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张罗教
2021-5-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张罗教授带来了《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精彩演讲。张罗教授对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和术式选择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首先张罗教授指出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术后易复发的特性,为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减少术后复发率,术前对病变起源进行明确的判断至关重要,而影像学检查对肿瘤起源的诊断和病变范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工作中,CT是术前最常参考的影像学检查,能够很好地判断病变范围、明确骨质是否有破坏。有研究提示约有62%的患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可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重塑、破坏等改变。但CT检查往往难以将肿瘤与周围炎性组织或积液区别,不利于寻找肿瘤根基部。MRI对了解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并将肿瘤与周围的软组织、炎性改变以及积液区别。
为此张罗教授团队提出可通过CT、鼻内镜检查和MRI显示的“脑回征”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肿瘤根基部,并提出MRI影像“脑回”汇集的部位即为肿瘤根基部。随后张教授详细讲解了他的团队通过完整切除一例乳头状瘤并对其根基部和外周部分别进行病理切片及染色,通过对比、观察其内部病理学特点,现已将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外知名杂志。总之,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应坚持四位一体,即鼻内镜检查、鼻窦CT、病理学检查和鼻窦MRI。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经鼻内镜的各种手术入路已广泛应用于乳头状瘤的切除术。临床上手术切除的范围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而定,手术时不仅要切除所有肿瘤组织和病变的黏膜,而且也要对肿瘤附着部位的骨质进行磨除。而根据Krouse临床分期系统指导的术式选择,伴有复发率较高,难以彻底切除肿瘤等缺点。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年由张罗教授团队领衔的中国团队提出并发表了最新SNIP同仁分期,这是第一个完全依据肿瘤起源部位的临床分期,是由我国学者首次提出的疾病分期,对于临床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张罗教授介绍了由他们团队研发的的新型实用专利《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尖头电凝刀》。这种电凝刀对肿瘤切除过程中根基部滋养动脉的止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强化根基部的处理,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张罗教授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加系统地学习到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以及根据分期进行的的术式选择。术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根基部位,进行精准治疗,可有效降低临床复发率,这对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看到了中国鼻科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责编:赵长青索利敏
文字:张琪李文瑾
审修:张艳廷王艳杰
编辑:任莹王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