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擤xng鼻涕也要有内涵要优
2016-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擤鼻涕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但恐怕会正确擤鼻涕的人不多。擤鼻涕也有讲究,如果操作不当,不但行为不雅,眼睛和耳朵还有可能受伤害哦!
关于鼻涕的真相正常情况下,人的鼻腔黏膜时时都在分泌黏液,总量约mL。其中约mL蒸发,湿润鼻腔内空气;另外mL汇集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粘液毯”,以湿润鼻腔膜防止鼻腔黏膜干燥,使之湿润吸进的空气,并粘住由空气中吸入的灰尘、花粉、微生物等,以免它们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粘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抑制和溶解细菌的能力。
这种粘液就是鼻涕。
不少鼻涕被吞进肚中鼻腔黏膜上长着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后摆动,鼻涕也就自然被送到咽喉部。因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大部分没有蒸发的鼻涕都被不知不觉地吞咽下去了。是不是没想到不少鼻涕居然被自己吞下去了,想想还会有点恶心呢?
不用担心,鼻涕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盐及一些脱落的细胞。其中,蛋白质内包括抗体和溶菌酶,它们能够杀灭细菌和病毒。当然,鼻涕中还含有被粘住的灰尘、花粉及微生物,不过这些东西都会在胃里被胃酸分解,不会给身体造成麻烦。
擤鼻涕是正常的反应为什么平时没感觉,一旦感冒或者发生鼻炎的时候,就能感觉到鼻涕了呢?因为感冒或过敏的时候,鼻子的黏膜受到刺激,发生水肿、分泌增多,正常排出鼻涕的通道就不够用了,就会感觉到鼻子堵、鼻涕多,非要擤出来才舒服。
伤风感冒会引起流鼻涕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但为什么有的人感冒好了还经常流鼻涕?感冒时流涕称急性鼻炎,此时鼻腔粘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起初为清水样的,3~5日后渐为脓涕,1~2周后可痊愈。如果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粘膜长期充血肿胀甚至肥厚,即为慢性鼻炎,就会经常流鼻涕了。
擤鼻涕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机制之一,就像打喷嚏一样,将鼻涕中的有害物质排出人体。
不要过度擤鼻涕过度擤鼻涕弄得整个鼻子红红的、耳朵嗡嗡作响甚至疼痛,还可能损伤鼻黏膜而引起鼻出血。
患急慢性鼻窦炎时,会流出黄色粘稠的脓鼻涕,医院治疗,医生会开些滴鼻药水,配合使用再擤鼻涕。
不要长期抠鼻有时候鼻涕较干燥,结成干痂粘在鼻腔里,俗称“鼻屎”,很多人觉得不舒服就养成了抠鼻习惯,其实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鼻涕干痂与鼻毛粘连紧密,抠鼻时势必会损伤鼻毛及脆弱的鼻腔黏膜,长此以往,会造成鼻腔鼻毛减少、失去分泌功能,鼻腔保护功能逐渐丧失,增加发生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的发病机会。
保持鼻腔湿润可以减少鼻屎的产生,比如:
在空气干燥、室内暖气较足时使用加湿器;
外出时可以带上口罩,保持鼻腔湿度,还可以预防感冒等疾病。
另外,擤鼻涕的次数和力度要自己注意克制,也要及早治疗鼻病,使鼻涕多的症状得以控制。
擤鼻涕不当引起的严重后果大多数人擤鼻涕都是用两个手指捏住两侧鼻孔,用力将鼻涕擤出。殊不知,这种擤鼻涕方法是错误的。
因为鼻子和它周围的器官,都是有门路相通的:
鼻腔和鼻窦相通;
鼻腔通过鼻泪管和眼睛相通;
鼻腔还通过咽鼓管和中耳相通。
所以,擤鼻涕如果不当,可能给周围这些“邻居”带来麻烦,比如:
把鼻涕挤入鼻窦内引起鼻窦炎而导致头痛;
把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鼻泪管堵塞等;
把鼻涕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使中耳炎久治不愈,损害听力。
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学术研讨会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及丹麦研究人员针对14例感冒病人进行研究,测量鼻窦中的压力,同时对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时候,鼻部会发生哪些变化。结果显示,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菌滋生的温床。因此正确的擤鼻涕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优雅地擤鼻涕姿势:擤鼻涕宜采用上身向前倾的姿势。由于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采用这种姿势,有利于将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避免发生鼻窦炎。
动作:应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
力度:用力程度的标准是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勿用力过猛。
注意卫生: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用马桶冲走,不然就要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增加其他人传染感冒的风险。
Ps:尽量不在孩童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有样学样,反而造成身体伤害。
源自:新浪健康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