兴坏了,瑞瑞开心的坐在沙发上吃了起来!吃饱喝足后瑞瑞觉得无所事事,便把玩起了零食袋里的干燥剂!

  和儿子吃了一会儿我便去洗衣服了。儿子在客厅玩耍,我刚洗了没有五分钟,听见客厅“嗷嗷”的惨叫声,我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出了门我傻眼了,儿子捂着眼睛,杯子滚落在地上,周围散落着一些水,杯子旁却是一包炸开了的食品干燥剂!

  来不及探究原因所在,我带着儿医院,然而短短的20分钟却毁掉了儿子的眼睛,儿子的右脸红肿、脱皮,他的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造成一只眼失明,已经无力回天!

  事后问及儿子,儿子告诉我只是拿了食品干燥剂放进了有水的杯子里,没想到竟然爆炸了,然后我眼睛就看不到了,觉得有东西进入了眼睛,烧的特别疼!

  我现在非常后悔自己的大意,只知道食品干燥剂不能吃,却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儿子因为失去一只眼睛现在情绪非常暴躁,儿子会怨恨我一辈子,我该如何是好!

  一包小小的干燥剂竟然会是这出惨剧的“凶手”!真是没想到,也请各位爸妈们注意:给孩子买了东西之后应该检查是否有干燥剂,如果有,应该立马拿出来扔掉,防止孩子误食或者发生如上文的惨剧!

  温馨提醒:干燥剂分为硅胶和生石灰两种,硅胶的安全性比较高,但生石灰的成本低,危险性极大。

小知识:

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石灰干燥剂遇水后,会变成氢氧化钙,也就是熟石灰,是有腐蚀性的碱性液体,其间会产生急剧的化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热量。

干燥剂误食及入眼急救法

  

  1.入眼:应尽快用清水或生理盐水从眼内侧向外侧冲洗,医院接受治疗。

  

  2.误食:立即喝水稀释催吐。误食石灰干燥剂会引起食道烧伤或者皮肤灼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喝水稀释、催吐,减少体内的吸收,然后尽快入院治疗。

  

  3.皮肤接触:大量清水冲洗。如果皮肤不小心沾染到石灰干燥剂,需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若发医院处理。

  除了干燥剂,还有需要有孩子的家庭注意的吗?要知道,近年来各类儿童意外事故频发,意外坠落、烫伤、咬伤、溺水、中毒、触电等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意外伤害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

  看到这个数据,许父母可愁坏了:如此高的意外发生率,还都是意外,孩子的安全可如何保障?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惊慌,我们从专家处了解到,虽然意外伤害的特点是意外性和突然性,但绝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平时生活离不开的三个方面。

1.用火安全

  很多家庭使用了煤气或天然气,使用煤油及煤炉时,要与易燃物隔开一定距离,千万不要让孩子在厨房拨弄煤气开关玩。不要让孩子玩火柴、打火机或蜡烛,不仅会烧到自己,还会引起火灾。

2.用电安全

  家用电器的导线,要在不“碍手绊脚”的地方通过,防止因磨拉碰撞损坏了护皮而漏电(注意:空调外挂机也会漏电,所以提醒孩子,千万不要在外挂机旁边玩或随意攀爬)。电源插座一定要固定安置在日常生活碰撞不到的地方,更不能让孩子有接触插座的机会。

  各种家用电器,不要用湿手去摁动键钮,更不要让孩子随便玩动。在室外玩耍遇到落在地上或垂在半空的电线时,一定要教育孩子绕行,因为那可能是带着高压强电的电线。

3.其他意外

  住楼房,要注意窗户是不是关紧了,有没有可能会使趴在窗边上玩的孩子顶开窗子掉下去的危险。此外,还要教育孩子,不能攀爬高墙或栅栏,以免掌握不好平衡摔伤。要注意剪刀、果刀、刮胡子刀片及热水瓶等放置的是否合适,防止孩子能随便拿到。避免孩子玩耍纽扣、塑料小球、硬币等,防止将之塞到鼻孔、耳朵孔内发生意外。

  还有一点要切记:清洁马桶时,千万不要将84消毒液(碱性)与洁厕灵(酸性)混用,二者混合会产生氯气,如果浓度高且室内密闭,可能会引起中毒!

-END-

儿童意外可能随时发生,爸妈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做好各类防范措施!扩散!觉得有道理的亲们就点个Zan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jc/21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