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执业药师每日一练

2021-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第一题

1.(中药一最佳选择题)《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秦皮中的含量成分为

A.秦皮甲素

B.秦皮乙素

C.总香豆素

D.总多糖

E.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

第二题

2.(中药一最佳选择题)具有肝肾毒性,且用药部位为根及根茎的中药是

A.草乌

B.细辛

C.前胡

D.虎杖

E.附子

第三题

3.(中药二最佳选择题)患者,男,49岁。症见突然四肢抽搐,项背强直,壮热神昏,谵语烦躁,皮肤发斑。宜选用的药物是

A.天麻

B.僵蚕

C.蜈蚣

D.全蝎

E.羚羊角

第四题

4.(中药二最佳选择题)钩藤入煎剂宜

A.包煎

B.先煎

C.后下

D.另煎

E.与诸药同煎

第五题

5.(中药综合最佳选择题)某男,23岁,颜面,胸背皮疹红肿,皮肤油腻,多时散发于全身,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的成药是

A.清肺抑火丸

B.银翘解毒片

C.连翘败毒片

D.湿毒消胶囊

E.金花消痤丸

第六题

6.(中药综合最佳选择题)某男,28岁,患痤疮,症见面部丘疹累累,色红,痒痛,时有脓疱,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选用的方剂

A.二陈汤

B.枇杷清肺饮

C.茵陈蒿汤

D.防风通圣散

E.桃红四物汤

参考答案

1.(中药一最佳选择题)《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秦皮中的含量成分为

A.秦皮甲素

B.秦皮乙素

C.总香豆素

D.总多糖

E.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

答案:E

解析:《中国药典》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含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的总量不得少于1.0%。

2.(中药一最佳选择题)具有肝肾毒性,且用药部位为根及根茎的中药是

A.草乌

B.细辛

C.前胡

D.虎杖

E.附子

B

本题考查的是细辛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中国药典》以细辛脂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同时规定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细辛含有痕量的马兜铃酸Ⅰ,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Ⅰ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选项B正确当选。

3.(中药二最佳选择题)患者,男,49岁。症见突然四肢抽搐,项背强直,壮热神昏,谵语烦躁,皮肤发斑。宜选用的药物是

A.天麻

B.僵蚕

C.蜈蚣

D.全蝎

E.羚羊角

E

考查羚羊角的主治病证:(1)肝热急惊,癫痫抽搐。(2)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3)肝火炽盛之目赤头痛。(4)温热病之壮热神昏、谵语狂躁或抽搐,温毒发斑,疮痈肿毒。

4.(中药二最佳选择题)钩藤入煎剂宜

A.包煎

B.先煎

C.后下

D.另煎

E.与诸药同煎

C

考查钩藤使用注意。钩藤的有效成分为钩藤碱,加热后易被破坏,入煎剂宜后下。

5.(中药综合最佳选择题)某男,23岁,颜面,胸背皮疹红肿,皮肤油腻,多时散发于全身,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的成药是

A.清肺抑火丸

B.银翘解毒片

C.连翘败毒片

D.湿毒消胶囊

E.金花消痤丸

E

粉刺-胃肠湿热证颜面、胸背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苦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消痤丸、金花消痤丸、清热暗疮片。

6.(中药综合最佳选择题)某男,28岁,患痤疮,症见面部丘疹累累,色红,痒痛,时有脓疱,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选用的方剂

A.二陈汤

B.枇杷清肺饮

C.茵陈蒿汤

D.防风通圣散

E.桃红四物汤

B

粉刺-肺经风热证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第一题

1.(西药一练习题最佳选择题)属于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制剂是

A.维生素C片

B.西地碘含片

C.盐酸环丙沙星胶囊

D.布洛芬混悬滴剂

E.氯雷他定糖浆

第二题

2.(西药一练习题最佳选择题)既可以局部使用,也可以发挥全身疗效,且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剂型是

A.口服溶液剂

B.颗粒剂

C.贴剂

D.片剂

E.泡腾片剂

第三题

3.(西药二练习题最佳选择题)患者首次使用西妥昔单抗,为减轻其不良反应,常规预处理使用的药物是

A.抗组胺类药物

B.化疗止吐类药物

C.质子泵抑制剂

D.维生素类药物

E.抗胆碱类药物

第四题

4.(西药二练习题最佳选择题)下列与激素水平无关的肿瘤是

A.乳腺癌

B.前列腺癌

C.甲状腺癌

D.小细胞肺癌

E.睾丸肿瘤

第五题

5.(西药综合练习题多项选择题)患者,女,25岁,因月经量多、头晕、乏力就诊,化验结果示血红蛋白90g/L,医生处方富马酸亚铁片0.4gtidpo。关于该患者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有

A.富马酸亚铁片可用茶水或牛奶送服

B.富马酸亚铁片宜在餐后或餐时服用,以减轻对胃部刺激

C.富马酸亚铁片可减少肠道蠕动,引起便秘

D.可多食用猪肝、黄豆、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E.如发现大使颜色变黑,可能是铁剂引起的上消化道需及时就医

第六题

6.(西药综合练习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铁剂的吸收叙述正确的是

A.铁在人体主要以3价铁形式吸收

B.碱性环境可促进铁的吸收

C.抗酸药可增加铁的吸收

D.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E.体内铁储存量多时,血浆铁的转运率降低,铁吸收减少

参考答案

1.(西药一练习题最佳选择题)属于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制剂是

A.维生素C片

B.西地碘含片

C.盐酸环丙沙星胶囊

D.布洛芬混悬滴剂

E.氯雷他定糖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将药物剂型分为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和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口服溶液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片剂等。(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①注射给药:如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及皮内注射等;②皮肤给药:如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贴剂、凝胶剂等;③口腔给药:如漱口剂、含片、舌下片剂、膜剂等;④鼻腔给药:如滴鼻剂、喷雾剂、粉雾剂等;⑤肺部给药:如气雾剂、吸入制剂、粉雾剂等;⑥眼部给药:如滴眼剂、眼膏剂、眼用凝胶、植入剂等;⑦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如灌肠剂、栓剂等。选项B正确当选。

2.(西药一练习题最佳选择题)既可以局部使用,也可以发挥全身疗效,且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剂型是

A.口服溶液剂

B.颗粒剂

C.贴剂

D.片剂

E.泡腾片剂

答案:C

解析:ABDE均为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存在肝脏的首过效应;C贴剂为皮肤给药,属于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既可以局部使用,也可以发挥全身疗效,且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选项C正确当选。

3.(西药二练习题最佳选择题)患者首次使用西妥昔单抗,为减轻其不良反应,常规预处理使用的药物是

A.抗组胺类药物

B.化疗止吐类药物

C.质子泵抑制剂

D.维生素类药物

E.抗胆碱类药物

A

单克隆抗体不良反应:轻一中度过敏反应表现:发热、寒战、头痛、皮疹等,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选项A正确当选。

4.(西药二练习题最佳选择题)下列与激素水平无关的肿瘤是

A.乳腺癌

B.前列腺癌

C.甲状腺癌

D.小细胞肺癌

E.睾丸肿瘤

D

小细胞肺癌与激素水平无关。

5.(西药综合练习题多项选择题)患者,女,25岁,因月经量多、头晕、乏力就诊,化验结果示血红蛋白90g/L,医生处方富马酸亚铁片0.4gtidpo。关于该患者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有

A.富马酸亚铁片可用茶水或牛奶送服

B.富马酸亚铁片宜在餐后或餐时服用,以减轻对胃部刺激

C.富马酸亚铁片可减少肠道蠕动,引起便秘

D.可多食用猪肝、黄豆、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E.如发现大使颜色变黑,可能是铁剂引起的上消化道需及时就医

答案:BCDE

解析:缺铁性贫血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1.服药时间:餐后服用铁剂,耐受性较好。2.食物-铁剂相互作用:(1)促进铁剂吸收:肉类、果糖、氨基酸、维生素C;(2)抑制铁剂吸收:牛奶、蛋类、钙剂、磷酸盐、草酸盐等;茶和咖啡中的鞣质与铁形成不可吸收盐。除补铁外,合理膳食同样重要,宜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黄豆、蔬菜、水果、大枣、蜂乳、芝麻、黑木耳等。服药前需要解释①铁剂可引起肠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②部分患者胃肠道反应较重,可在餐后服用;③铁剂使大便颜色变黑,可掩盖消化道出血或引起认为出血的担心。

6.(西药综合练习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铁剂的吸收叙述正确的是

A.铁在人体主要以3价铁形式吸收

B.碱性环境可促进铁的吸收

C.抗酸药可增加铁的吸收

D.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E.体内铁储存量多时,血浆铁的转运率降低,铁吸收减少

答案:DE

解析:口服铁剂剂型较多,宜选用二价铁,三价铁剂只有转化为二价铁剂后才能被吸收。药物-铁剂相互作用--抑酸药物(质子泵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影响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避免长期服用;四环素、消胆胺等阴离子药可在肠道与铁络合,碳酸氢钠可与亚铁生成难溶的碳酸铁,均影响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可加用维生素C,胃酸缺乏者与稀盐酸合用有利于铁剂的解离。

欢迎扫码咨询

柳老师:

期待您的来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lcbx/20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