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猪场应当防控哪些疾病续6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猪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五、猪肺炎支原体:

1、流行特点:一般情况下,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是爆发的早期,如果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造成猪只抵抗力下降,其他病原体继发性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

2、临床症状:病猪不运动时症状不明显,但稍作运动,就会出现连续性的咳嗽,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张口喘气,有明显的喘鸣声,体温一般不升高;本病死亡率虽然不高,但却严重影响猪只生长。

3、病理变化: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的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部界限明显,像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病变部转为浅红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状态的程度减轻,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继发细菌感染时,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肺部肉变对称

4、防治:⑴治疗方法:土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克林霉素选择应用等均有一定疗效,早期应用效果更好。⑵预防:7日龄:支原体(瑞倍适—旺)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流行特点:该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或/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由发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不同月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等,常易诱发本病,加重演变过程。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主要侵害幼猪,长白猪最易感,病原体随病猪和带菌猪的鼻腔分泌物排出,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其特征为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

2、临床症状: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呼吸有鼾声。猪只不安,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样,继之为黏液或脓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病猪出现鼻炎伴发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病猪黑斑眼

部分病猪的鼻炎症状几周后会渐渐消失,并不出现鼻甲骨萎缩。大多数病猪,进一步发展引起鼻甲骨萎缩。当鼻腔两侧的损害大致相等时,鼻腔的长度和直径减小,使鼻腔缩小,可见到病猪的鼻缩短,向上翘起,而且鼻背皮肤发生皱褶,下颌伸长,上下门齿错开,不能正常咬合。当一侧鼻腔病变较严重时,可造成鼻子歪向一侧,甚至成45°歪斜。由于鼻甲骨萎缩,致使额窦不能以正常速度发育,以致两眼之间的宽度变小,头的外形发生改变。鼻甲骨萎缩变形

病猪体温正常。生长发育迟滞。有些病猪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引起脑炎,发生鼻甲骨萎缩的猪群往往同时发生肺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3、病理变化:病变多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早期可见鼻黏膜及额窦有充血和水肿,有多量黏液性、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蓄积。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大多数病例,最常见的是上、下鼻甲骨损害,失去原有的形状,弯曲或萎缩。鼻甲骨严重萎缩时,使腔隙增大,上下鼻道的界限消失,鼻甲骨结构完全消失,形成空洞。

4、防治:①预防,哺乳仔猪从15日龄能吃食时起,每天可按每千克体重喂给20~30mg金霉素或土霉素,连续喂20天,有一定效果。或在母猪分娩前3~4周至产后2周,每吨饲料中加入~g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土毒素g喂服;②治疗,每吨饲料加入磺胺甲氧嗪g,或金霉素l00g,或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l00g、金霉素l00g、青霉素50g三种混合剂,连续喂猪3~4周,对消除病菌、减轻症状及增加猪的体重均有好处。

七、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流行特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但以6周龄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突然死亡,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高达80%-%。常发生于4-5月和9-11月。如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带菌猪或慢性病猪,是本病的传播者。初期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趋向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着下降,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可能暴发流行,因此,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发病率在8.5%~%,死亡率在0.4%~%,猪群受到应激,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急性,病猪体温可上升到40.5~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不爱饮水。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极度痛苦,上述症状在发病初的24小时内表现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l~2天内因窒息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多在急性期后出现。病程长约15~20天,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肉料比降低。病猪不爱活动,驱赶猪群时常常掉队,仅在喂食时勉强爬起。慢性。猪群症状表现不明显,若无其他疾病并发,一般能自行恢复。同一猪群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猪。

3、病理变化:急性,主要病变存在于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肺炎呈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发病24小时以上的病猪。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肺出血、间质增宽、有肝变。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喉头充满血性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肺炎区,病灶硬化或坏死。发病的后期,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出现发绀,呈紫斑。

4、防治:⑴预防,本病的隐性感染率较高,在引进猪或种猪时,应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以防引入带菌猪,发现生本病后,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淘汰血清学检查阳性猪,其余猪普遍饲喂药物添加剂,进行药物预防;②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应激因素,用2%烧碱进行环境消毒,用消毒威、百菌消带猪消毒。③引进新猪和猪只混群前,都应以药物预防数日;使用多价油佐剂灭活苗,仔猪于6~8周龄第一次肌肉注射,8~10周龄再增强免病注射1次,可获得保护。⑵

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条件,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乙基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佛本尼考、强力霉素、北里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能正常采食者,可在饲料中添加以上抗生素,连用3~7天,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但有些菌株有耐药性,连用数天无效时应更换药品、或几种药物联合使用。

参考:百度百科保健养猪网









































绮捐嚧甯哥啛鍗冪涔嬬害璋ㄤ互姝ょ墖鐚粰2
甯歌鎬ュ嵄閲嶇棁鐨勫揩閫熻瘑鍒鐐逛笌澶勭悊鎶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jc/12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