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慢性鼻炎需区别推荐简便有效ldq

2020-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鼻塞、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干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鼻塞、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干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用推拿手法对前三种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肺脾虚弱是主因

慢性鼻炎与肺气虚寒、脾气虚弱有关。《黄帝内经》曰“形寒寒饮则伤肺”,的确肺气虚,易为外邪侵袭;夹寒、夹热、夹燥,邪客于肺或久病不愈,耗伤肺气,致肺的肃降功能失调,津液不得布散,停聚于鼻内而成此病。

再者,脾气虚弱,运化失调,湿浊内聚,久郁化热,内热上炎,兼以邪毒滞留不散,困于鼻内,侵蚀黏膜而致此病。

慢性鼻炎在鼻部的表现:常见鼻涕多为白色黏脓或黄绿色脓涕,鼻塞或重或轻、呈间歇性,嗅觉丧失或减退。一般头痛不明显,或有头涨头重不适等感觉。鼻窦区一般无压痛。鼻黏膜淡红或充血,鼻甲肥大,或见息肉。X线检查及上颌窦冲洗可协助诊断。

如果肺气虚弱则鼻塞,多白黏涕,嗅觉减退,稍遇风寒等刺激则症状加重,伴有疲倦、短气、头晕,或有咳嗽。郁久化热者可见鼻痒、鼻干。

如果是脾气虚弱则鼻塞,多黏脓性涕,嗅觉减退,伴有少气乏力,食少腹胀,面色白,便溏等。若以湿热为重,则见鼻涕增多而黄稠,或有臭味,小便黄,舌苔黄腻。

四类慢性鼻炎需区别

前面讲到有四类慢性鼻炎,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做了以下鉴别:

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鼻塞为主症,遇有轻微鼻腔刺激或精神紧张而加重。说话有鼻音,用口呼吸,鼻涕较多、黏稠,有感染时则呈脓性。常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等症状。鼻腔检查:鼻黏膜肿胀,中度充血,有黏稠分泌物,尤以下鼻甲肥大明显。

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塞较重,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脓性,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和嗅觉减退。鼻腔检查:下鼻甲肥大。

慢性干燥性鼻炎鼻内发干、发痒,或者灼热感。诱使挖鼻则可出现鼻衄。鼻腔检查:下、中鼻甲前端的黏膜表面干燥发亮,有小片薄痂附着,去之常出血。

萎缩性鼻炎鼻腔宽大,大片干痂瘀积产生鼻塞,鼻腔干燥,伴有鼻臭、嗅觉明显减退、较剧烈的头痛等。鼻腔检查:鼻黏膜干燥,鼻甲腔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宽大,有大片脓痂,覆盖于糜烂的黏膜上。

简便推拿方法

1、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擦法等。

2、取穴: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肺俞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太阳穴、鼻骨。

3、具体操作取坐位,施术者站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拿法,推拿后颈部3遍~5遍。用按揉法拿揉风池穴、肩井穴、肺俞穴、大椎穴,每穴1分钟~2分钟。坐姿不变,施术者面对患者,用食、中二指指腹按住鼻骨,并上下做揉擦(揉擦动作作用于皮肤下),约40次~50次。再按揉太阳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每穴0.5分钟~1分钟。

若兼有肝胃热象者加点太冲穴、内庭穴;若肺脾气虚者,加直擦肺俞穴至脾俞穴区,以透热为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自我保健:每天早晨和睡卧前,洗刷后,自行用食、中指指腹擦鼻骨3分钟~5分钟,每次以自觉酸楚为度。长期坚持,能防治慢性鼻炎。

新吾蝶腭神经节针刺法治疗鼻炎、干眼症等五官疾病

“新吾穴”是一个古人没有记载的穴位,李新吾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发现了这个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所以这个穴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称“蝶腭穴”)。他在数十年对超过20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针刺此穴对于鼻部疾病患者疗效很好,慢性鼻炎有效率为90%,变应性鼻炎为70.4%,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52.4%。

新吾穴鼻炎针刺技法特点:

(1)穴法特色:碟腭神经节左右各一,位于颜面两侧深部,恰似镰刀形的裂缝中有章可循。

(2)针法特色:新吾穴鼻炎针刺技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针刺碟腭神经节乃李新吾教授治疗绝技,此针法讲究治病定穴,定处为精妙处。

(3)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新吾鼻炎针刺技法的关键所在。依法取穴,疗效奇特。

(4)治疗特色:“新吾鼻炎针刺技法”的治疗特色是取穴少,见效快,疗效持久。

5月25日---5月27日北京

详情致电: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yf/19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