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张含韵神级配音,聊聊如何get发音技
202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期摘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看看为何练发音时,总是发生「脑子说:你会了;舌头说:你不会」,这样的灵异事件。
小可爱们,大噶猴啊!鸽了近一个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由于夏日炎炎、惹人懒散(?),本卷的发文节奏略显稀拉,懒惰小人常把勤奋小人打败(不,是活活打死),而令我选择“明天再说”,无限拖延……
那么,我一定是超级、无敌想写的时候,才会开始动笔吖!而今日份的!无敌想写!就是!我又被「乘风破浪的姐姐」张含韵给惊艳!了一脸!脸……
某小机灵网友:这么美的背,不拔个火罐可惜了(?????)
于是,本卷又扒拉出她在身临其境的英语配音,流着哈喇子,来回观赏。
这一段,算张含韵近年来,最为惊艳火爆的出圈之作了。如果哪个小可怜由于村里没通网,而不幸错过,本卷墙裂建议,走过路过看一看瞧一瞧,绝对听不了吃亏听不了上当:
安娜:“你有本事躲起来,你有本事开门啊!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
为了能和韵韵子贴得更近,本关公门前耍大刀·东施效颦·头铁·大大卷,也操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破喉咙,模仿了这三小段:
当然啦,本卷水平有限,硬说口语有多地道,那显然是登月碰瓷;要对比韵韵子的优美唱腔、王炸口语,那也是在为难我胖虎。
但是!当老师笑话爱因斯坦小板凳做得糟糕,然而她母鸡,爱因斯坦手上还有一堆更破烂的初代小板凳,压根不敢拿给人看……
同样地,我作为一个前·资深·哑巴英语,也是一个一个破烂板凳做过来,才到了今天,稍微拿得出手的地步。
下面就把做板凳,啊不,练口语的技巧,给小可爱们掰扯掰扯。
1
首先,如果塑造发音是一个金字塔,那么,把每个音节读准,显然是厚重的塔基。
朋友圈常有晒小朋友口语的,明明才一点点大、国内土生土长的小朋友,一开口直飚美音/英音,那个地道劲儿,俨然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而我这种老一辈,坏就坏在从一开始建立的口语发音,它就是歪的。那时候哪有什么外教或者海量资源,别说学生一口Chinglish,从一线英语老师,直到十八线祖师爷爷,也都是下图这水平:
就拿这个「爱老虎油」举例吧。I变「爱」,可以接受;但love变「老虎」,哪怕变「辣五」,都暴露了一个典型问题:从一开始念单词,就没建立起原生英语发音,而是在中文发音的边缘疯狂试探;本以为抄了近道、方便记忆,然而恶果是,读出来完全不是内味了。
此处有请赵丽颖小姐姐来做个示范(对不住小姐姐,但确实极具代表性):
就这一个「辣五」,小姐姐直接被嘲上了热搜。
其实大部分人,还是能避开v-w的坑,这也是「辣五」的最大bug。但是,除了它之外,「辣」跟[l?]也不是完全对应:「l」要拿舌尖碰上门牙的背面,然后再发「?」;而「辣」则不需要。
这里,安吉拉大宝贝同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看看她大开大合的口型,这样发出的「love」,才更有立体感。(更讲究点的,发love的「v」时,会拿上门牙咬一下下嘴唇)
不过了,话又说回来,有些小可爱的中式发音,不是她不想练好,而是被动地受到中文方言的影响:你硬要一个南方人分清「r」和「l」,或把一个北方人的「cct微」掰回「cctv」,可能都是在为难他胖虎。
比如一个读者小可爱,给我讲过这么件事:
bill和beer,首先区分[r]和[l],根据本卷的野生自学经验,[r]是舌头后撤到舌根、[l]是舌头上顶到门牙背面;尽量不要出现两边不沾、介于中间的模糊情形。
另外,长短i的区别,并不仅仅是长短的问题:所谓短[i],发音不是完全的「依」,而是往「埃」或「呃」靠近,达到轻快短促的效果;所谓长[i:],才是真正的「依」。
例如,拿ship和sheep,体会长短i的区别:ship有点靠近「蟹p」(蟹要短短的),而sheep才是「细~p」(细要长长的)。
很多时候,我模仿不像某个音,都会回头翻发声词典,查单词读音;如果还搞不定,就会搜发音tip小教程,看是否有所启发。
就比如上面,平平无奇一个love,要完全极致到位,多费劲啊:先是「l」,拿舌头碰碰上门牙背面,或者甚至舌头伸出去,被上门牙咬一下,再抽回来;再到「v」,又要拿上门牙,轻轻咬过下嘴唇。
虽然实际应用中,不需要把发音拉满到这么极致;但私下练习时,可以这么练,在脑内形成一个标准模板。那么,日常交谈时,发音即使更随意化,也不至于走形得很厉害了。
但如果基础还没夯实,就直接跳级,大量引入连读弱读等高阶技巧,就像一个口条还没练顺的人,直接开始唱rap,其效果往往较为硬凹,较为魔幻:
所以,本卷提倡循序渐进:先把单词、单音的完整版、标准版牢记于心,建立万变不离其宗的「宗」。而后,当流利度提升、讲话越来越快时,自然会产生对连读弱读等高阶技巧的需求。那么,就在模板的基础上,做一些进阶,根据音变规则和习惯,去做变形、删减、组合等,才不会走形成六亲不认的魔幻效果。
2
Whatwouldyoudoforlove,安吉拉大宝贝和嘉玲姐比赵丽颖高出的,当然不仅仅是「辣五」一个。
再品品「would」。只有赵丽颖老老实实读「悟德」,而后面两人,不约而同地,弱读成轻得不能再轻、短得不能再短的一个「悟」-「沃」之间的音。
为什么弱读would这个词,因为它不承担多么重要的语义,在真正说话时,几乎可以不经思考、不经停顿,一边无脑脱口而出,一边慢慢组织真正表达意义的词句。而为什么弱读成一个「悟」-「沃」之间的音,因为wou后面有个l,把「悟」拐带成偏向「沃」,是在照顾l的感受,试图舌头伸出去,碰碰上门牙的背面。并且,这样气息外放,更显上扬而轻快,能最大限度加快此处语速,跟后面的词无缝连接。
至于连读弱读等音变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选择自顶向下,先去看一些rule,比如元音/辅音,以怎样的顺序怎样组合,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然而,这些所谓的规律表,其实非常难记,往往看完一遍囫囵吞枣,仍然是「脑子说:你会了;舌头说:你不会」的程度。
我个人的话,更推荐自底向上,因为这更接近自然的方式:在大量跟读练习中,积累语料、培养语感,自行提取音变的各种pattern,并随着流利度的提升,有些不重要的、固定搭配的词句,自然能够不经思考、脱口而出,这时就迫切需要引入连读弱读等,以消除阻滞、加快语速,此时再去按需学习即可。
小赵一句话,总共8个词。我相信她只要把love和would俩词修好,不说很地道,起码不会再遭到群嘲了。
当然,除了把词读好,还有些更tricky的技巧,我们接着往下看。
3
如果你觉得印度发音不咋地,那就太小看他们啦:除了词汇量大,印度人说英语时的intonation和flow,往往也十分地道。
现在有请灵魂画手大大卷,甩图说明中/英文的音调和节奏差别:
透过夸张和拙劣的画技,这位画手想表达的是:中文讲话,重音、节奏、气息,都比较平均,词与词之间也交割干净、没有粘连;而英文反之,重音、节奏、气息都高低起伏,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界限、连绵不断。
就比如,中文里的连读,我只能想到「胸柿」(西红柿);而英文,一句话里,恨不得有三五个「胸柿」这样婶的。
另外,可以试着把说英文想象成唱歌一样,缠缠绵绵,往外连续放送气息,不用孤立成一个词一个词的。私下练习找感觉时,可以深吸一口气,在吐气过程中,一顺溜地把一句完整的话说完,体会这种连绵、不切割的感觉。
最后,再加上drama属性,适时加一些重音和弱读,用在语义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地方,拉开读音上的对比度。
这样一套下来,练一练,慢慢就有内味了。
4
说完了上面的主要方面,再来说说咬字和共鸣。它们是一些锦上添花、决定发音是否好听、地道的细节。
这里放一下,前面英语配音里的冰雪奇缘选段的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