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案例9种常见鸭病有效防治技术,大

202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根据大数据总结,是养鸭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9种疾病。本文以专业兽医临床总结整理分享给大家,今后你遇到这些疾病,只要按照本文介绍的对症下药,就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1、鸭瘟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雁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所以都把鸭瘟视为养鸭业的大敌。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或病鸭群中带毒的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康鸭群与病鸭群同群放牧,经感染的水源与食物而传染。

亦可能是由于使用被病鸭排泄物如粪便污染的用具,运输工具。鸭子食入或饮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经口感染,也可能经呼吸道吸入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养鸭相运销旺季时易流行。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这时病鸭表现精神不佳,头颈缩起,食欲减少或停食,但想喝水,喜卧不愿走动。病鸭不愿游水,漂浮水而并挣扎回岸。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

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俗称"人头瘟"。病鸭下痢,呈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病后期体温下降,精神极度不好,一般病程为2-5天,慢性病例可拖至l周以上,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体重轻飘。病死鸭腔咽喉头周围可能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的溃疡,在泄殖腔粘漠(即肛门内侧)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此外,肝脏徽肿胀,瘀血和出血斑点,心脏有出血点等。

防治办法:

1.对受鸭瘟威胁的鸭群,可注射鸭瘟弱毒苗,疫苗对20日龄的小鸭安全有效,免疫期可达6个月,成年鸭注射疫苗后,免疫期可达1年,免疫的母鸭可以通过蛋将抗体传给雏鸭,雏鸭到13日龄时,抗体大多消失,即无免疫力。雏鸭1日龄时注射疫苗,免疫期最多1个月。7日龄,鸡胚亿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可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与清瘟败毒散两包混一起拌斤,用一周。

2、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发展养鸭业的大敌。本病毒对环境因素抵抗力强,鸭场一旦污染,难以彻底消除,鸭场空很长时间后,病毒仍可存活。雏鸭初发病时发现精神萎靡、缩脖、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蹲卧、眼半闭、不爱吃食或不食。发病半天到到一天发生全身性抽风,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故有"背脖病"之称。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般病鸭出现抽风后十几分钟即死亡。有的可持续5小时左右才死亡。病鸭的嘴和爪尖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也有的雏鸭死广之快是惊人的,一背脖,蹬腿就死了。看不到明显的症状。

防治办法:

1.雏鸭1~3日龄,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2.可用茵栀解毒颗粒+芪贞增免颗粒+维生素C可溶性粉3包可拌料喂斤,或兑水斤喂连用5天。

3、鸭霍乱

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也称为鸭出败,临床上多见于三月龄以上的青年家鸭和产蛋鸭,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稀粪、浆膜和黏膜有小出血点、肝脏布满针尖大小灰白色坏死灶。本病分为三种:

1、最急性型往往看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进棚还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死在棚内。

2、急性型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翅、尾下垂,头隐伏翅下,似睡,食欲废绝,体温42.5℃-43.5℃,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鸭常摇头(所以俗称摇头瘟),排灰白色或绿色稀便,病鸭瘫痪,1-2天内死亡。

3、慢性主要表现消瘦,关节肿胀、跛行。

防治办法:

1.预防:控制饲养密度,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打防疫针。鸭霍乱的疫苗为禽巴氏杆菌苗,如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三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以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ml,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个月全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也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ml,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2.治疗:早上参芪金维他+肝肾康每样一包可兑-斤水喂,下午用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每样一包拌斤,喂3-5天。

4、禽副伤寒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多型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成年鸭感染本病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幼鸭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腹泻、结膜炎和消瘦。剖检病死鸭可见盲肠肿胀,肠内容物呈干酪样,成鸭为带菌鸭。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类型,潜伏期一般为10~20个小时,少数病例潜伏期较长。雏鸭副伤寒以急性败血型为主:

1、急性型

经常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1日龄雏鸭感染后,体质软弱,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颈呆立,下痢腥臭,邪殖口周围绒毛有尿酸盐粘附,腹部常见膨大,触诊较硬,卵黄吸收不全,脐部红肿。病程1~3天,常因急性败血症死亡,有些雏鸭因瘦弱脱水死亡。2~3周龄的雏鸭感染后,表现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呆立一旁,不愿活动,两翅下垂,两眼流泪或有粘性分泌物。常见下痢,颤抖和共济失调,常因抽搐,角弓反张而死。病程一般为3~5天。

2、慢性型

经常发生在1月龄左右的雏鸭和中鸭中,变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便粪稀软,严重时下痢带血,逐渐消瘦,羽毛松乱。也有表现张口喘气等呼吸困难的症状。还有些病鸭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通常死亡率不高,在有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可使病情加重,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

3、隐性型

是指成鸭在沙门氏菌后,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这种带菌的成鸭,经常通过粪便排菌污染环境,从而导致本病的传播流行。

防治办法:

1.预防:严格消毒育雏舍,淘汰带菌禽,种蛋在孵化前应用福尔马林蒸气消毒;

2.治疗:可用氟苯尼考粉+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2包可拌斤料,用3天。

5、球虫病

鸭球虫病多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于感染后第4出现精神萎顿,缩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拉稀,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当天或第二、三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拉稀,常成为球虫携带者和传染源。

预防方法:保持环境卫生;雏鸭的饮水要清洁,防治球虫卵囊从口入;鸭舍要保持干燥清洁。

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

1.将磺胺六甲基嘧啶按0.01%用量混入饲料中喂,连用3~5日;

2.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五味常青颗粒每样一包可兑水用3天。

6、雏鸭白痢

雏鸭白痢是一种由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在雏鸭中发病率比较高,并且致死率也比较高。特征性症状为急性下痢,排稀薄白色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污染,绒毛粘结,肛门被堵塞,病雏排粪困难,发出叫声,腹部膨胀,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嗉囊松软,病程4~7天,死亡率可达70%~90%。病程长短,死亡率的高低与雏鸭的日龄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预防方法:做好雏鸭的孵化和育雏工作。孵化的种蛋必须选自健康的鸭群,并且孵化之前,应对孵化的种蛋和孵化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育雏室也需要消毒,彻底杀灭细菌,从根源上预防雏鸭白痢。

治疗方法:

1.饲料中混入0.03%-0.04%土霉素或痢特灵。

2.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拌料斤,白头翁口服液兑水斤,连用3-5天。

7、曲霉菌病

是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真菌性疾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各种禽类均易感,但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本病的特征是在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形成肉芽肿结节为主,偶见于眼、肝、脑等组织,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

鸭曲霉菌病潜伏期3~10天。急性型发病后2~3天内死亡,主要发生于雏鸭,病雏食欲降低或不食。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加快、喘气,常见鸭伸颈张口呼吸。口腔与鼻腔常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当气囊有损害时,呼吸时发出于性的特殊的沙哑声。口渴,不爱运动,羽毛蓬乱无光。常见有胃肠道活动紊乱的症状,下痢,急剧消瘦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慢性型症状不明显,主要呈现阵发性喘气,食欲不振,下痢,逐渐消瘦以至死亡。死于鸭曲霉菌病急性病例,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或乳白色小结节,鼻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有淡灰色渗出物。肝脏瘀血和脂肪变性。慢性型病例见有支气管肺炎变化。肺实质中有大量灰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团块,此类结节在胸部的气囊也可见到。部分胸部气囊和腹部气囊膜上附着有2~5毫米圆碟状中央凹的霉菌菌落或称霉菌斑,有时有纤维素浸润,并呈灰绿色或浅绿色粉状物。此菌落见于鼻腔、眶下窦、喉、气管和胸腹腔浆膜。肠黏膜充血,有时见腹膜炎。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最好办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保持饲料新鲜,不使用过期、发霉的饲料。(2)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圈舍通风、干燥,勤换垫料。(3)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干燥、清洁,饲槽、饮水器经常清洗。

治疗方法:此病无特殊药物,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1包拌斤料,脱霉佳1包拌0斤料,用3天。

8、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叫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里墨氏杆菌侵害小鸭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1~8周龄的鸭都易感,但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一周龄以内及7周龄以上的鸭极少发病。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5~80%不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最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抵地、脚软、不愿走动。眼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脱落而形成“眼圈”。鼻孔有黏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小鸭常见咳嗽,打喷嚏,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死时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亚急性及慢性病例神经症状更为明显。

治疗方法:

1.常用治疗药物有:①氯霉素或土霉素0.05%混入饲料中连喂3~5天。②青霉素、链霉素各~0单位肌肉注射,连用2~3天。③磺胺二甲基嘧啶0.3%混入饲料中连喂3天。

2.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恩若沙星可溶性粉,拌斤料,用3-5天

9、鸭传染性窦炎

危害小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成年鸭亦可发生。病的特征是眶下窦显著肿大,充满浆液~粘液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和冬季多发,7~15日龄雏鸭易感性最高,30日龄以上鸭发病较少。初期病雏打喷嚏,从鼻孔流出浆液性渗出物,以后变成粘性,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病久则成干酪样变化。病鸭用脚踢抓鼻额部,露出红色的皮。部分病鸭呼吸困难,频频摇头,患病后期,眶下窦积液,一侧或两侧肿胀,按压无痛感,一般保持l0~20天不散。严重的病例眼结膜潮红,流泪,并排出脓性分泌物,有的甚至眼睛失明。饲养管理条件差,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温度忽高忽低,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诱因。

防治办法: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鸭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一环。发病鸭舍,将鸭子全部转走,用清水冲洗后,再用火碱水刷洗,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药物防治可试用泰乐菌素或支原净。此外,亦可试用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蒽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

2.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1,包拌料0斤,5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拌料斤,用3--5天。

技术咨询与产品购买请联系我们专业的兽医技术员:黄永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zd/20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