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鼻内镜术后的那些事
2020-8-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事件
三十多年前,微创鼻内镜手术技术被引入中国,使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理念和方法有了质的突破和改变。目前,随着鼻科大夫们对于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手术技术的日渐精益,“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已经成为此类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如图1)。图1
但是,是否找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鼻科大夫做了一次靠谱的鼻内镜手术,至此就一劳永逸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鼻内镜手术是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手术是不能切除“黏膜炎症”本身,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鼻内镜术后的那些事:一、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术腔清理鼻内镜术后,鼻腔和鼻窦会出现黏膜的水肿和伪膜的形成(动图,展示清理右侧鼻内镜术后一周的术腔),通过手术开放的鼻窦窦口会有许多分泌物和血痂堆积(如图2),若不及时复查和清理,这些黏液和血痂会影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术腔粘连、窦口封闭和复发。有研究发现,鼻内镜术后按时复查和清理术腔的鼻息肉患者,其复发率远低于不复查清理者。图2
我们建议:鼻内镜术后定期门诊复查,具体时间安排详见表1。绝大多数的患者经过十二个月规律的内镜复查和清理,其术腔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康复(临床上称为“术腔上皮化”,如图3)。表1
图3
二、术后鼻腔盐水盥洗
鼻内镜术后应早期进行鼻腔盐水盥洗,对于清除鼻腔结痂、鼻窦潴留黏液,恢复并增强黏膜表面纤毛活动,破坏和清除各种抗原、生物膜及炎性介质,保护鼻窦黏膜和防止粘连具有良好的效果。鼻腔冲洗方法主要有盥洗法(高容量低压力)和喷雾法(低容量高压力)。对于鼻内镜术后患者,我们还是推荐前者(图4,图片来自网络),盥洗法可能更容易使盐水通过窦口进入窦腔。对于小朋友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则更适合用喷雾法(图5,图片来自网络),以免发生呛水、耳痛等不良反应。图4
我们建议:术后拔除鼻腔填塞物后的第二天就应该开始进行鼻腔盐水盥洗,每天至少三次,每次至少mL液体,至少维持三个月。图5
三、术后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是目前治疗和控制鼻腔、鼻窦慢性炎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于减轻术腔黏膜水肿和预防息肉复发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黏液溶解促排剂能调节鼻腔、鼻窦黏膜表面的黏液的黏滞度并提高黏膜纤毛清除率,能有效促进鼻腔、鼻窦分泌物的排除,利于黏膜上皮化,而且长期口服这类药物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我们建议:术后每日早晚两次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疗程三到六个月;术后每日三次使用黏液溶解促排剂,疗程三个月。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论是细菌性或病毒性)都会对鼻腔、鼻窦黏膜造成急性损害,我们会要求患者在鼻内镜术后的三月内尽量避免急性上感的发生,否则有可能会对术腔上皮化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建议:术后三月内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图6,图片来自网络),工作和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营养均衡,平稳度过鼻内镜术后最重要的那三个月。图6
本期作者介绍医院耳鼻咽喉科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兼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自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曾公派至新加坡TANTOCKSENG医院耳鼻咽喉科注册临床行医两年。发表学术论文共70余篇,参编专著多本。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
蔡昌枰主任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处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针对甲状腺功能障碍性突眼的鼻内镜眶减压术、针对慢性泪囊炎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针对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富含微创理念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鼾症)的筛选及手术治疗、各种类型中耳炎的诊治、声带息肉及声带白斑的手术治疗亦经验丰富。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地点:医院总院(瑞金二路号)
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
完
我们将为您展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工作、科普知识、学科前沿资讯,提供预约挂号信息、就诊咨询等服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