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第一波已到北京这些人要格外注意

2021-1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年第一期北京杨柳飞絮预报。根据预报,北京中心城区和南部城区将于4月5日至8日进入飞絮期。城区东北部稍晚,于4月7日至10日开始飞絮,城区西北部将在4月8日至11日见到飞絮发生。

杨柳絮

虽然它们看上去很美,但其含有大量油脂

遇到明火会引起烘燃,且蔓延速度极快

根据相关实验数据显示:杨柳絮遇到明火

会在2秒内燃烧

而且会迅速蔓延引燃其他可燃物

所以对于杨柳絮这个“纵火犯”

我们必须小心!

不要随意乱扔烟头,平时应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严禁儿童随意点燃杨柳絮,防止因杨柳絮引发火灾而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室内纱窗及时清理,杨柳絮极易粘连在布满油垢的纱窗上,所以厨房的纱窗务必勤清洗,避免引发火灾。

为何春季会飞絮?

据介绍,杨柳树是北京的乡土树种,在华北地区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辽、金以来就被当作景观和防护林树种广泛应用,为北京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北京标志性的植物品种,杨树是北京最高大的树种,撑起北京绿色的“天际线”。柳树则是北京地区发芽最早落叶最晚的树种之一,婀娜多姿,承载着老北京的故事和乡愁。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高级工程师张博介绍,杨柳树属于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树的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舞,借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形成了“杨柳飞絮”,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4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杨树最先进入飞絮期,柳絮在杨絮飘飞10天左右开始启动飞舞季。

由于树种及环境温度差异,从市域范围看,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在具体区域,如无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高发期一般在一周左右。在飞絮期,每天的10点到16点为高发时段。

按照专家的预测,今年杨柳飞絮第一次高发期将出现在4月10日至15日,主要影响五环内城区,主要飞絮树种为毛白杨;第二次高发期4下旬至5月上旬,区域为城区和平原区,主要飞絮树种为欧美杨、青杨、垂柳及旱柳;第三次高发期5月中旬,主要区域为山区,对城区无明显影响。

过敏人士如何防飞絮

飞絮不仅是过敏源,还会引起皮肤瘙痒,眼睛红肿,咳嗽甚至呼吸道水肿等症状。如果您是易感人群,请记住,防护比治疗更重要:

“武装”好再出门

戴口罩:易过敏的人应该少到公园等花粉、杨柳絮较多的地方去,佩戴口罩以阻挡杨絮对呼吸道及颜面部的刺激。

戴眼镜:可以减少你的眼睛受到影响的机会,所以不妨用有镜片的眼镜代替印象眼镜,或是外出时带上太阳镜。

户外锻炼选对时间

白天尽可能少待在室外,易感人群在锻炼时尽可能选在杨絮指数最低的时候,像是清晨时分,或是一场阵雨之后。

每天清洗鼻腔

过敏性鼻炎者,或对花粉、杨柳絮敏感的人,最好购买专业的洗鼻器,每天进行2-3次的鼻腔清洗。

易感人群多补充维生素

平时多吃水果,三餐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如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在烹饪时,可以多放点生姜,能帮助减轻因过敏导致的身体炎症。可以准备一些姜糖,当零食吃,都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一般来说,辛辣的食物会使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加重杨柳絮过敏。在饮食方面最好以清淡易吸收为主,少吃鱼、羊肉等腥发之物,和葱、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蜂蜜、大枣、金针菇、胡萝卜等抗过敏食物。

不要用手揉眼

飞絮不慎入眼,切记不能用手搓揉,否则很容易划破角膜,增加感染几率,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冲洗。

皮肤痒别瞎挠

可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涂上止痒药品,轻轻垂直拍打或冷敷。

出现过敏反应,不要用手抓挠,可在家中备淡盐水放入冰箱,然后打湿毛巾敷在脸上,可以缓解皮肤红肿。

呼吸道感染赶紧就医

杨柳絮等绒絮导致的哮喘、咳嗽的症状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无痰、打喷嚏、不发烧。无哮喘史却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医,待医生确诊之后再对症治疗。

杨柳絮极易燃,春季防火别大意

漫天飞舞的杨柳絮除了会给我们的出行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四处飘散的杨柳絮遇到明火燃烧速度还非常快,因此大家应小心用火,不要乱扔烟头,相关部门应及时对飘落的杨柳絮进行清扫,以免留下火灾隐患。

此外,杨柳絮还可能飞进汽车的冷凝器、水箱,引发车辆故障,可能导致发动机水温偏高、空调不制冷等问题,甚至还会致使车辆熄火,影响交通安全,应注意及时清除。

京悦物业全体员工,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竭诚为您服务我们10分努力,只为您5分满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lcbx/21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