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鼻窦炎治疗现状
2020-8-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是什么让患者如此受益呢 http://www.hldxc.com/bdfzd/bdfzd/m/872.html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发病与解剖结构、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国7个不同区域代表性城市多中心CRS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人群CRS总体患病率为8%,其中各城市地区的CRS患病率如表1所示,各国家地区的患病率如表2所示。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RS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哮喘及气道高反应的关系密切。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RS患者中11.2%伴哮喘,27.3%伴气道高反应。在需手术治疗的CRS患者中,气道高反应的发生率为45.4%,哮喘的发生率为10.4%,且嗅裂及上鼻道区域的息肉和息肉样黏膜水肿与气道高反应及哮喘的发生相关。
所以,当怀疑CRS引起周围组织器官并发症时,应尽快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判断病变部位及程度。而且,CRS引发的眼部及颅内并发症后果会很严重,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恶化。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作用,是CRS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全身(口服)和局部(鼻用)两种用药方式。
鼻用糖皮质激素
临床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RS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疗程不少于12周。
图1
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局部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干、鼻烧灼感和刺激感等,但发生率低,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对合并哮喘的患者联合应用鼻喷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未见全身不良反应。
目前鼻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有两种不同的剂型:喷雾剂和气雾剂。鼻用气雾剂和鼻用喷雾剂按内容物组成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混悬型。临床上常用的鼻喷雾剂属于混悬型的药物制剂,而气雾剂是溶液型。如图表3汇总了两种剂型的不同特性以及临床医学应用特点。
气雾剂型的药物喷射动力是抛射剂,相对于鼻喷雾剂,可以更有效地将药雾递送至鼻腔深部;另外,气雾剂的储药装置是密闭容器,可以保持药液清洁无菌的状态,非水介质,不含防腐剂,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感官特性和依从性等。
图2目前,国际上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的生产厂家,主要有两家,分别是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以及以色列梯瓦制药工业有限公司(TevaPharmaceuticalIndustriesLimited,NASDAQ:TEVA)。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倍可适?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如图1)在年在国内上市销售。梯瓦制药的QnaslTM(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NasalAerosol(如图2),于14年在美国上市,并且FDA在年批准QnaslTM可用于4岁以上患者的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
全身糖皮质激素,临床仅推荐对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CRSwNP),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注意禁忌证,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一、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细菌生物膜和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应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水平不高、且变应原检测阴性的CRSsNP患者。临床推荐小剂量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长期口服,疗程不少于12周。
二、抗菌药物
CRS稳定期不推荐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可参考《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推荐的急性鼻窦炎治疗方案。
三、抗组胺药和抗白三烯药
对于伴有AR的CRS患者,临床推荐应用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或鼻用抗组胺药,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伴有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嗜酸粒细胞增多的CRS患者,口服抗白三烯药在综合治疗中可发挥积极作用,疗程不少于4周。
四、黏液溶解促排剂
在CRS的综合治疗中,临床推荐黏液溶解促排剂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五、减充血剂
持续性严重鼻塞和CRS急性发作时,患者可短期使用鼻腔局部减充血剂,疗程7d。儿童应使用低浓度的鼻用减充血剂,并尽量做到短期、间断、按需用药。长期用药可导致药物性鼻炎以及对药物的快速耐受,反而加重慢性鼻塞。
六、中药
中药种类甚多,每一药物都有一定适用范围,在治疗CRS时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七、鼻腔冲洗
鼻腔盐水冲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其作用在于清除鼻腔鼻窦黏液,增强纤毛活动,破坏和清除各种抗原、生物膜及炎性介质,保护鼻窦黏膜。鼻腔盐水冲洗作为单一疗法或辅助治疗对成人和儿童CRS均有效,还可用作难治性鼻窦炎的长期治疗,以及妊娠期CRS的维持治疗。CRS患者术后早期进行鼻腔盐水盥洗对于清除鼻腔结痂和防止粘连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推荐使用,疗程不少于4周。
手术治疗
CRS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可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是首选的外科治疗手段。手术适应症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
(2)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
(3)原则上须经过不少于12周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满意
(4)出现颅、眶等并发症。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来说,手术不能切除或改变鼻窦黏膜的炎症本质,持续的术腔护理和综合药物治疗才有可能促进鼻窦黏膜形态与功能的逐渐恢复。所以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制订像慢病管理一样的术后管理策略,包括定期进行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估、术腔鼻内镜检查的形态学评估、伴发疾病状况的评估及对应的药物和局部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