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爆发疫情,那时没有口罩检测机构,古人
2025/7/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古代爆发过很多次瘟疫,那时没有口罩,也没有什么检测机构,古人都是怎样防范瘟疫的呢?古代医学并不发达,但却多次战胜过瘟疫,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人不知道有病毒细菌这回事,所以卫生条件十分差,也经常爆发瘟疫。光是有典籍记载的大型瘟疫,就有次之多,一旦发生瘟疫,便是大范围的人员死亡。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官府对于瘟疫都不会坐视不理,而是会想尽办法救治。不过那时候科技不发达,连最基本的口罩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核酸检测了,那么古代是如何防范疫情呢?
古人的智慧从来不容小觑,中医知道有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会导致疾病人传人,但不知道这些是病毒细菌,所以他们只能用瘟、疠,以及风邪之类的统称来命名。明代吴又可说得更明确,他说瘟疫跟着凉什么的没关系,主要是天地间的一种“异气”导致的。
吴又可就差把病毒两个字说出来了,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古代爆发瘟疫之后,官府会将染上瘟疫的人集中隔离。秦朝时期就建立了“疠迁所”,这是专门用来隔离病人的。
汉朝是瘟疫的多发期,官府也有经验,专门空出了一大批民房,用来安置染上瘟疫的病人。晋朝应对瘟疫,甚至还有居家办公的理念。
那时候朝廷规定,如果官员的亲友当中,有三人以上染了瘟疫的,那就在家里办公,待够一百天再回来上班。但光是隔离还不够啊!那些已经染上瘟疫的病人,总得想办法治好吧!可没有口罩防护服,医生和防疫人员如何接触患者呢?
中国古代是有医官的,一旦发生瘟疫,这些医官会聚集在一起想法子。但想法子总得接触病人看症状,可是一接触病人,医生不就染上瘟疫了吗?其实口罩防护服很好解决,古代有很多消毒的草药,医生接触病人之前,一般会用特殊的布料,浸上消毒的药液,然后围在口鼻之上。
这种方式比现在的口罩还要保险,只是没有口罩那么方便。至于防护服,多穿几件衣服就是了。除此之外,古人还有许多防护方式。
比如古人长佩戴的香囊,那可不是为了好看,里面其实装了各种药材,能够一定程度防范瘟疫。还有雄黄酒、鼻烟,这两样东西可以给口腔、鼻腔消毒。另外像熏香之类方式,可以净化空气,当然这些东西费时费力,不可能每天来一遍,穷苦百姓也没这样的条件。
除了针对感染者的防范,古人还会保护水源,发放一些常规防疫的药材,防范措施肯定是要做到位。但已经感染的病人不能不管啊!说到底还是要尽快治好瘟疫,只是瘟疫一般都是此前没见过的疾病。古代的医学没有现在发达,他们会用什么办法治疗瘟疫呢?古代的中医真的能治好瘟疫吗?
元末时期,北方大地出现了一场瘟疫,起初百姓只觉得浑身发冷,而且提不起劲,医生也只当普通的感冒治疗。可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到了后期,病人的脑袋开始肿胀,肿到连眼睛都睁不开,喉咙也像着火一般,喘气都似乎冒着热气。
大家的症状出奇的相同,并且传染的速度特别快,此时众人才意识到:这是瘟疫来了。于是家家闭户,冷冷清清的街上,不断响起送葬哀嚎声。
官府见病情难以控制,开始召集各地名医治疗,可医生都没见过这种瘟疫,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这样治疗当然控制不住病情。
济源当时有个叫李东垣的官员,他因为母亲被庸医治死,曾寻访名师苦学过中医。李东垣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看到每天都有人因瘟疫死去,极为痛苦不忍。可他也没见过这种瘟疫,怎么办呢?
李东垣坚信一定有办法,他在房间苦思冥想了两天两夜,终于想出了一个方子。之后李东垣出门诊治病人,并按自己的思路开方子,结果真的治好了一位感染者。官府知道后极为振奋,连忙把这个方子推广出去,最终成功战胜这场瘟疫。
这场瘟疫就是有名的大头瘟,方子则是普济消毒饮子。而李东垣自此悬壶济世,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像李东垣一样治好过瘟疫的中医,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明末的吴又可,清朝的王孟英。中医这般神奇,为何古代还有无数百姓死于瘟疫呢?
首先是真正的大医少之又少,可能一个三百年的王朝,才出那么一两个。其次是古代医疗条件太差,现在医院,但在古代看个病,估计得走一两天,才能请到一个医生。而且90%是个庸医,可能瘟疫还死不了,结果庸医给他治死了。
最后就是医学本身的局限性了,中医是神奇但不是神仙,一旦碰上太复杂的瘟疫,中医也只能缓解而不能治愈。正因为这些原因,古代一旦发生瘟疫,则是千里横尸的惨状,所以说还是生活在现代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