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共鸣第四期头腔的序章鼻腔共鸣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引子
讲到这里,
我们真声部分的共鸣就讲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要进入假声的领域里面了。
真声和假声
最粗狂的解读
低声区、中声区——真声
高声区——假声
本期重点
你以为是头腔共鸣吗?
不,是头腔的序章,
当当当当~~~~鼻咽腔的共鸣
当然,很多划分腔体划分的很细的资料,
会把鼻咽腔独立作为一个模块,
但是咱们学习唱歌又不是做科学研究,
就粗犷一点的划分啦~~
周老师的划法:
1、把鼻咽腔共鸣,就当做口腔(真声)和头腔(假声)中间的小连接线~~
2、规划在头腔里也是没问题的,可以成为头腔的序章
练习语:“嗯”
周老师夸老靳:
“嗯”得很到位,
哈哈哈,
被夸“嗯”的到位,还有点不习惯耶~~
名词解析:
1、“嗯、哼”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平日里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地“哼”着歌曲,这时虽不是有意地在唱,但是声音却很松弛、通畅和清晰。
2、声乐练习中的“哼鸣”与生活中的各种“哼”:
比如愉快地“哼”唱,
生气地“哼”
轻蔑地“哼”
还是有有区别的,
也就是口腔的腔体位置不太一样。
3、把鼻咽腔当做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小连接线”是因为,
它既跟头腔有点关系,
跟口腔也有点关联。
(有点道理哦~~)
4、老靳有些优势,他常年鼻炎咽炎鼻子不通气,导致脑袋鼻子往上往下经常震得慌,这个震感也就找对了,
5、闭上嘴,出声的哼唱,让头部产生的震感,也就是初步的头腔共鸣了。
6、鼻咽腔共鸣应用时,口腔内部是张开的状态,哼鸣时,口腔是含着电灯泡的状态(口腔鼓圆了,喉咙张开着)(张嘴是口腔共鸣雏形,闭口是鼻咽腔的雏形)~~
7、嘴闭上,嘴唇合上,牙齿轻轻合上,口腔要中空的表情,微微低一点头,发出一个很长的“嗯~~~”真的夸张一些,脸皮都痒痒的~~
开始练习:
歌唱发声时经常做的“哼鸣”练习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叫做开口“哼鸣——唔”;
另一种是闭口“哼鸣——嗯”。
先唱闭口哼鸣:
1、先随意“哼”,找到头有一点震感的状态,
2、闭上嘴,关闭牙齿
3、回忆中空的口腔
4、打开喉咙
5、一开始少出一点气,
因为现在腹部力量强大了之后,出气太大,冲上脑袋,会头疼~
再学开口的哼鸣:
1、开口和闭口哼鸣的区别,就是一个张着嘴,一个闭着嘴。看起来没多大的区别,内部有变化可就不易察觉了。
2、张开嘴之后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口部肌肉震不起来了,所以要多加练习,让张嘴闭嘴一个样。
3、建议先做闭口的哼鸣,然后哼的时候让闭着的嘴慢慢张开,闭着的时候下嘴唇能振到,张开之后,下嘴唇的震感就特别弱了,调整状态,把震动的感觉再次集中到鼻子里面。
总结:
1、老靳这个哼鸣发的很好,跟长期感冒,嗓子鼻子不通有关系,比较容易到鼻腔共鸣
2、如果不是这样的鼻子,就要小心,
张开嘴之后不要变成大白嗓的“啊——”
再发一个声音更高一点的“嗯”
1、发低音嘴比较容易震,越发高音,往脑壳走,嘴唇脸皮之类的柔软的肉就少了,都是骨头,就不容易体会震感,就需要用另一种思路找到合适的位置。
2、高音哼鸣,感觉有一股气流,从鼻子后面,头前面,有一条细细的通道,直达天灵盖。
3、声音无论多高,只要通过鼻子发出的音,都叫哼鸣,还不是颅腔共鸣。
4、音越高,控制之力就越少,莫要气流蹿到别的地方去。
5、借助小声哭泣的感觉打开喉咙:当练习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状态时,先用小声哭泣(呜……呜……呜……)的感觉,找一找正确的位置再进行“哼鸣”的练习。
大总结:
1、哼鸣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些比较高的音的位置,
很多不是特别难的歌曲的音,运用这个方法能解决一部分高音。
2、练得更好可能能替代一部分头声。
3、哼鸣似乎比很多技巧容易,大家就容易忽略掉它的重要性,未来将要进入头腔,如果在鼻咽腔我们都控制不住我们的气流,到处乱窜,等到了头腔部分,就更不听指挥了。
另外:
哼鸣练习时,身体各器官在非常协调的状态下产生的气息可以对声带产生良性的按摩作用
,因此,可以用“哼鸣练习”辅之以“气泡音”来恢复声带疲劳,治疗声音嘶哑。
推荐歌曲:
邓紫棋《泡沫》
1、歌曲高音还蛮高的,很多人都想唱好
2、泡沫,幸福,幸福的我,尾音是“O”的音都可以使用哼鸣
3、邓紫棋的本人演唱效果哼鸣示范的很标准
4、也有男生唱的过的版本,简弘亦,声音超级磁性好听~~迷妹ing~
5、有的时候练习歌曲,不必一开始就唱歌词,唱歌词会干扰到气流,可以先用闭口的“嗯”哼唱全曲来练习。
6、随时注意,嘴不要合上,永远保持嘴含灯泡,宽宽喉咙~~
还有完整版本的教学音频哦~
本期节目的音频链接
(点击后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