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操作过程详解
2016-8-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操作过程详解
历史
外科手术作为医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手段已有年的历史。
年,hirshman对膀胱镜进行了改进,首次经齿槽对鼻腔和鼻窦行内镜检查。
年,美国鼻科学者maltz成功地运用改良了光学性能的内镜,经下鼻道和犬齿窝对上颌窦进行了视察,并创建鼻窦检查1词。
年,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源于奥地利。
年,功能性内镜手术的概念出现。
年,国内赵绰然主任首先展开了经鼻内镜鼻腔手术,如钩突切除术。
年,由韩德民,许庚教授把功能性鼻内镜鼻窦外科理论和这项新技术带回国内。
回顾我国鼻内镜手术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属于探索阶段,也属于奠基阶段。
第二阶段:~年,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从年开始,为延续发展阶段。
鼻窦
鼻窦:
①上颌窦
②筛窦
③额窦
④蝶窦
手术基本原理
奥地利学者Mssrklingr,第一个系统地论述内镜鼻窦外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研究表明:
1、慢性鼻窦炎的产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有关。
2、清除病变、开放窦口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
病变的粘膜可逐步恢复正常,遭到破坏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从而实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这奠定了的鼻内镜鼻窦手术理论基础。
手术装备和器械
1、监视记录系统包括监视器、视频转化器、图像记录系统等。
2、硬性鼻内镜经常使用的主要有0°、30°和70°另外还有°和°内镜,使用频率较少。
3、手术器械包括0°、45°和90°筛窦钳,各种角度的咬切钳和咬骨钳。
4、切割吸引器
技术运用
鼻内镜下鼻腔手术
1.难治性鼻出血
2.鼻中隔偏曲改正
3.后鼻孔闭锁修复
4.筛前神经切断、翼管神经切断
5.腺样体切除及鼻咽部病变切除
6.鼻腔良恶性肿瘤、占位切除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1.筛窦、上颌窦、额窦、蝶窦开放术
2.鼻窦良恶性肿瘤、占位清除术
手术方法
基本方法包括两种:
1、从前向后法
①切除钩突
②开放/切除前组筛窦
③开放上颌窦自然口
④开放/切除后组筛窦
⑤开放蝶窦
⑥开放额窦
⑦术腔填塞
2、从后向前法
适用指征:
有前期手术史
鼻腔鼻窦解剖标识不清
单纯开放蝶窦
围手术期处置
术前
充足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特别是炎症较重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局部运用高效的类固醇激素,黏液稀化剂也是经常使用的辅助药物。
术中
清除鼻腔和鼻窦病变;
正确的粘膜取舍与结构重建。
术后
充足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局部运用高效的类固醇激素,黏液稀化剂;
个性化随访,行鼻内镜术后复查。随访时间最少为6月,长时间随访应在12月以上。
手术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颅内血肿、气脑、脑脊液鼻漏、脑膜膨出及脑实质损伤等。
眶及眶周并发症:视力障碍、眶内血肿及气舯、眼球运动障碍。
鼻内并发症:术腔粘连闭塞、窦口闭锁、出血、全身并发症。
鼻内镜外科技术延伸
鼻-眼相干外科和颅底外科手术:
泪囊鼻腔造口术
眶减压术
视神经管减压术
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垂体瘤切除术
颞骨岩尖部病变处理等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
北京中科忽悠北京中科医院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