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干货2017护士执业资格基础护理

2017-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褥疮的原因及表现

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以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疮疡类疾病。

  主要原因有:

  .局部长期受压,经久不改变体位,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见于不正确的半坐卧位或坐位、瘫痪、昏迷、年老体弱、消瘦、水肿及手术后不能自己移动体位者。

  2.皮肤经常受潮湿及磨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如大量汗液、大小便失禁、分泌物、呕吐物、衣服不平整、床单皱折有碎屑、翻身时拖拉、使用脱漆便器等,可导致皮肤角质层受损。抵抗力降低。

  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致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4.全身营养不良或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防病能力降低,都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如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病人。

  临床表现有:

  .受压部位红斑、水泡、溃疡依次出现。

  2.多见于截瘫,长期慢性消耗疾患、大面积烧伤、深度昏迷的体表骨隆突部位。

  3.溃疡可深及肌肉、侵犯骨关节,溃疡四周可有潜行腔隙和窦道。

鼻饲法的拔管法

  用于患者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时。

  )准备换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

  2)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揭去固定物。

  3)戴无菌手套,用纱布包裹鼻孔处的胃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气时轻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动作,纱布包裹胃管置于弯盘内。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处时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4)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护理记录单及时记录拔管时间和病人反应。

  6)如为更换胃管的患者,应于夜间末次鼻饲后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饲前从另一侧鼻孔置管。

鼻饲法的灌注方法

)鼻饲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35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2)鼻饲法:回抽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于ml),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鼻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3)鼻饲后:用温水20ml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发酵或变质,引起病人胃肠炎或堵塞管腔。将胃管末端盖帽固定,并用纱布包好,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

  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将注射器洗净后放入治疗碗内,盖纱布备用。

  5)根据医嘱记录病人反应及鼻饲量。

鼻饲法置管后的护理

  鼻饲法(nasogastric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的一种方法。置管后的护理:

  、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内容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粘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粘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当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粘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胃管留置时间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硅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30天。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粘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粘膜的刺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4、与清醒的患者多沟通,介绍健康宣教及导管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尽量减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时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排除肠胀气;2.应用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3.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4.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操作:.操作前准备()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况。(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灌肠溶液为0.-0.2%肥皂水、生理盐水。液体量为成人-ml,小儿-ml。温度以39-4℃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2.操作步骤()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0分钟后排便。(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注意事项:()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以及危重、老幼病人及孕妇等。

  操作:.操作前准备:()评估病人、环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溶液温度为38℃。选用“、2、3”灌肠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或选用油剂,即甘油或液体石蜡50ml加等量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20-80ml。

  2.操作步骤:()备齐用物至病床边,病人准备及环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润滑肛管,将注洗器接于肛管,排气并夹紧肛管,插入肛管7-0cm,放松夹子使溶液全部流入。灌毕再注入温开水5-0ml。(3)捏紧肛管并拔出,嘱病人保留0-20分钟后再排便。(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并记录。

版权声明:

编辑:医学姐

责编:六六

素材来源:文都教育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北京中科医院假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jc/15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