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最容易被忽略的育儿隐患,你清楚了

2019-1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初为人父人母,很多新手爸妈对带孩子其实是手足无措的,更多情况下都是都是通过咨询长辈等“过来人”获取育儿经验。

但实际上,很多常见的婴儿用品或者育儿方法其实是不适当,甚至容易对宝宝产生伤害的。

今天特意邀请了各位专家,给大家揭秘那些你没有察觉的育儿隐患!

宝宝用品篇

第1位:宝宝游泳脖圈

协和章蓉娅

脖圈游泳为何不安全?

1、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

2、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过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

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

4、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给宝宝戴脖圈就有此类风险!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或者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

第2位:学步车

张思莱医师

孩子长期坐学步车,他没有经受爬的训练,很容易以后引发他的感觉失调。

另外,孩子坐学步车以后,他全身的重量,压在了下边,虽然他坐着,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

长期下来后,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

所以我们不建议孩子坐学步车,更何况坐学步车的孩子,平衡掌握得不好,只要他离开学步车以后,他是站不稳的,因为学步车的框框,没有让他经受平衡训练的这种可能,所以孩子不能够坐学步车的。

第3位:吸鼻器

崔玉涛

对婴幼儿鼻塞,家长一定要通过观察,判断是被分泌物所阻塞,还是鼻粘膜水肿造成的阻塞。

若是被分泌物阻塞,可以采用水蒸汽、海盐水喷雾等方法软化和稀释鼻分泌物,喷海盐水后用浸满橄榄油的棉签帮助分泌物排出或适当使用吸鼻器。

对于鼻粘膜肿胀,绝对不能使用吸鼻器。可先用温湿毛巾敷鼻,易于排出鼻腔内分泌物。

若鼻塞解除效果不满意,可用不含麻黄素的喷鼻药。然后用浸满橄榄油等油脂的面前涂抹鼻粘膜,减少分泌物分泌。

因吸鼻器负压吸鼻过程有可能造成鼻粘膜进一步受损,而喷鼻药物则没有这类风险。

吕适存(医院小儿科主任)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鼻管脆弱狭窄,治疗中又很不合作,使用吸鼻子的橡皮管粗到0.35公分。

抽吸之间,吸力大时,容易伤到黏膜,抽出血丝,使得黏膜更红肿,也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所以,婴儿的鼻塞,不建议使用抽鼻子的方式。

第4位:开裆裤

doctor明(医院医生)

青春期前,尤其婴幼儿,女孩是外阴阴道炎相对高危人群。

因为阴道和肛门很近,缺乏保护作用的阴毛、阴唇脂肪垫,且缺乏雌激素保护作用。

女童最好减少穿开裆裤,纸尿裤勤更换,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紧身裤,保护好小PP。

第5位:红药水、紫药水

红药水里面含红汞,如果透皮吸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紫药水如果抹在破损的皮肤上面,可能会留下斑点。

轻微擦伤的话,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好了;出血的话,可以选择碘伏,碘伏没有刺激,相对比较安全。

第6位:保婴丹

张思莱医师

不要给孩子吃保婴丹,里面含有苦寒的药物对于孩子肝肾是有伤害的,这样用药是不对的,只能更加重腹泻。

很多的中成药都含有一些对孩子身体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宝锭、保婴丹,所以无病不要随便乱吃药。

刘夙(科普作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

保婴丹古方:天麻、犀角、羚角、牛黄、麝香、蟾酥、沉香(牛啊,从小就吃这么权贵的药)。现代配方增加朱砂、雄黄、巴豆霜、全蝎、半夏等十多味中药。

这么多剧毒药,真有家长敢给孩子吃?

第7位:猴枣散

营养师顾中一

猴枣散确实毒性比较大,医院中药房专门提醒过。

此外,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年5月6日、7月12日,香港卫生署接连召回多款儿童中成药,“华佗”牌优质保婴丹、万应保婴丹、万应猴枣散等均在召回之列,原因是汞含量、药粉重量超标。

卫生署发言人表示急性水银中毒,可引发口部发炎,如长期摄入过量的汞,可引致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幼儿尤其容易受危害。

第8位:惊风散

吴兴川(科普网站科学公园站长、主编)

有些婴幼儿服用“小儿惊风散”后会显得安静、嗜睡,中医认为这是镇住了“惊”、熄灭了“风”,家长也以为是药到病除,从孩子哭闹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由叹服中医的神奇和“博大精深”。

实际上,服用“小儿惊风散”出现的“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状。

少个螺丝

儿童服用含朱砂的中药后安静的表现并非安神作用,而是中毒导致的精神萎靡......

中国现行的四大药品标准中,含朱砂的成方制剂多达余种,常见如下: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清脑丸、补肾益脑片。

第9位:儿童眼药水

崔玉涛

很多婴儿都会有一侧眼睛内眼泪多、粘性分泌物多的现象,是因鼻泪管通畅不良所致。

定时,特别是早起,用温毛巾敷眼,去除粘性分泌物,最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只要白眼球不红,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按摩内眼角下的内眦也有一定效果。鼻泪管多会自身通畅,很少需手术。

窗敲雨(药学硕士)

短期内使用眼药水,其中的防腐剂不会带来什么问题,长期使用的话,却会有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对结膜和角膜表面的细胞有毒性作用。

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就可能破坏这个薄膜重要成分的“生产商”,反而加重干眼症。

第10位:加工类肉松食品

营养医师王兴国

肉松不适合给孩子吃!营养低、添加剂多,质量无法保证。

我建议吃新鲜的瘦肉。无论如何,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就不要给孩子吃肉松。尤其是认为肉松更好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范志红(营养师)

1、肉松含热量很高,多吃会胖。

2、肉松很咸,多吃钠过量。

3、肉松长时间炒制,维生素损失惨重。

4、肉松通常不是用最优质的肉做原料。

5、肉松有两种,松绵型脂肪少蛋白质高,香酥型脂肪和糖含量很高,蛋白质没有想象中多,营养角度看远不如直接吃肉。

育儿方法篇

第1位:把屎把尿

医院

开始排便训练的时间建议为22~27个月,不建议宝宝几个月大就开始“把屎把尿”。

因为孩子脊柱和髋关节等发育还不完善,长期保持“把”的体位对身体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关节松弛甚至脱位。

其次,几个月大的宝宝大脑发育不成熟,吃奶后就拉,所谓“直肠子”,这时候不需定时把便。

崔玉涛

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

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第2位:嚼食喂孩子

张思莱医师

不健康的喂养方式遗害无穷。

往往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大人传给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过的碗等餐具给孩子用,没有分歺造成家人混吃同盘菜等。

提醒:孩子要用自己专用的碗和勺。

第3位:给1岁内的宝宝吃蜂蜜

科学松鼠会

1岁以下婴儿勿喂蜂蜜!婴儿肉毒中毒极少发生在1岁以上,因其肠道内的天然微生物群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不利这些孢子发芽。

婴儿肉毒中毒的早期病征是便秘,继而出现困倦、喂哺困难、肌肉普遍无力、哭声微弱。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住院治疗,但致命的情况较罕见。

第4位:给婴幼儿喂葡萄糖

张思莱医师

我不主张孩子喝葡萄糖水,因为孩子对甜味亲和力最强,孩子以后就不爱喝白开水了。

而且葡萄糖水是含有热量的,除了糖没有其它营养,如果糖水吃多了肯定会影响正常奶量的摄入。

崔玉涛

有很多网友经常地给孩子喝葡萄糖水,有为新生儿退黄;有为不喝白水时作调味品;有为营养素添加。

实际上,葡萄糖属于药物。只有低血糖才需口服葡萄糖。葡萄糖作为单糖,肠道内没有限速酶,口服后会使血糖升高,造成胰腺和肾脏应急,对身体不利。静脉注射葡萄糖需要控制输注速度,而口服很难控制肠道吸收速度。

婴儿接受的是液体食物,其中含相当量的水。没有必要纠结是否需要给孩子额外补充水分,除非天气炎热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额外丢失水分过多。只要孩子的尿量正常,且颜色透明或微黄,就说明孩子体内水分足够。另外,绝对不要给孩子进食葡萄糖水。

第5位:发烧使用酒精擦浴

崔玉涛

家庭用酒精擦浴,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家长不容易掌握到大血管流动的部位,这样退热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孩子的寒战放射。

因为酒精蒸发过程中会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使皮肤收缩出现寒战反应,更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建议家庭内还是采用温湿敷和洗温水澡,这样比较安全。

和睦药师冀连梅

婴儿发烧用酒精推拿,酒精的量控制的不好的话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婴幼儿出现发烧的状况,我们建议:

1、多喝水;

2、温湿敷;

3、温水浴;

4、体温超过38.5度要服用退热药;

5、高烧三天不退,一定要看医生,不建议家长自行在家使用酒精擦拭等刺激性较大的方式给宝宝降温。

第6位:烫伤后抹牙膏等

孩子烫伤后涂盐水、酱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

“冲、脱、泡、盖、送”。

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顺序也不能乱。

1、冲:直接用缓和、流动的自来水对准烫伤部位冲,越快越好,并坚持20分钟以上。

2、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烧伤者的外衣。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不要强行剥离,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而让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样。

3、泡:用冷水浸泡创面,大概30分钟左右。

4、盖:用无菌敷料包扎,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敷料还可以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体。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

如有水泡,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肤是完整的,细菌不易进入,所以不易发生感染,起泡的皮肤还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5、送:尽快送到具医院治疗。

第7位:给宝宝捏鼻子

儿科医生张崇晓

经常捏宝宝的鼻子会伤及孩子娇嫩的鼻子,降低防御功能。

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血管丰富,常捏鼻子,会影响宝宝的呼吸,损伤黏膜和血管,导致炎性反应,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

且捏鼻子有可能会使鼻腔中受感染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医院

别这样逗宝宝——捏鼻子。不管是想逗宝宝笑,还是想把他扁扁的鼻子捏成高鼻梁,都别老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因为幼儿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的话,很有可能会损伤黏膜和血管,导致鼻腔的防御屏障能力下降,增加被细菌、病毒侵犯的风险。

doctor微笑医然

捏鼻子喂药容易引起呛咳误吸,非常危险。

而且捏鼻子喂会引起孩子反感,以后喂药会更困难。

第8位:给孩子绑蜡烛包

育儿专家-王玉玮

“蜡烛包”束缚了宝宝的身体,尤其是手和脚,使宝宝在寒冷季节可因活动减少、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

如果“蜡烛包”过紧过厚,在环境温度偏高时(有不少农村冬季睡热炕),可能会因为散热不及时而致体温过高,甚至导致宝宝死亡。

协和章蓉娅

打蜡烛包会限制宝宝的肢体活动,尤其是它限制宝宝髋关节锻炼,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会升高。

调查表明:南方宝宝多背在背上,两腿分开如青蛙,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确实比长期打“蜡烛包”的北方宝宝要低得多。

第9位:给新生儿挤奶头

儿科唐小平

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之有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

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时,千万不要挤压,否则若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使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

上海第一助产士

经常有一些产妇的家人,要为刚出生的女宝宝挤乳头,说这样可以防止以后乳头凹陷。

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乳头凹陷是由于乳头周围结缔组织发育不良所致,挤乳头不会纠正这种情况,而过度挤乳头会造成感染的现象。

上海和睦家儿科蒲医生

即使是新生儿或婴儿,乳头也有多个乳腺孔,如果挤乳头,很容易使乳头皮肤上的细菌通过乳腺孔进入乳腺导致乳腺炎,需要口服或静脉点滴抗菌素治疗,这对新生儿或婴儿来讲是完全没必要而且可以避免的危害。

综上所述,从医学角度讲,最好不要挤新生儿或婴儿的乳头。

第10位:给新生儿枕枕头

崔玉涛

只有当婴儿能自行独坐时,说明婴儿脊柱的颈前凸形成,平躺时枕枕头才会保持上气道平直,利于睡眠时呼吸道通畅。

所以,何时开始枕枕头不是以年龄为标准,应以发育为依据。

如果需要给婴儿枕枕头,枕芯的材质并不重要。但要注意定时清洗或晾晒枕芯,因婴儿的口水或头部出汗会使枕芯易发霉。

孩子会独立坐(生后6-9个月)之前,颈椎平直,如果枕枕头反而会造成气道弯曲,引起呼吸相对不畅。

如果会坐后,孩子睡觉不枕枕头,且睡眠时没有呼吸不畅的现象,可不用强迫孩子枕枕头;如果出现呼吸“呼噜”声,应该诱导孩子枕枕头。

注意枕头不要太厚。俯卧睡眠时,不考虑枕头问题。

今日话题

各位宝爸宝妈有中枪的么?

点个好看↓↓↓

小哔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zd/19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