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孩子咳嗽,8年儿医亦沦为家庭鄙视链尾

2017-6-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文/王萍

今年十一,好不容易和同事换班弄来了四天假,我忙不迭带着一年没回过姥姥家的闺女踏上了回娘家之路。

偏偏,天公不作美,由于我家小朋友刚上幼儿园,既不适应环境又心情不好,而且同班小朋友一半以上都在生病,于是小朋友在国庆大假之前,“壮烈”咳嗽了。

虽然咳嗽频率高,但是孩子体温正常,精神状态好,不耽误吃喝,而且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没有啰音,于是思家心切的娃妈我决定行程不改,按原计划一家三口准时踏上了回家之旅。

▼咳嗽熬梨水:错!

一回家,姥姥姥爷就注意到了小朋友的“咳咳咳咳”,忙不迭的给小朋友喝水,期间姥姥还试图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熬梨水”,被我及时制止了。

我给我妈阐明了目前小朋友的状态:虽有咳嗽,但是不发烧,精神状态很好,吃喝玩乐一样都不耽误,而且我多次查体只有咽部轻度充血,咽后壁可以看见脓涕,肺部听诊干干净净,所以总结起来小朋友就是感冒导致的鼻后滴漏,引发了比较频繁的咳嗽,而感冒呢,怎么地一周也就能自愈,所以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大量饮水就足够了,“梨水”这种至少要放半壶糖的饮料,对嗓子可真没啥好处。

于是,第一天就在小朋友的“咳咳咳咳”里顺利度过了,姥姥时不时让小朋友喝水,给小朋友削苹果切梨,小朋友咳嗽不止的时候给小朋友拍后背顺气,要是小朋友咳嗽大发了的时候姥姥总会看我一眼,眼神里一副“这家伙就是个后妈”的feel,我每次都默默的移开目光,装作没看见……

到了晚上,小朋友毫无疑问的一边睡一边时不时的咳嗽,有一两次我都觉得她得把自己咳醒了,结果人家一翻身接着呼呼大睡,还打着小呼噜——尽管这明显是由于鼻腔阻塞引起的。

▼自行购药止咳:错!

经过一晚上细碎咳声,第二天,姥姥姥爷受不了了。吃早饭的时候,娃姥爷很严肃的跟我说:“今天我去给孩子买点药吃。”

我当时正在喝粥,听得不太清楚,于是放下碗问:“啥?”

“我说我去给孩子买点药。”姥爷有点不高兴了,“昨晚上都咳嗽成啥样了!你也不给瞧瞧!万一咳成肺炎了咋办?”

“可我给她瞧了呀。”在自己老爸面前我一向秉承没皮没脸战略,招招手招呼在一旁看热闹的小朋友过来,然后趴在小朋友后背上又听了听,“肺里又没事,也不发烧,肯定没大事啦!”

这时候,小朋友特别神来之笔的跑到自己姥爷面前要求姥爷陪自己玩游戏,恰到好处的分散了姥爷的注意力,于是这一次关于“咳嗽要不要吃药”的争论又不了了之。

▼滥用抗生素:错!

可是,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小朋友依旧一边睡一边咳嗽,听着她的咳嗽和小呼噜,我默默地跟自己说,完蛋,明儿个必定又得被姥姥姥爷男女混双深刻教育了——

果不其然,这次姥爷都没等我吃早饭,在我带着娃洗漱的时候就开收拾东西,还让我快点给娃洗脸梳小辫。

“这么着急干啥啊?”我有点懵圈。

“带孩子去XXX诊所看看,你小时候不就是在人家那里看病吗?打两天针娃咳嗽就好了。”姥爷一边穿鞋一边说。

“她就是一感冒,打什么针啊。”我还试图糊弄糊弄,力求不伤和气地解决问题。

“去去,快去。”姥姥也加入了战团,“孩子咳嗽多难受啊,打个针消消炎就好了。”

一看迂回糊弄战术不好使,我只好正面迎战,一边暗自庆幸这是自己爹妈,就算吵个架也不伤和气,一边我斩钉截铁的开口了。

“不去。”我把娃辫子扎好,让娃爹带娃去阳台玩儿,“我在儿科都工作八年了你们还不相信我,这算怎么回事啊?”

“就你这么个屁孩儿,你给人看病人家敢信啊?”不愧是我老爸,一上来就直接人身攻击,使用“鄙视”技能……

“我样子长的小怎么啦?”本来琢磨好的一番说辞被我老爸不按常理的一句话完全打乱了,我只好临时整理思路,“治病得讲道理好吧!就看你们平时,有点啥病都吃抗生素,这才叫滥用药物呢!孩子一生病就用抗生素,就打针就是爱孩子了?”思路捋顺了,我开启了絮叨模式,“我小时候一生病就被你们带去打针,青霉素一打就是十天半个月,然后呢,我还不是照样周周病月月病?那次打青霉素还打得腿瘸了一周,你们都忘了啊?”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看姥姥姥爷表情有点松动,我立马趁热打铁,“用药都得讲证据,而且孩子病得不厉害,自己能好的情况下,干啥还非得用那些药?”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小朋友默默地明白了原来妈妈和姥姥姥爷是在为自己要不要去看病博弈,医院查末梢血经历的小朋友非常精明的开了口——“爷爷,药不好吃,我不吃药,我喝水就不咳嗽了!”一边说着,小朋友一边咕咚咕咚的喝了半杯水。

果然还是隔辈亲,姥姥姥爷看了小朋友卖乖,火气全消了,姥姥还不放心,看看我很严肃的问:“孩子真没事?”

“没事!”我很笃定的回答。

此后,姥姥姥爷再没提带孩子去小诊所看病的事情,只是频繁的让孩子喝水,好在小朋友给力,第四天就基本不太咳嗽了。

于是这次对于小朋友病情的决策,我又一次的取得了胜利。

▼儿科医生亦有家庭鄙视链

事实上,有很多时候家里父母对于儿女育儿决策的质疑,一方面是因为老思想老观念在作祟,另一方面却往往是因为儿女在父母心目中,永远是那个未成年的孩子。

就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十六岁进京读书,到现在在北京已经呆了十多年,工龄八年,但是不论我在工作期间抢救过多少病人,治好过多少孩子,在我父母的心目中永远都是没长大的孩子,每年回家,和父母吃饭的时候父亲总会无意识的说这样的话——“你这么一个小大夫,病人相信你吗?”

事实上,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他质疑你的专业水准,而是在他心目中,你永远是一个需要他来扶助,来帮助决策的孩子,所以,换句话说,在我的家里,我永远是被“鄙视”的那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必要和父母硬碰硬,只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举事实讲道理,最后,家里必然会达成共识,而这也是对家里第三代最为有利的状态了。

作者简介

王萍,医院儿科医师,从医八年,当妈三年,从医路上见过不少熊爹妈,没想到自己当妈之后,也时不时熊一下~

责任编辑:小贫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







































北京哪个专家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yf/15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