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跟我学中医17丨中医理论之肺
2017-6-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肺主行水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3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一、“肺主行水”的中医理论来源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提出了肺“通调水道”,由于肺在五脏之中位置居于最高,参与体内水液代谢又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脾输布上来的水谷精微再次推动输布到全身的皮毛处,濡润身体肌肤;其二,通过的“肃降”作用又将水液等一些精微物质下传到膀胱,对于肺为何可以“通调水道”,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所谓地气升为云,天气降而为雨也。”阐明了“肺为华盖”居于高位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二、从方药运用中认识“肺主行水”
2.1利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癃闭:《侣山堂类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案例,张志聪曾经遇到一患水肿尿闭的病人,其他大夫用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等利水剂均不奏效,张氏以防风、苏叶、杏仁各等分为剂,水煎温服取汗,小便即利,水肿全消。张氏此案例用药以宣畅肺气收功。其理论基础是肺为水之上源,主气布津,有通调水道之功。肺气宣布则水道通畅。就好比水壶,盖上有孔,堵塞其孔,则壶内之水倾之不出,唯畅其孔,则水流如注。宣肺利水理类同于此,故以“提壶揭盖”名之,即《黄帝内经》所谓“开鬼门”之法。
紫苏
2.2泻肺逐饮治喘肿:肺的宣肃失常时导致气血津液在上焦代谢出现异常,从而产生胸满、咳喘、一身面目浮肿的一系列症状,针对这一类症状,《金匮要略》中选方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在方中体现其下气行水,泻肺平喘的作用,最终使得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得以恢复。
葶苈子
2.3宣肺肃降治风水:风邪外袭,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风水水肿时常见: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又通过舌、脉及是否出现恶风、咽痛的症状将其分为风寒还是风热,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常选用麻黄、生姜等具有发汗宣肺的药物进行治疗这一类水肿的症状。
麻黄
2.4通过“通调水道”治逆经:肺有宣发卫气和输布津液的作用,能把体内的精微营养物质(如肺气、卫气、宗气等)布散于周身,使全身各脏腑器官得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肺气有协助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环作用,正如张景岳所说:“经脉流动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伤津耗血损伤肺络可致逆经,古有“津血同源”之说;治宜养血生津、润肺清热,通过维持肺的“通调水道”生理作用,气血生化来源充足,热清则逆经自愈。
三、按语
“肺主行水”理论临床运用中不断完善,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该理论运用已经扩展到治疗肝硬化腹水及肾性水肿各方面,都体现出“肺”具有通调水道作用。在继承前人治疗思路的同时,我们一方面应该通过现代研究去证实中医的科学性、适用性,另一方面,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运用该理论去尝试新的疾病的治疗。
作者简介
张院宝: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任教至今,从事针灸学、针灸治疗学、推拿功法学教学。
中医如何看待“肺”的生理功能?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4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肺,五脏之一,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中医五脏理论讲,肺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的功能主要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素问》曰:“诸气者,皆属于肺”。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方面,尤其是宗气的生成;其次还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方面,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素问》言:“天气通于肺”。肺主一身之气和肺主呼吸,二者实际上都隶属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2、主宣发和肃降
所谓“宣发”,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它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除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布散到全身,外达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所以当肺的宣散功能异常时会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嗽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病理现象。
所谓“肃降”,即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三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排除体内浊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不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如果肃降功能失常,会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咳血等病理表现。
宣发和肃降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如果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喘、咳、肺气上逆之证。
3、通调水道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的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所以说“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如果肺的此功能异常,就可出现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至水泛为肿等病变。
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肺主治节,即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的一呼一吸;二是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因此可以说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根据五行理论,肺在五行里属金,金对应五季的秋季,五色的白色,所以日常补肺多在秋季进行,以白色食物为主,如银耳、百合、梨等。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上通喉咙。所以肺一旦出现问题,功能失常就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或者悲忧情绪易损伤肺气,出现流涕、鼻干、多汗、易感冒、皮毛焦悴枯槁、鼻塞、喷嚏、喉痒、喑哑和失音等病理现象。
作者简介
王立娜:助教,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学士学位,年获得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学位。主讲《中医妇科学》。
为什么说肺主气司呼吸?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肺主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诸气者,皆属于肺。”“肺者,气之本也。”肺之所以能主一身之气,是以肺司呼吸为基础。
(1)主呼吸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也称“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如此不断地吐故纳新,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发挥,除了肺阴的滋润作用以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通过肺气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而呼出了体内的浊气;通过肺气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而吸入了自然界的清气。因此,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在生理情况下,肺气的宣降保持协调,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如肺失宣降,影响其呼吸功能,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呼吸不利的症状。
(2)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周身之气的功能。其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宗气的生成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由脾通过消化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而上输于胸中,与肺吸入的白然界之清气互相结合而生成的。宗气生成后,再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及心主血的功能而布散于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自然界之清气是生成宗气的必要条件,它是依靠肺的呼吸功能来吸入的,所以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第二、气机的调节
人体之气是运行不息的,其基本的形式是升降出入。肺具有宣发肃降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全身的气机运动,而肺之呼吸也体现出升降出入的特点,对全身之气的运动有重要影响。所以,全身之气的运行调畅与否,与肺气的宣发肃降和肺的呼吸功能都有密切关系。如肺气宣发肃降及呼吸功能正常,则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就随着肺气的运动而正常地升降出入。可见,肺对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三、辅心行血
心主血脉,心脏的搏动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同时,由于肺与周身的血脉都有密切的联系,血液一方面通过血脉从全身会聚于肺,另一方面又通过血脉从肺散行于全身,这就表现出辅心行血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的理论,“朝”是“会聚”的意思,周身血脉皆会聚于肺,是肺辅心行血的结构基础。只有通过这一形式,肺司呼吸的功能才得以实现。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肺司呼吸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肺司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肺司呼吸功能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如果肺司呼吸功能失常,必然会影响到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和心血的运行,可出现宗气不足、气机失调以及血行失常等相应的病变;反之,如果宗气生成不足,或宣发肃降失职,或血行失常,也会影响肺司呼吸的功能。
作者简介
段生艳:医学硕士。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讲“中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课程教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中医所说的“精”是什么??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中医分为狭义之精和广义之精。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储藏于肾。广义之精,包括生殖之精、先天之精、水谷精微和津液等。
古人在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发生与成长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由水中或土地中产生,并依靠水、地的滋养、培育而成长与变化,因而把水、地并列而视为万物生成之本原。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亦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
中医学的精,一般是指有形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学精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古人对人类生殖繁衍过程的观察与体验,是由对生殖之精的认识发展而来。《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
另一方面,古代哲学精气学说中精气是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对精是人的形体和精神的化生之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的认识产生,起到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论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王吉侯:云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师带徒指导老师,中华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中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3年,擅长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在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较有专长。治胃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便秘、慢性结肠炎、胃肠道肿瘤。肛肠疾病如:痔疮、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肛门直肠外伤、直肠癌、结肠癌等病证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膀胱疾病、阳痿、不育症、泌尿系肿瘤、性传播疾病等病症。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7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中医认为,人本身及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肺与形、窍、志、液、时关系非常密切。
肺在体主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秋相通应。
一、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皮毛为人一身之表,是人体天然的屏障。具有防御外邪,排泄汗液,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的相互为用关系。
肺对皮毛的作用,即通过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具体说就是将气(卫气)、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皮毛以滋养、温熙,润泽皮毛。
皮毛对肺的作用,即是皮毛汗孔具有宣肺气而助呼吸作用。《内经》把汗孔称作“玄府”,又叫“气门”,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也是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从而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在生理上,肺气充足,能充养皮毛,则皮毛致密,毫毛光泽。汗孔开合正常,能发挥保卫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在病理上,如肺气虚弱则皮毛憔悴不泽;汉孔开合失常,卫表不固,抵御外邪能力低下,可见怕冷、自汗、易感冒。
二、肺开窍于鼻
因为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鼻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过喉咙、气道与肺相联,具有通气和主嗅觉等功能。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
在生理上,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嗅觉灵敏。
在病理上,肺有病失于宣发,则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觉亦差。临床上常把鼻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肺病的依据之一,而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失常等病证,又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三、肺在志为忧
忧,即忧愁、忧虑,是一种忧愁焦虑的情志变化。肺在志为忧,是说忧愁情志活动与肺有关。
在生理上,忧是肺气所化,是肺的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肺气调和,则忧虑适度。
在病理上,肺气虚衰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过度悲哀或过度忧伤,则是肺气郁闭不舒,出现郁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症状。
四、肺在液为涕
涕即鼻涕,为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濡润鼻窍的作用。肺在液为涕,是说鼻涕的生成与病变与肺有密切关系。
在生理上,鼻为肺之窍,涕虽有鼻内分泌,但实为肺精所化。因此,肺的功能正常,气阴充足,则能分泌鼻涕,濡润鼻窍二部外流。
在病理上,若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则鼻流清涕;热邪犯肺,则流涕黄浊;若燥邪犯肺,则又可见鼻腔干燥而痛。
五、肺与秋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肺与秋同属于五行之金。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故肺金之气应秋而旺,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
在生理上,秋季之肃杀,是对夏气生长太过的削减;肺气之肃降,是对心火上炎太过的制约。肺与秋气相通,时至秋日,人体气血运行也随“秋收”之气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过渡。
在病理上,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则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审稿:谢薇/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作者简介
段安:教授。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后到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至今。拥有执业医师资格及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先后承担过中医基础、中医临床学科的教学及临床工作。擅长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及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治。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支持
尚道国际教育成长中心
秉承“尚德明道,敬天爱人”的价值观,分享国学,商道,健康,教育,妆容,卓越名人等趋势资讯,帮助平凡的人得到幸福获得成功!
白癜风复发难治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