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引发抑郁心理专家总结的4个ld
2020-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疾病之一,血糖过高引起的全身代谢异常,会导致全身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1.14亿,未诊断糖尿病患者万人,另有糖尿病前期万人。①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不仅会导致身体方面的疾患,同时由于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疫情以来,糖尿病患者承受着基础疾病和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可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何做好心理管理和干预,田红军教授来支招。
受访专家
医院院长、
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田红军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我们经常提到“身心健康”,与之相对的是“身心疾病”,而对“心身疾病”这个词却比较陌生。心身疾病,简单理解即心的问题转成身体的问题,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日常生活琐碎和各种突发事件,都会对内心造成压力和冲突,当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以生病的方式表示抗议和预警,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
田红军表示,“有调查显示,医院门诊的1/3的病人是心身疾病,像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癌症等这些都属于心身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除了跟患者自身素质有关系以外,就是精神心理因素所影响。”
每个人生来拥有特定的身体素质和躯体状况、性格特征,这些遗传因素成为心身疾病的基础,比如,有些人天生对压力的察觉很敏锐、容易焦虑,更容易出现心身疾病。
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反复的承受压力、焦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而无法疏解,也可能患上心身疾病。
因而,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预防糖尿病十分重要。患病后学会与疾病和平相处,保持身心愉悦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进行和发展。如果察觉到自己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困扰中,就应主动进行情绪调节。
陷入负面怪圈,要及时察觉、干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麻烦或者挫折,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而长期沉溺消极情绪中却是很危险的状态。
对于糖尿病这类慢病患者来说,由于疾病影响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保持敏感性。
糖友以及家属可从这三方面入手,简单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
观察患者的睡眠和饮食状态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焦虑抑郁,那么很多时候都会影响他的睡眠以及饮食。经常性的入睡困难,早醒,食欲不振或者阶段性的暴饮暴食都要注意。
观察患者生活的是不是快乐,精力是不是充沛
如果患者总是高兴不起来,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都失去兴致,总是感觉疲惫,提不起精神,就要高度怀疑是否同时出现了抑郁。
观察这种状态对他生活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虽然是有一些心烦,情绪不是太高,但时间不是很长,对生活没什么太大影响,那么可以借助运动、娱乐、与家人朋友沟通或自我调节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如果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医院找专科医生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那么治疗不只是治糖尿病,同时也要对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些心理疾病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心理疾病不解决,糖尿病控制就会很困难。”
心身要健康,记住这4个建议1
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疾病对每一位患者都像一个“不速之客”,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这个疾病状态。因为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如意或者得各种各样的病,这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同时,要有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糖尿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通过控制和干预,延缓病程和并发症,照样可以长寿。
患上糖尿病,有些病人毫不在乎,不当回事。既不按时监测血糖和服药,在饮食上也不注意;而有些患者却非常的小心翼翼,考虑自己身体状况和家庭未来的经济负担,特别的紧张,引发焦虑情绪。
“这两种极端都不可取!”田红军建议,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心理上要接纳和正确认识糖尿病,行动上要严格管控生活方式,按时监测血糖和服药,只有这样才能正常去应对。
糖尿病患者承受着身体、心理以及经济方面的多重负担。值得欣喜的是,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印发的通知,明确表示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减轻了心理负担。
2
合理平衡膳食,规律作息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均衡,并注意能量摄入应符合体重管理目标。每日所需热量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饮食可以多菜少肉,每天1斤蔬菜。烹饪时要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限制盐的摄入每天控制在6g以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吃饭要细嚼慢咽。
糖尿病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活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糖尿病人很多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成年人一天要保证6.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3
加强运动,控制好体重
运动本身就能激发人的人体的心理自愈能力。通过加强运动,可以减压和放松。例如挥拍运动,像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就是非常好的减压运动。
此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也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状态。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的话,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超重或肥胖者要将BMI(体重指数)调整到24左右,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
4
学会排解情绪,多与他人沟通
当患者产生负面的情绪时,要学会化解。
可以通过参加户外运动以及放松训练,如练气功、听音乐等方式进行化解,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也可寻求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解决认知上的困惑。同时,主动付出帮助别人,也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田红军教授介绍“深呼吸法”来帮助患者调节压力。
深呼吸法:呼吸时,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呼吸,慢慢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腹部渐渐鼓起,整个吸气过程可以维持5-10秒,停顿一下再呼出来。呼气时,慢慢让肚子凹下去,将气息由鼻腔缓缓送出,接着再循环。
注意要点: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呼吸要讲究“细悠匀长”,要特别深,特别长,不要大口呼气大口吸气,关键是保持静心。放松,让思维停下来,脑子很清静,没有念头,并调动自己的觉知,自己的感观非常清晰,似乎周围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参考文献:①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diabetesatlas(8thedition)[EB/OL].(-12-0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