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流感爆发同济一天接诊个儿童
2020-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编者按
湖北日报讯(记者余瑾毅、通讯员邓国欢)近日,许多人在朋友圈看见儿科医生吐槽:儿科病人井喷,医护人员已用尽洪荒之力加班,但候诊时间仍长达10小时。12月28日,湖北日报全医院儿科门诊获悉,近期患儿数量增加三成。
医院呼吸科门诊,候诊座位已坐满,该楼层大厅到处是咳嗽、流涕、发热的孩子和焦急等待的家长。很多家长带孩子此前已就诊过,等待时间多在三四个小时。医院儿科门诊,等候一上午的家长及患儿不在少数。
同济医学院儿科学系主任罗小平介绍,武汉入冬以来,儿童疾病近期大面积爆发,以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居多。医院儿科门诊12月25日有个孩子就诊。
医院获悉,儿科门诊接诊量几乎是超负荷,接诊患儿数量增加了三成。医院,儿科医生已连轴转,门诊24小时都有人。
专家提醒,目前是儿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各类病毒、细菌的活跃季节。这些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差的孩子首当其冲。成人不经意带回家的病毒、细菌就足以让孩子患病。家长最好少带孩子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更不要随意亲吻孩子。
那么该怎样对流感进行科学预防呢?一旦发病该如何防治呢?医院耳鼻喉科张亚梅教授、上海同济医院呼吸科王昌惠主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老中医文恒英、医院呼吸科主任陈静教授等人给各位家长朋友提供最权威的答案。
有效预防、增强体质是关键针对很多宝宝冬季易患呼吸道疾病,陈静主任指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增强体质是关键。
充足的营养不仅是宝宝正常发育的基础,也是宝宝健康生长的前提。当机体某种营养素缺乏时,除了会有相应的症状外,还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妈妈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营养需求来安排膳食结构。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老中医文恒英说,饮食要达到品种多样,保证摄入营养的均衡,建议在多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牛奶等,都能补充优质蛋白。有些中药比如黄芪、山药、茯苓等对预防流感也有很好的效果。
妈妈要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进行日光浴及空气浴,适度运动,多锻炼身体,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提高宝宝免疫力。要经常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并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尽可能少带或不带宝宝去人群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宝宝卫生的同时,宝宝的照顾人员也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意去病人家串门,避免交叉感染。
坚持鼻腔清洗能使流感降低80.5%医院张亚梅教授认为,有效的鼻腔清洗是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之一。张教授认为,鼻腔清洗能提高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有关、移除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减少炎症介质,能有效地起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显著缓解流感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且副作用少。
张亚梅教授通过临床发现,脉冲式鼻腔冲洗器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提高依从性。对于儿童患者,意大利菲拉玛公司生产的脉冲喷雾式鼻腔冲洗器,采用雾化脉冲式原理,将冲洗液雾化成柔和的水雾并以脉冲的形式冲入鼻腔。这种鼻腔冲洗方法将药液雾化为小颗粒,弥散范围更广,冲洗药液更易扩散至鼻腔深部及裂隙,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起效迅速,药物利用度提高,水流轻柔,喷雾均匀、柔和,舒适,无局部刺激,儿童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儿童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服而能主动、规律的进行治疗。
并且这种鼻腔冲洗器具有每秒钟有15-20次的脉冲(接近鼻腔黏膜上正常纤毛运动的脉动频率),协助鼻腔黏膜上的黏液纤毛运动,有助于恢复鼻腔纤毛的正常运动。儿童在冲洗时,保持头部略向前倾,雾状冲洗液由一侧鼻腔冲洗进入鼻腔及鼻窦,靠水流的自身重力和鼻咽部自身的生理结构,冲洗液可自动流出,减少药液在咽喉部、鼻腔内的储留,从而减少副作用。
有数据显示:坚持科学有效的鼻腔清洗:流感降低80.5%,鼻炎降低92.3%,咽喉炎降低89.6%,肺炎降低75%,尘肺降低68.1%,哮喘可以基本控制。
孩子发烧不要急于退热如果患了呼吸道感染该如何处理呢?
河南医院宋桂华医生指出: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患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如果既往无热惊厥病史,可不急于口服退热药,体温38.5℃以上可采用药物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等。
不要滥用抗生素。冬季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应用抗生素根本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精神状态好,无呕吐,可不选择静脉输液,口服药物完全能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可避免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避免频繁复诊。每种疾病都有其发展过程,所以治病也要有一个过程。呼吸道感染也是如此,在疾病没有完全控制时,发热、咳嗽等是必然症状。所医院只能是加重患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注意观察病情加重的迹象。如果患儿出现精神不好、嗜睡、脸色不好、呼吸不畅、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水等表现,小婴儿拒乳、呛奶需及时就诊。
切忌胡乱用药:病因不同,没有万能药王昌惠主任指出:感冒、着凉、伤风……上呼吸道感染虽俗称各异,但在公众心目中似乎只是一种单一的疾病。然而在打喷嚏、鼻塞、咽痛、咳嗽甚至发烧等“通用”症状背后,罪魁却是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是如此,除了常规的“雨露均沾”的“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微生物),要围剿入侵人体的致病微生物,需要启动“特异性”免疫,针对每一种入侵微生物的作用机制都各不相同。
因此,感冒、着凉看似是小病,却不可轻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