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病,寄生虫病及常见病的临床症状及防
2018-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一、概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侵害血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卡氏白细胞原虫病,俗称白冠病。其特征是鸡只冠、肉垂苍白,表现严重贫血症状,可引起鸡大批死亡。
二、临床诊断要点
1.夏秋季节多发,南方4-6月,中部6-8月份多发。
2.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差,流涎,下痢粪便呈绿色或黑褐色。
3.冠和肉垂苍白。
4.冠和肉垂上又小米粒大小梭状结节。
5.病鸡咯血、出血而死,血液稀薄呈水样,不凝固。
三、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1.肌肉有大小不的出血和坏死。
2.脂肪、肠系膜、气囊上有隆起状梅花样出血的坏死。
3.肝、脾、胰脏有灰白色带黄色大小不一和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的小结节。
4.肾脏肿大,被膜下片状出血。
5.腺胃黏膜和乳头广泛性出血。
6.卵巢变性、卵泡萎缩或破裂。
肠道浆膜有隆起样出血
病鸡鸡冠发白
卵巢萎缩、卵泡液化、变性。
小肠出血严重
直肠出血严重
输卵管子宫部弥漫性出血
四、防治要点
1.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媒介昆虫。
2.上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双黄连口服液,下午霉肝乐饮水治疗。
球虫病
一、概述球虫病是养禽业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它对养禽业危害十分严重。分布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以15-50日龄雏禽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愈后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成鸡不表现症状,但对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
二、临床诊断要点
1.发病日龄多在3-6周龄,近年来,发病日龄有向小龄化和大龄化发展的趋势。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9月为流行季节,特别是7-8月份最严重。禽舍潮湿、拥挤、饲养卫生差更易发生。
3.下痢排出血样粪便,或暗红色、西红柿样粪便。
4.全身贫血,冠、肉垂、皮肤颜色苍白。
5、尾部羽毛被血液或暗红色粪便污染。
三、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1.柔嫩艾美耳球虫:盲肠肿大2-3倍,呈暗红色,盲肠内集有大量血液、血凝块。浆膜有出血点、出血斑,盲肠壁增厚。
2.毒害球虫:主要损害小肠中段,特征是肠管变粗、增厚,有严重坏死,在裂殖体繁殖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内有凝血或西红柿色样粘性内容物。
3.巨型艾美球虫感染时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红色。
4.堆式艾美耳球虫感染时,在肠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伤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或斑纹。
5.哈氏艾美球虫损伤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粘膜有严重出血。
盲肠肿大,内有大量的血液和血凝块。
死亡鸡只肛门有血样粪便。
肠管变粗、增厚,有严重坏死,在裂殖体繁殖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内有凝血或西红柿色样粘性内容物。
盲肠肿大形成血栓。
肠管变粗、增厚,有严重坏死。
四、防治要素
(一)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定期清粪。
2.严格卫生消毒:器具每周一次用沸水3-5%烧碱消毒,
3.药物预防:15天时抗球虫药进行预防。
4.球虫免疫
(二)治疗:1、上午磺胺氯吡嗪钠+地克珠利溶液,下午双黄连口服液+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
2、磺胺氯吡嗪钠;第一天斤水,第二天斤水,第三天斤水,第四天斤水。
3、妥曲珠利溶液+地克珠利溶液,连用四天;
4、同时配合硫酸新霉素、修肠舒等疗效更好。
5、白头翁散、四味穿心莲散、黄连解毒散等对此病有辅助疗效。
组织滴虫病
一、概述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病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特征是肝脏呈榆钱样坏死,盲肠发炎呈一侧或双侧肿大;多发于火鸡雏和雏鸡。该病常造成鸡头颈部淤血而呈黑色故称黑头病。
二、临床诊断要点
1.多感染2-6周龄鸡。
2.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闭眼畏寒。
3.黑头,鸡冠、肉垂、头颈淤血、发绀。
4.排出淡黄色、淡绿色粪便,严重时粪便带血。
三、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1.一侧或双侧盲肠增粗,内有黄白色较硬干酪样物,盲肠壁增厚和溃疡。
2.肝脏出现榆钱样坏死:肝脏肿大呈紫褐色,有圆形不规则下陷病灶,病灶呈淡黄色或灰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肝脏肿大,表面有不规则圆形溃疡灶。
肝脏有不规则坏死灶
肝脏出现榆钱样坏死
双侧盲肠肿胀
盲肠栓塞物呈“同心圆”状。
四、防治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禽舍干燥、卫生。
2、上午双黄连口服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饮水,下午霉肝乐饮水。
3、上午板青颗粒+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饮水,地美硝唑预混剂拌料。下午霉肝乐饮水。
禽曲霉菌病
一、概述禽曲霉菌病是由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的一种常见的霉菌病,该病的特征是呼吸道(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炎和形成小结节,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鸡鸭鹅鸽多种禽类都可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禽,呈急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集约化养禽业危害较大,成年禽呈慢性经过。
二、临床诊断要点
1.20日龄以内禽只呈急性爆发,成年禽多散发。
2.患禽精神沉郁、翅下垂、闭目呆立。
3.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
4.拉稀。
三、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1.肺部形成典型霉菌结节或霉菌斑粟状、小米粒大小黄色结节,严重时肺部发炎。
2.气囊混浊,形成黄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或圆盘状结节。
3.肠系膜发黑。
肺部形成典型霉菌结节或霉菌斑粟状、小米粒大小黄色结节,
气囊混浊,形成黄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或圆盘状结节
气囊混浊,形成黄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或圆盘状结节
霉菌性眼炎
肠系膜发黑,有霉菌斑。
曲霉菌病和白痢的鉴别诊断:
四、防治要点
(一)预防:避免饲料和垫料霉变,不使用霉变饲料和霉变垫料,保持禽舍干燥,加强通风,保持料水槽清洁,定期消毒。
(二)治疗:1、霉菌净+复合大蒜素微乳拌料饮水预防此病
2、制霉菌素饮水或拌料,每只鸡-单位,连用3天。
禽大肠杆菌病
该病是由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有很多血清型,出现了很多病型。常见的病型有肠炎、败血症、呼吸道炎、输卵管炎、眼炎、关节炎、神经症状、肿头综合症等类型。多呈继发或并发。各种年龄、各个品种、各个季节均易感,尤其是在应激情况下最易发病。由于类型多,又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对养禽业造成很大损失,应高度重视。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
大肠杆菌是家禽肠道的常在菌,平时由于肠道的有益菌和有害菌保持动态平衡,一般不发病。若生理环境条件改变,家禽在高度应激的情况下,容易继发或并发本病。不分品种、日龄和季节、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条件越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越高。
本病临床症状比较典型,不难诊断。全身症状一般表现为精神迟钝、呆立一隅、两翅下垂、闭目缩颈,拉黄、灰、白或绿稀粪,食欲减退或废绝,若出现各种类型的症状时,病禽出现各种典型症状。肠炎出现拉稀、消瘦、少食或者不食。呼吸型出现张口喘息、咳嗽、湿啰音或干啰音。关节型出现关节肿大、跛行、伏卧。眼型出现一侧或两侧眼肿胀、流泪、脓性分泌物,甚至失明。输卵管炎型出现产蛋停止、腹部膨大、站立不稳、犬坐姿势。神经型出现沉郁、歪头、斜颈、转圈、供给失调、拉稀等症状。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急性败血型各脏器淤血,浆膜粘膜不同程度出血,肝、脾、肾肿大,心包扩张和胶冻样液体,表面形成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包裹。肝脏除肿胀外,表面亦有白色纤维素样渗出物形成薄膜包着肝脏。肠炎型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肠粘膜脱落。气囊炎型气囊混浊增厚不透明,上附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可继发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输卵管炎型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及破裂卵黄,肠粘连,卵泡变形或萎缩,输卵管内黄色干酪样渗出物或严重扩张,内充满蛋白、蛋黄样分泌物。肉芽肿多在十二指肠、盲肠等处出现,灰白色肿瘤状小结节,肝表面、肠系膜也可发现。神经型脑膜充血、出血。总之,出现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腹腔内和输卵管内有蛋黄样干酪物,气味恶臭为大肠杆菌的主要特征。
鉴别诊断根据本病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特征性病变,不难诊断,但要想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还要注意与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鼻炎、痛风葡萄球菌病等的鉴别诊断。
大肠杆菌引起的心包炎、肝周炎
大肠杆菌引起肝脏有白色纤维素性包膜
大肠杆菌引起的关节肿大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
大肠杆菌引起肠道粘连
大肠杆菌引起的肿头肿脸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防止应激反应。
治疗:1、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2、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3、恩诺沙星溶液+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兑水-斤治疗
4、杆康泰+双黄连ml/瓶兑水-斤治疗
备注:较多的抗生素对此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某些地区抗生素耐药,用敏感的药物治疗,此病多与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治疗时应全面治疗。
鸡白痢
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两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呈隐性经过,症状不典型,但带菌种鸡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还可通过粪便水平传播。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
本病对多种家禽、珍禽都会感染发病,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最主要而最特殊的传播方式是经过带菌种蛋垂直传播。孵化了带菌种蛋,雏鸡出壳1周内就可发病死亡,对育雏成活率影响较大。育成期和成年鸡虽有感染,但临床症状不太明显,一旦被污染,很难根除。3周内的雏鸡临床症状较为典型,表现为怕冷、尖叫、两翅下垂、反应迟钝、不食或少食,拉白色糊状稀粪,有时粘着在泄殖腔周围,影响排粪,常称“糊屁股”。肺型白痢时出现张口呼吸症状。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早期死亡,病理变化不明显,只表现肝脾肿大和淤血、胆囊充盈、肺充血或出血。病程稍长一点,表现比较明显,卵黄吸收不全,脾、肝、肾肿胀,有散在或密布的坏死点。肺、心肌上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结节。直肠充盈内有白色糊状稀粪。慢性带菌的种母鸡出现卵泡变形,种公鸡出现睾丸炎,睾丸有小脓肿。
沙门氏菌引起的脐炎
沙门氏菌引起的肝脏白死坏死灶
沙门氏菌引起的心脏肉芽肿
防治措施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净化种鸡群,改善育雏环境,定期药物预防。净化种鸡,严格消毒,改善环境,抗菌消炎、提高抗病能力。
治疗:1、双黄连ml/瓶兑水-斤+恩诺沙星溶液兑水斤,
2、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3、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4、恩诺沙星溶液+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兑水-斤治疗
5、杆康泰+双黄连ml/瓶兑水-斤治疗
6、板青颗粒+盐酸多西环素兑水斤
禽伤寒
本病是由禽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本病主要感染鸡。其他家禽和珍禽也可被感染。4-20周龄的青年鸡易感,其中8-16周龄最易感。带菌鸡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粪便感染,亦可通过眼结膜或其他介质机械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冠与肉鬓苍白或皱缩,拉黄绿色或绿色稀粪。雏鸡发病与鸡白痢相似。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与鸡白痢基本相似,主要典型病变为肝、脾、肾显著肿大,表明可见灰白色粟状坏死小点,胆囊充满胆汁而膨大;肝脏肿大呈浅绿、棕色或古铜色,质脆为特征性病变。卵泡变形,或者有卵黄性腹膜炎,肠道有炎症,内有绿色稀粪或粘液。
肝脏肿大呈浅绿、棕色或古铜色
肝脏灰白色粟状坏死小点
脾脏肿大显著
肝脏呈浅绿、棕色或古铜色,质脆为特征性病变
治疗同鸡白痢
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是由鼠伤寒、肠炎等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发生在4-5日龄的雏鸡,可引起大批死亡。以下痢、结膜炎和消瘦为特征。人吃了经污染的食物后易引起食物中毒,对本病应非常重视。
流行病原及临床诊断要点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种蛋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传染,一般多呈地方性流行。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成年鸡多呈隐性经过。病雏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勾头闭目、翅下垂、独立一隅、少食或不食、渴欲增强、拉稀糊屁股、怕冷。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基本同鸡白痢、急性死亡的雏鸡剖检变化不典型,病程稍长的雏鸡可见消瘦、脱水、蛋黄吸收不全,肝、脾、肾肿大明显,充血变红;慢性经过出现青铜肝、肠道有出血或坏死性炎症,内容物呈绿汁样,成年鸡卵泡变性变色,常呈黑色或绿黑色。
雏鸡可见消瘦、脱水、蛋黄吸收不全,肝、脾、肾肿大明显,充血变红
肠道有出血或坏死性炎症,内容物呈绿汁样
慢性经过出现青铜肝
同鸡白痢
禽霍乱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和火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败。
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要点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个条件性致病菌,平时鸡体内都有存在。当饲养管理不当,鸡群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本病。多种家禽和野鸟都可感染,但鸡、鸭、鹅和火鸡最易感。雏禽有免疫力,很少发病,主要是3-4个月龄的鸡和成年鸡易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但在春、秋季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创伤感染。
潜伏期2-9天,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常发生在暴发的初期,特别是成年产蛋鸡,没有任何症状,突然倒地,双翅扑腾几下就死亡。急性型最为常见,表现发烧,少食或不食,精神不振,呼吸急促,鼻和口腔中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拉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鸡冠肉髯青紫色,肉髯常发生肿胀,发热和有痛感,最后出现痉挛、昏迷而死亡。慢性多见于流行后期或常发地区,病变常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如有些鸡一侧或两侧内鬓明显肿大,有些引起关节肿胀或化脓,出现跛行,有些变现呼吸道症状,鼻流粘液,鼻窦肿大,喉头分泌物增多,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
鸭除了有以上症状外,往往出现摇头、称为“摇头瘟”。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最急性病例剖检无明显病变。典型病变为心冠脂肪出血,心包有黄色积液,充满纤维素渗出物。肝脏肿大、质脆、色变淡、表面有很多针尖、针头或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肠道出血发炎,粘膜上覆盖一层黄色纤维素样沉积物。皮下、腹脂、肠系膜、浆膜有出血,呼吸道有炎症,分泌物增多,肉髯水肿或坏死,有关节炎者关节化脓肿大或干酪样坏死,蛋鸡有蛋黄性腹膜炎。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和剖检变化,不难诊断。要想确诊需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注意与新城疫鉴别。
心冠脂肪出血
肝脏肿大、质脆、色变淡、表面有很多针尖、针头或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
蛋鸡有蛋黄性腹膜炎
呼吸道有炎症,分泌物增多。
脾脏肿大
鸡冠肉髯青紫色,肉髯常发生肿胀,发热和有痛感,最后出现痉挛。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禽场卫生,定期消毒,一旦有应激发生,应适时使用抗应激药物。1、恩诺沙星溶液+阿莫西林;兑水量斤水,预防斤水
2、恩诺沙星溶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板青颗粒;兑水量-斤水
3、杆康泰+双黄连ml/瓶兑水-斤
4、板清颗粒+支杆净兑水斤
5、板青颗粒+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兑水斤
6、溶菌酶+杆康泰饮水
备注;同时用霉肝乐饮水
鸡传染性鼻炎
本病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本病主要传染鸡,各日龄的鸡都易感染,但雏鸡很少发生,多发生于育成鸡和成年鸡,
产蛋期发病最严重,最典型。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秋冬、春初时节多发。主要症状为流鼻涕,病重时鼻涕粘稠,并有难闻臭味,干燥后形成黄色结痂堵塞鼻孔,出现张口呼吸,时常打喷嚏。眼结膜发炎,流泪,结膜囊内有干酪样豆腐渣样分泌物,一侧或两侧眼睑和脸部肿胀,厌食和腹泻。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主要表现为鼻腔粘膜、急性卡他型炎症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后变成干酪物堵塞鼻孔。眼结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滞留在结膜囊内,引起睑肿,剪开后有豆腐渣样,干酪样分泌物,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
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初诊,确诊需要分离细菌和鉴定。注意与支原体病传支,传喉,鸡痘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鼻腔分泌物增多
肉髯肿胀
干酪物堵塞鼻孔
眼结膜发炎、流泪、一侧或两侧眼睑和脸部肿胀。
剪开后有豆腐渣样,干酪样分泌物,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
防治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防止应激,搞好疫苗接种。
治疗原则:抗菌消炎,清热通窍。
1、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双黄连口服液
2、板青颗粒+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溶液
3、替米考星溶液+恩诺沙星溶液+双黄连口服液
4、溶菌酶+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
备注:配合麻杏石甘散拌料疗效更好。
禽葡萄球菌病
本病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
金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禽类的皮肤,羽毛,肠道等存在着大量细菌,当禽体受到创伤时感染发病,雏鸡的脐带感染最常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在阴雨潮湿季节,饲养管理不善时多发,40-60日龄的鸡,特别是肉鸡发病最多。
主要临床症状有胸腹部皮肤发生水泡性炎症,皮下有紫色和紫黑色胶冻样水肿液,有波动感,局部脱毛,有些自然破溃流出液体粘连周围羽毛。关节肿胀呈黑紫色,触及有波动感,出现跛行。有的脚底肿大,雏鸡脐带吸收不好时容易感染本病,出现脐炎,脐孔周围发炎肿大,变紫黑质硬,俗称“大肚脐”。眼部发病出现流泪,眼肿,分泌物增多,失明。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剖检变化与临床症状很相似,急性败血型表现,胸腹脐部肿胀,黑紫,剪开后出现皮下出血,有大量胶冻样粉红色或紫色水肿液,肌肉有出血斑或条纹,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肝、脾有白色坏死点,心包积液呈黄红色,半透明状。关节囊内有或多或少的浆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者呈脓性和干酪样坏死,体表不同部位见皮炎,坏死甚至坏疽变化。
关节囊内有或多或少的浆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者呈脓性和干酪样坏死,
胸腹部皮肤发生水泡性炎症,皮下有紫色和紫黑色胶冻样水肿液,有波动感,局部脱毛,有些自然破溃流出液体粘连周围羽毛。
皮下有紫色和紫黑色胶冻样水肿液,有波动感,局部脱毛,有些自然破溃流出液体粘连周围羽毛。
关节肿胀呈黑紫色,触及有波动感,出现跛行。
鉴别诊断
本病从临床上不难诊断,需分离和鉴定细菌确诊。
防治
预防:防治外伤,注意消毒,防止孵化污染,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改善环境,消除诱因。。
治疗:1、阿莫净+恩诺沙星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2、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3、杆康泰斤水/袋+双黄连ml/瓶兑水-斤治疗
4、溶菌酶+杆康泰
禽绿脓杆菌病
本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雏禽和育成期家禽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疾病。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
脓杆菌革兰氏阴性,能运动,有一端单毛,在培养上能产生水溶性绿脓菌素和荧光色素,使培养基呈蓝绿色或黄绿色,因此称绿脓杆菌。本菌能产生各类毒素,使感染家禽毒素中毒死亡。本病主要引起幼雏及青年家禽发病。经伤口感染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减食或不食。有的病雏腹部膨大,手压柔软,拉黄白或淡绿色稀粪,有的口流粘液,腹式呼吸,有的眼周围水肿,半睁半闭或者全闭,流泪,有的胸腹部皮下水肿,呈淡绿色,有的出现腿肿跛行。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主要表现头、胸、腹部皮下甚至两腿内侧皮下水肿,淤血或溃烂,流出淡黄色或淡绿色胶冻样液体。肝、脾、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心内、外膜有出血。肺充血,水肿有出血点。雏鸡蛋黄吸收不全,剩余蛋黄呈水样,黄绿色病变。
翅膀皮下水肿,呈淡绿色
翅膀内侧皮下水肿,淤血或溃烂,流出淡黄色或淡绿色胶冻样液体。
腹部膨大、手压柔软、淡绿色稀粪。
雏鸡蛋黄吸收不全,剩余蛋黄呈水样,黄绿色病变。
防治: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外伤,做好卫生消毒。
治疗:抗菌消炎,中和毒素,提高抵抗力。
1双黄连ml/瓶兑水-斤+恩诺沙星溶液兑水斤,
2、双黄连ml/瓶兑水-斤+杆康泰兑水斤
3、板清颗粒+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4、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溶液兑水-斤水治疗
5、溶菌酶+恩诺沙星溶液+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兑水斤治疗
备注:注意与葡糖球菌、大肠杆菌、白痢区分;同时使用Vc,葡萄糖、霉肝乐解毒。
鸡弧菌肝炎
病是由鸡弯曲弧菌引起的,青年鸡和产蛋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
曲弧菌是一个常在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当鸡饲养管理不善,应激因素出现时易发生本病。主要是青年鸡和产蛋鸡易感染,特别过于肥胖的鸡更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天气炎热时多发。本病多呈散发,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平时很难发现症状就突然死亡了,慢性会出现精神萎靡,冠萎缩或苍白,腹泻。腹部软大,呈犬坐状,有些腹部发紫,脸部和腿部苍白。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死鸡尸僵不全,鸡冠,脸部,腿部苍白,胸肌,腿肌苍白呈水煮样,剖开腹部,发现肝脏肿大,质脆如泥,表面有出血点,有的呈星芒状,有的呈菜花状,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血囊或出血灶,大部分被膜破裂,血液流入腹腔,形成较大的凝血块。慢性经过时,可见不同程度的腹水和心包积液。
发现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
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血囊或出血灶,大部分被膜破裂,血液流入腹腔,形成较大的凝血块。
发现肝脏肿大,质脆如泥,表面有出血点,有的呈星芒状,有的呈菜花状。
肠粘膜脱落、出血。
据特别提示:注意与白血病,黑头病,禽霍乱,伤寒等疾病鉴别诊断。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寄生虫病、细菌病,减少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本病的控制。
治疗:1、盐酸多西环素+板青颗粒,下午护肝霉肝乐
2、杆康泰+双黄连口服液
3、双黄连口服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饮水,下午霉肝乐饮水。治疗此病,效果显著。
传染性浆膜炎
本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
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要点
此病主要感染鸭,2-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2-3周龄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很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最急性病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则表现精神沉郁,嘴抵地面,腿软,不愿走动,共济失调,食欲不振。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鼻孔周围有分泌物,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张开,抽搐而死。
病理剖检诊断要点
病变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慢性病例常见胫踝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乳白色粘稠状。
肝脏纤维素性包膜包裹
心脏肝脏形成白色纤维素性包膜
脾脏肿大呈“大理石”样。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消毒。
治疗方案:1、替米考星溶液+多西环素+溶菌酶
2、氟苯尼考溶液+多西环素+瘟感康
3、杆康泰+板青颗粒
鸡支原体病
鸡支原体病又称鸡霉形体病。病原有两种:一种是鸡败血支原体,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病程长、病理变化发展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罗音、咳嗽、流鼻涕、窦部肿胀和气囊炎;另一种是滑液囊支原体,引起鸡的滑液囊炎,其特征为临床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关节的滑液囊膜和腱鞘炎的症状。本病分布世界各地,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但死亡率不高。此病虽不致引起鸡大批死亡,但能使肉鸡的存活率,体重下降,料肉比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降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鸡支原体常与鸡副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混合感染。
主要症状:
二、鸡败血支原体病:
1、本病单独发生时仅见鼻孔周围有少量污秽,几乎不表现明显症状。如受环境影响或二次感染时,病鸡流鼻涕、流泪、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成年鸡出现渐进性产蛋量下降。
2、病鸡眼睑肿胀,特别是眼前方和下方,并伴随流泪,眼内有泡沫样液。
3、病鸡的肉髯和面部肿胀。
4、病鸡喘气、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有罗音。但症状较传染性支气管炎缓和。
5、病程长的可见眼内有大小不一的干酪物,严重时压迫眼球可致使颜面肿胀。
6、本病与鸡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时,鼻液初为水样,尔后变为粘稠,随后出现颜面肿胀,眶下窦被渗出物充塞。
7、本病与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时发生气囊炎、肝包炎、心包炎,病鸡衰弱,死亡率增高。
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1、鸡冠苍白,跛行,发育不良,严重者瘫痪。
2、病鸡趾、腿关节肿大,切开有奶油样或干酪物渗出物。
剖检变化:
一、鸡败血支原体病:
1、病死鸡消瘦,发育不良。鼻道、气管、支气管表现卡他性炎症,粘膜肿胀,黏膜表面有灰白色粘液。
2、病鸡锁骨间气囊、胸、腹、颈各部气囊壁增厚、浑浊,出现大小不等的珠状小点,内积干酪样渗出物。
3、严重病例可见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脓性的肝周炎和心包炎。
4、有时还能观察到肺炎和支气管炎。
5、与大肠杆菌吧、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病例,心包呈灰白色肥厚,肺与胸壁粘连,肝脏脾脏有灰白色胶冻样物质附着,有时有奶油样物质附着。
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1、感染初期,腿部和胸部等处的关节囊内有明显的黄白色渗出物,随病程进展渗出物变为粥状。
2、慢性病例腿关节腱部和趾底部肿胀,切开后见有多量胶冻样渗出物和渗出液。
3、混合感染时,肝脏、脾脏肿大,呈暗红绿色花斑状,肾也肿大。
眼睑肿胀,并伴随流泪,眼内有泡沫样液。
气囊壁增厚、浑浊
胸气囊壁增厚、浑浊
关节囊内有明显的黄白色渗出物
腿关节腱部,切开后见有多量胶冻样渗出物和渗出液。
治疗:1、替米考星溶液+盐酸多西环素+双黄连口服液;
2、替米考星溶液+麻杏石甘散;兑水量斤水,麻杏石甘散拌料斤料,
3、氟苯尼考溶液+盐酸多西环素+板青颗粒;斤水,
4、替米考星溶液+恩诺沙星溶液;兑水量斤水,可以再加盐酸多西环素,兑水斤水,预防斤水。
5、酒石酸泰万菌素拌料g拌料一吨。
痛风
家禽痛风是一种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本病主要见于鸡、火鸡、水禽,鸽偶尔可见。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特别是动物内脏、肉屑、鱼粉、大豆和豌豆等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的原料过多时,可导致严重的痛风。饲料中镁和钙过多或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等均可诱发痛风。
临床特征
肝脏白色斑点状尿酸盐沉着
内脏器官表面有石灰样尿酸盐沉积物形成的一层白色薄膜覆盖。
防治要点:小苏打通肾促进尿酸盐排泄,同时板青颗粒+恩诺沙星溶液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霉肝乐保护肝脏功能。减少蛋白质用量、大量补充维生素A(液体鱼肝油),有缓解症状、降低发病的作用。
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为5%--50%,对养鸡业危害大,国内外均有本病发生。
流行特点:魏氏梭菌是肠道内的常在菌,通过污染的土壤、水、灰尘、饲料、垫草、器具等传播,当肠黏膜受损时,便可导致本病发生。主要侵害2周龄至5月龄的鸡。饲料蛋白质大量增加,肠黏膜损伤,口服抗菌素、环境中魏氏梭菌数量的增多等因素,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临床特征
小肠呈弥漫性粘膜坏死
肠管肿大、肠壁充血、粘膜呈斑状坏死、脱落。
防治要点:1、肠炎清+地克珠利溶液
2、硫酸新霉素+地美硝唑
3、硫酸粘菌素+妥曲珠利
4、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硫酸粘菌素+地克珠利溶液
5、复合大蒜素微乳+霉菌净
6、霉菌净+硫酸粘菌素;对本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鸡蛔虫病
鸡蛔虫病是常见的一种蠕虫病,虫体寄生于鸡的小肠,可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成年母鸡的成产性能,严重时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主要症状:
1、病鸡渐行性消瘦、贫血、羽毛粗乱、鸡冠苍白,食欲减退。
2、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可从排出的粪便中蛔虫和带血的粘液。
3、产蛋鸡多属于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个别严重感染的出现生长不良,贫血,产蛋下降和下痢。
剖检病变:
1、病雏肠粘膜发炎、出血。
2、激发感染时可见肠壁上有颗粒状脓性病灶或结节。
3、严重者可见肠管被成虫堵塞,甚至引起肠破裂。
肠管被成虫堵塞
肠壁上有颗粒状脓性病灶,肠管可见成虫。
肠粘膜发炎、出血,并可见成虫。
治疗:严格注意禽群卫生,经常清除粪便,并将其堆肥发酵以杀死虫卵,杜绝传染来源。定期驱虫,减少场地污染。
发病禽群用芬苯达唑粉斤/袋或左旋咪唑等拌料饲喂,注意补充维生素A(鱼肝油),有较好疗效。
鸡绦虫病
鸡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鸡肠道而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均易引起本病的发生,近年来成年鸡发病较多。
主要症状:
1、鸡感染后食欲下降,渴欲增加,消瘦,贫血,下痢,四肢无力,有的鸡粪便中有血样粘液,重症鸡两肢瘫痪,以后发展到头、颈扭曲、运动失调,终因极度瘦弱或伴发其他病而死。
2、成年鸡症状不明显,以感染虫体的数量和鸡的抵抗力大小表现产蛋率下降或停止,蛋壳颜色变浅,体重增长缓慢,最突出的症状为黑色粪便上有乳白色圆形虫卵,有蠕动感。
剖检变化:
1、可见肠粘膜增厚,肠腔内有多量黏液、恶臭味,黏膜贫血,大量虫体寄生可引起肠阻塞,肠黏膜遭受破坏,引起肠炎。
2、肠壁上可见网球大小不一的黄灰色结核样结节,结节中央有一小凹陷,常有虫体寄生存在,或填充着黄褐色凝乳状栓塞物。
鸡粪便中有血样粘液
下痢
大量虫体寄生可引起肠阻塞,肠黏膜遭受破坏。
消瘦,贫血,下痢,四肢无力。
治疗:经常清扫禽舍和运动场地,用菊酯类杀虫药杀灭中间宿主。幼禽与成禽分开饲养,有计划地定期驱虫。
病禽常用芬苯达唑粉g拌料75-斤料,氯硝柳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