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正确ldquo降火rdq
2021-7-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度过了料峭的早春“倒春寒”,气候开始渐渐进入温暖的春天。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同时,各种“火”气,也随着温暖的天气,侵入一些人的身体。
中医的上火有许多的表现,上焦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的症状,下焦有火则会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然而“去火”药不能随便吃,一定要对症治疗才能正确“降火”。
中医之火多为内火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加之北方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如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小便发黄等。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自然界没有火邪,只有热邪,火热同性,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极,热邪多为外感,火邪多属内生。
降火需对症治疗
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火可以分为三种:将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春季下焦多见湿热,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沥、小便赤黄、腰痛等。
佛慈知柏地黄丸
佛慈知柏地黄丸又名知柏八味丸,在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的六味地黄丸方上增加知母、黄柏而成。知母、黄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相对于六味地黄丸来说,知柏地黄丸增强了清虚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的症状:即除了有六味地黄丸适用的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等症状,又有非常明显的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口渴但喝水又不能解渴。可治疗西医诊断之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甲亢、糖尿病等证见阴虚火旺者。由阴虚火旺导致的手脚掌脱皮、反复性口腔溃疡等都适用佛慈知柏地黄丸。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号(省教育厅东侧)佛慈养生堂。
每日8点30—下午21点
—
养生堂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