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辨别鼻音和鼻腔共鸣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鼻腔共鸣的练习步骤
1.下巴微低、肩膀完全放松:其目的在于降低你喉咙肌肉处于绷紧的状态,喉咙紧张时,唱高音就会干巴巴。
2.嘴巴打开:以倒三角开启嘴形,并抚摸耳垂下方下颚部位,下颚打开时,非[掉下巴],而是[既下,且前]的方式,并检查是否有[开启]至最大,当嘴巴摆放正确空间时,吸入的气才于歌唱时往上窜,不然永远只达喉咙。
3.音调摆放位置:歌唱时得有三种观念,[低音放胸部、中高音放鼻腔、最高音摆头腔]。
4.找丹田:丹田位置,大笑、咳嗽,记得用力时的感觉,即丹田位置所在。
5.胸部抬头:吸入的空气,不能存于[胸腔],而为腹腔以[气沉丹田]放置住,吸气时胸部不可动,隆起仅腹部顶住丹田气,不然唱高音时会内伤。
6.腹部不可随唱歌音时而往内缩:一个字[顶]。顶住腹部才能将气完全的使用,直到小节结束时,才腹松吸气顶丹田,接往下小节。
7.舌头放松:目的在于喉部的松弛,喉咙是唱高音时必忘记的地方。
8.从低音唱到高音:A(啊);O(喔)发音元音,一口气从你的最低音至你的最高音,感受最高音时是否会[鼻顶]麻,或者头腔眩晕,表示方法正确,需要反复练习。
9.记暖嗓、忌饮冰,暖嗓是必要的。
10.冒汗。找到共鸣时,唱个数十分钟,即发现全身冒汗,因为你是用身体在唱歌,而非喉咙,要将自己身体变成乐器。
唱歌是大部分人都喜欢做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爱人面前展现自己歌唱的功底可以为自己加分,进而提高成为情侣的几率,岂不是快哉?只不过很多人虽然有着一颗歌唱的心,可唱出来的声音却是难以恭维,五音不全不说,就好像狼嚎一般。其实唱歌还是讲究技巧的,需要做到腔腔共鸣。
练习鼻腔共鸣,可以从鼻腔哼鸣练习入手。但首先,我认为有必要区分出鼻腔哼鸣与鼻音的不同。
鼻腔共鸣是通畅的、气流充分流动的;而鼻音更象是鼻塞,挤压地、笨拙的感觉。同时,我个人认为,歌唱的好不好,也不能完全看有没有鼻腔共鸣。人体的共鸣器官除了鼻腔和胸腔外,还有头腔、口咽腔。这些共鸣腔在歌唱的不同音域和音色上都有所差异,但又不可完全分离的去对待。它们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因此,如果你想唱好的某些歌曲需要鼻腔共鸣的色彩,在不丢掉胸腔的基础上,气沉丹田作为歌唱的动力根基,用很随意的“哼小曲儿”的感觉,轻盈、放松地尝试哼唱一下轻松的旋律,熟练以后,再加上歌词试试看。我想会有所收获的。
用你的前额来共鸣~~口盖一定要打开~~~~就是说嘴每个发音要张开````鼻音自然而然就出来了~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
怎样才能获得有良好共鸣的声音呢?
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字:“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做到这九个字,就能产生有共鸣的声音。我所说的“高位置”是指头腔共鸣;“深呼吸”是指有支点的、深部位的呼吸,这是唱出有威力的高音的先决条件。为了获得高位置,也就是头腔共鸣,我先谈谈对共鸣的认识。
什么叫共鸣?打个比方,司号员如果只吹号嘴,也能发出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是干巴的、没有力量的。如果加上号身,就可以吹出圆润的、有刚有柔的、有力度变化的、很有光彩并能传得很远的声音,这个号身就是军号的共鸣腔体。号嘴在气的作用下发出声音,声音在铜管腔体里产生了共振,就可以形成有共鸣的声音。同样道理,人声的共鸣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基音,随后得到咽腔、口腔、鼻腔、头腔、胸腔等各共鸣腔体的共振,这样的声音应该是可以被歌者控制的,又是可以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进行调整的。要获得好的共鸣效果,了解一下人体各腔体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口腔和咽喉腔是人体重要的共鸣腔体,统称口咽腔。它的腔体形状、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调节共鸣。通过口咽腔的作用可以上连头腔,下连胸腔,形成混合共鸣,所以口咽腔是混合共鸣的联络站。头腔包括额窦、蝶窦和鼻腔。头腔和胸腔,它们的腔体是固定的、不变的,它们不能起调节共鸣的作用,但是可以被口咽腔的动作和气息的流动引起振动,达到共鸣的效果。以男高音为例。一般说来发低音时,使用胸腔共鸣是主要的,这样声音宽厚有力。发中音时应以正确的口咽腔共鸣为主,这样声音明亮清晰。发高音时,应以头腔共鸣为主,这样高音就会明亮而丰满,也就是常说的有光彩的金属感。
以上分别谈到了三个部分的共鸣腔体和高、中、低音的相互关系。在演唱中,每首歌曲几乎都包含着高音、中音和低音。因此我在实践中感到,头腔、口咽腔、胸腔这三部分的共鸣腔体,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我认为要科学地把这三个部分的共鸣腔体有机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发出高、中、低的每一个音都有这三个共鸣腔体不同比例的振动,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共鸣效果。所以发高、中、低音的时候,只是三个腔体的振动比例不同,而声音的音色,基本上应该是统一的。只有这种混合共鸣的声音,才能达到无论是高、中、低的哪一个音,都是圆润的、有光彩的、优美和富有乐感的。就头腔、口咽腔、胸腔来说,我认为首先获得正确的口咽腔共鸣是主要的。因为口咽腔包括喉头、上下腭、牙齿,尤其是双唇、舌、小舌、软腭、咽壁等等,这都是很灵敏的组织。口咽腔又是吐字的重要部位,演唱中的语言和感情的表达,全靠口咽腔在极迅速的瞬息变化中来完成。口咽腔在把字吐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语气、词意的同时,还起着共鸣和调节共鸣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要上连头腔、下连胸腔,这样,才能唱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歌声来。
如果说,大脑是指挥我们唱歌的“司令部”,那么有力的气息就是歌唱的“后勤部”,而口咽腔的作用就如同“前沿阵地”那样重要了。在这个阵地上,舌、唇、齿、小舌、软腭、
硬腭、咽壁等诸“战斗员”相互配合好,对我们的歌唱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只有调节、运用好口咽腔共鸣,才能更好地带动头腔和胸腔的共鸣。因此,我认为:只有依靠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口咽腔的功能和它调节共鸣的作用,才能得到良好的、平衡的混合共鸣。
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