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感染专家如何早期识别新型冠状病毒

2021-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早发现早隔离早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感染病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HEALTH工作感想.12.30,接诊1例来自华南海鲜工作的高热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肺部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某种病毒感染,后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密切接触者无一例被感染。.12.31,医院成立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工作组,由感染科、呼吸科、急症科、ICU等科室的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立即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至今已接诊超过名患者。.1.24,年新年第一天,作为一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一线工作了20余天的医生,日益严峻的疫情和民众的恐慌驱动我想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和普通的民众!.1.26,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11名在我院隔离病区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好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阴!说明对于这种新型病毒感染,医院专家组在实战中制定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疗效。传染病的根本防控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疫情的法宝。如果民众能自主发现早期症状,并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就是目前最好的自救方法,可大大增加治愈和减少向重症化发展的可能性。任何病毒感染性疾病,早期都会有病毒血症的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见早期表现为:畏寒、发热、咽痛、乏力、肌痛,有些患者表现为胸闷、憋气、干咳,少量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但是,有相当部分患者可不伴有发热或仅为低热。如果出现这种症状,你可能中招了!当然,有这些症状也不排除其他病原感染,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的冬春季节。病毒感染机体后的转归,取决于病毒复制的能力和机体免疫力之间的较量。早期发现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将病毒复制压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将有效改善病毒感染后的结局。医院就诊的患者通常是已经有较重症状的患者,有可能错失了控制病毒血症的最佳时机。DOCTORS发现早期症状后,下面的措施是每个普通民众都可做到的

A

保护家人和他人(你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感染源)

居家隔离。戴口罩、流水洗手、独自在一个房间、保持房间通风、杜绝和家人的一切近距离接触。居家,不和家人真正隔离,起不到保护家人的效果。

B

阻止可能的病毒侵入通道

外出回来洗脸、洗手、用棉签蘸清水淸洗鼻腔;冷的淡盐水漱口:可缓解咽痛、收缩口咽部粘膜下血管减少病毒入血的机会。

C

驱除诱因

1.保暖、不受凉。受凉是导致症状加重的最重要的诱因。有受凉的感觉后,立即洗热水澡,电吹风吹背,将背部靠在暖气片上,或用自发热暖贴贴背部,喝浓姜汤水、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发汗的目的。要将寒气从体内尽快尽早驱除。2.不熬夜,保证每天充足睡眠,杜绝疲劳。

D

调整饮食结构

1.可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可口服维生素C片和锌片。2.增加适当的肉类、家禽、黄豆、鱼类和非淀粉类蔬菜等富含生酮的食物对于增强抗病毒免疫是有帮助的,尤其是体质较差患者。研究显示生酮饮食会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作用,而高碳水化合物却无此作用。3.多喝鸡汤等含盐热汤(炖鸡汤时建议要多加葱白和生姜)。经验和研究显示鸡汤具有缓解感冒症状如减少鼻腔堵塞和喉咙的疼痛感,减少咳嗽以及改善人体免疫机能的功效。但对于胆囊炎和胆石症、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脂症和脂肪肝和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不适合饮用鸡汤。4.多喝水、多排尿

E

自我观察及病情评估

每天至少测两次体温,并观察症状的变化,特别是有无胸闷、气喘等症状。第3天、7天、10天是观察重点。经上述处理后如症状加重,医院就诊。如症状未加重,则可继续居家观察。

F

抗病毒治疗(尽早开始)

1、α-干扰素:万IU加入2ml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1天2次。(有条件可在家中使用)。2、阿比多尔:有抑制A、B型流感病毒与细胞膜融合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的作用。也有研究显示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暴露后预防有一定疗效。最新研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膜蛋白S与人细胞膜上ACE2蛋白结合过程与流感病毒相似。因此,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使用。用法:0.2g(2片),1天3次。3、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有效,理论上对其他病毒无效。在不排除合并甲流感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服用。用法:75mg,1天2次。4、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国内个案报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mg(2片),1天2次。(国家卫健委诊治方案推荐试用,仅用于住院患者)

G

对症处理及中药治疗

1、发热及肌肉酸痛可以酌情服用泰诺、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咽痛可以用淡盐水或者漱口液漱口,服用口腔含片等对症处理。2、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2支,1天3次)和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解毒药物。在没有办法鉴别是否是新冠病毒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可以服用。3、有条件也可考虑使用虫草、或西洋参片泡水以提升机体免疫力。

H

其他注意事项

最好在出现畏寒、乏力、咽喉干痛等症状时使用上述药物。因为此时属于病毒感染早期阶段,病毒量比较低,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如果患者已处于发热阶段,症状加重,病毒量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能会欠佳。对目前轻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观察,症状持续时间比普通感冒时间要长,说明病毒不是很容易被清除。如果你的免疫防御功能够强大,新冠病毒也拿你无可奈何!总之,早期的正确处理可干扰病毒的复制及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增加好转的机率!恐慌没有用,正确处理和面对是王道!参考文献1.XintianXu,PingChen,JingfangWang,JiannanFeng,HuiZhou,XuanLi,WuZhong,PeiHao.EvolutionofthenovelcoronavirusfromtheongoingWuhanoutbreakandmodelingofitsspikeproteinforriskofhumantransmission.SCIENCECHINALifeSciences;doi:10.7/s---5.2.EmilyL.Goldberg,RyanD.Molony,ErikoKudo,SviatoslavSidorov,YongKong,VishwaDeepDixit,AkikoIwasaki.KetogenicdietactivatesprotectiveγδTcellresponsesagainstinfluenzavirusinfection.ScienceImmunology,;4(41):eaavDOI:10./sciimmunol.aav.3.KluckLA,GoRS,YennurajalingamS.LettertotheEditor:ChickenNoodleSoup(Capsule)fortheSoul?JNatlComprCancNetw.Feb;16(2):-.doi:10./jnccn...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始建于年,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抗生素药物、肝病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感染性疾病硕士与博士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协和感染病肝病联盟牵头单位,全国人工肝“一市一中心”武汉中心。与德国、美国、法国等国际知名大学、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有“湖北省感染与免疫国际合作基地”及“病毒感染与免疫国际联合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科汇聚国内众多知名的感染病与肝病专家。现有职工人,其中医师33人,护士59人,医技教辅人员12人。教授、主任医师、主任技师1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技师、副主任护师11人。博士导师5人,硕士导师13人。设有不明原因发热、新发传染病、疑难重症感染、肝脏疾病等4个亚专科。在各类急、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衰竭、肝癌),不明原因发热、新发传染病及疑难重症感染等肝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省内、外患者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医疗保障。感染性疾病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吸虫病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肝病与感染病的诊断、发病机理及治疗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余项,20余项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同时,感染性疾病教研室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主编、参编全国临床医学系统-整合规划教材“感染性疾病”等教材、专著30余部。是中南地区乃至全国有良好声誉及重要影响的感染病与肝病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门诊地点:本部:综合楼二号楼一楼(老门诊楼)发热综合门诊:门诊四楼内科综合门诊西区门诊:西院门诊二楼大疫当前,医院感染科一直工作在火山口的中央。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医院支援、专家会诊,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协和感染同事的身影!疫情就是命令,门诊病房就是战场!我们在和病毒斗争,我们在和疫情赛跑!我们是刺刀见红的突击队,我们是善打硬仗的排头兵!在大部队支援到来之前,我们苦苦坚守阵地,为了每一个生命绝不言退!不论是年轻爱美的护士,还是白发苍苍的教授,我们个个都是白衣战士,为了守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为了战胜此次疫情,舍身忘死,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武汉加油!总有一种使命让人心潮澎湃,总有一种担当让人勇往直前,总有一种奉献让人泪流满面,我为我的团队自豪!排版:王华审校:杨东亮卢银平

-END-

向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的医护同道们致敬!

期待大家平安归来!

声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zl/22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