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北宅街道中心幼儿园二十四节气
2021-3-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年10月23日
6时59分迎来了“霜降”节气。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霜降节气特点是
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
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由于“霜”是天冷、
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
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但是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准确来说应是“结霜”。
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苏轼有诗曰: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此时树叶转变为金色,
在秋风的吹拂下更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萧瑟秋风,叶叶梧桐坠,
为秋天的离开画上诗意的句号。
图说霜降三候“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
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
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如同人间新谷的收获,用以祭天,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是兽之义,也是人之本也。
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
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和霜降有关的习俗吃柿子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
《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登高远眺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给老师们的养生小贴士预防呼吸道疾病慢性咽炎在教师职业中已经是常见病了,临床接收的慢性咽炎患者中教师要占上一大半比例。可以说教师就是靠嗓音来广播桃李的,因此要多加呵护。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一定要注意口腔的卫生,因为咽位于口、鼻后下方,与口、鼻直接相连,口腔、鼻腔、鼻窦的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细菌、脓液等波及咽部黏膜而导致咽炎。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为吸气、呼气和发音奠定良好的基础。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加强运动不仅可以防寒保暖增强免疫力,还可以调节情绪。
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于抵抗力差、畏寒的老师们,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