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4头颈鼻非角化型鳞癌
2021-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张福志
定义:
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NKSCC)是一种鳞状上皮癌(SCC),其特征在于独特的带状生长模式,且缺乏成熟。
ICD-O编码:
/3
相关术语:
施耐德氏癌;移行细胞癌;圆柱细胞癌
亚型:
新近确认的具有腺样囊性特征的鼻道鼻窦HPV相关癌是鼻腔鼻窦的一种独特的HPV相关癌,具有表皮来源的和唾液腺癌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后者表现出高级别的腺样囊性癌外观。迄今已报道的少数几例具有腺样囊性特征的HPV相关癌病例中,男女比例为7:2,患者年龄为40-75岁。高危型HPV类型的存在提示病毒的病因学。大多数病例表现为鼻塞和/或鼻衄,棕褐色的肉质样肿块破坏了正常外观的粘膜。肿瘤由基底细胞样的高级别细胞增生组成,基底细胞以各种大小形态生长,并被胶原纤维化细带隔开。生长模式主要是实性,但经常见到筛状结构。基底细胞排列在圆柱状微囊空间周围,并具有高N:C比的核深染和微成角的核。与典型的NKSCC相比,还存在真正的导管细胞(尽管不那么明显),通常被基底层的外周层包围以透明肌上皮细胞。当这种双层模式明显时,特别类似上皮-肌上皮癌的外观。尽管在浸润性成分中通常不存在明显的鳞状上皮分化,但是表面上皮可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核分裂通常很高,并且可以看到坏死。基底细胞显示肌上皮分化(例如S,钙蛋白,p63和肌动蛋白),而导管细胞为KIT阳性。细胞角蛋白倾向于在导管腺上皮而不是肌上皮细胞表达。两种细胞类型均为p16阳性,并通过原位杂交检测到具有高风险的HPV。尚未发现MYB易位(通常在约50%的腺样囊性癌中可见)。迄今为止,仅报道了少数病例,已观察到局部复发,但未见区域或远处转移或与肿瘤相关的死亡。
部位:
NKSCC最常见于上颌窦或鼻腔。
临床表现:
在晚期病例中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鼻塞、鼻涕、鼻衄、面部疼痛或胀痛感、鼻腔肿块或溃疡以及与眼睛相关的症状。与鼻腔癌患者相比,鼻窦肿瘤患者出现的时间更晚,级别更高。
流行病学:
NKSCC约占鼻窦SCC的10–27%。它影响成年人60-70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病因:
通常,NKSCC具有与角化鳞状细胞癌相似的危险因素,但30–50%的病例带有高危HPV。一些鼻窦乳头状瘤(2-10%)经历恶性转化,通常转化为角化鳞状鳞状细胞癌,而很少转化为NKSCC。
发病机制:
HPV阳性和HPV阴性鼻窦SCC的独特形态与其他头颈部位对应的形态相似,例如口咽。
大体:
肿瘤在生长时程度不一地外生和/或内翻,易碎,具有坏死和/或出血。
组织病理学:
NKSCC的特征是黏膜下层细胞巢状或温和条索状,具有平滑的间质边缘和推挤边界,核大小较一致,这种模式让人想起尿路上皮癌(因此被称为“移行细胞癌”)。在肿瘤内或粘膜表面可见乳头状特征。NKSCC外观不成熟,角化程度极小或无角化;肿瘤细胞核呈椭圆形,N:C比高。基底/浅表细胞的极性通常很明显:基底型细胞通常表现出周围栅栏状核,而浅表细胞则更扁平。偶尔会出现散在的粘液细胞。核异型性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核分裂数通常很多,坏死很常见,在该亚型中,对于肿瘤分级没有明确的作用。
鉴别诊断;NKSCC的生长方式可以模仿具有恶性转化的鼻窦乳头状瘤。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鼻腔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腺样囊性癌的亚型和SMARCB1缺陷癌。所谓的突然角质化的存在应增加NUT癌的鉴别。NKSCC对细胞角蛋白(包括高分子量形式,如CK5/6)以及p63和p40呈弥漫阳性。SMARCB1(INI1)核表达,并且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和NUT1呈阴性。HPV相关的SCC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弥漫性呈p16阳性。
诊断分子病理学:
通过原位杂交和PCR,HPV相关的SCC对HPV呈阳性。
预后和预测:
一组鼻窦鳞状细胞癌的5年总生存率约为60%。目前还不清楚NKSCC的存活率是否与角化鳞状细胞癌的存活率不同。HPV阳性可能与生存改善有关,尽管预后的意义并没有在口咽中明确定义。一些研究表明,携带高危HPV或过表达EGFR的鼻窦SCC的生存率得到了改善。
山东张福志你的赞赏是我买资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