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浆膜炎带来的危害怎样补救

2017-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鹅浆膜炎是鹅雏和仔鹅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病原菌抗原型多,又是侵害浆膜,更易产生抗药性;同时本病暂无正规疫苗预防,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可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充分了解鹅浆膜炎症状,做好鹅浆膜炎防治措施。

鹅浆膜炎的症状

急性型初期可见病雏精神沉郁,闭目嗜睡,羽毛松乱,少食或食欲废绝,离群独处。病雏缩颈、歪头,头颈振颤,频频摇头或嘴触地面。两腿无力,不愿走动或行动迟缓,蹒跚,共济失调甚至伏地不起,在病的后期发生瘫痪,完全站不起来。有的病雏流泪,眼眶周围绒毛湿润并粘连,形如“戴眼镜”。鼻腔或窦内充满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并流出鼻孔四周,一旦干涸则使患鹅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同时出现频频咳嗽、打喷嚏。排黄白色、黄绿色恶臭稀便,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摇头、点头,或头向后仰和两脚伸直呈角弓反张状态,两脚作前后摆动,尾部轻轻摇摆,然后出现抽搐,不久即死亡。有部分病例呈阵发性痉挛,在短时间内发作2-3次后死亡。

鹅浆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取濒死期鹅的脑、肝脏、心包液和脾脏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培养基、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分别置37℃普通培养和烛罐培养,36h普通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而烛罐培养的仅有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则生长出均一、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半透明露珠状,直径在0.5—1mm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涂片,经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均有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取经纯培养细菌接种作生化培养发酵试验,该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氧化酶试验、接触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液化明胶试验、靛基质试验、柠檬酸盐利用、V-P试验、MR试验均为阴性。

药敏试验,任取4个菌落分别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按常规方法作药敏试验。结果,氟苯尼考、氯霉素、先锋五号、红霉素高敏;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克林霉素中敏;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露素、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复合磺胺等不敏感。剖检病鹅可见全身浆膜表面均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心包腔内和肝脏表面最为严重。有的病鹅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严重时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内有干酪样淡黄色纤维素填充。有的整个心脏与胸壁粘连。肝脏一般都肿大,颜色变淡,质地变脆,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假膜,易剥离。气囊混虫、变厚、呈纤维素光变化。病鹅脾肿大,呈斑驳样。有些病死鹅剖开后,腹腔发出很臭的臭味。有的病例出现肠道变薄,出现脓性黏液和粘膜脱落,尤以十二指肠变化最为明显。鹅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1、在无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鹅群必须与鸭群绝对分开饲养;有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雏鹅群之间、雏鹅群与青年鹅群、雏鹅群与成年鹅群之间应隔离分开饲养,可防止雏鹅被感染;再次,雏鹅群放牧或下水,应远离鸭群和其它鹅群,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在疫群使用本菌作紧急预防时,可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达到在未产生免疫前能较好控制流行发生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头孢噻呋等,投喂药量需要加大治疗。

3、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鹅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鹅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鹅舍的通风及温湿度。

鹅浆膜炎症状,鹅浆膜炎防治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还有疑问或其他相关问题,可以浏览网站上的其他内容,为更好的处理养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准备。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zd/14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