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上儿童2成有iPad00后渐成宅童

2016-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7岁以上儿童2成有iPad00后渐成宅童一代

关女士的女儿今年4岁,是个小苹果迷。从iPhone到iPad,里面的小游戏没有小姑娘不会的,都是她教我玩,关女士说。

关女士是全职妈妈,每天就是围着女儿的吃喝拉撒转,为了给自己留点私人空间,在孩子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关女士就教女儿玩iPhone上的小游戏,她玩起来特别专注,这段时间,我就能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

不过,现在关女士却是忧大于喜。

我发现她不太愿意跟人说话。关女士说,女儿去哪儿都要提示他们带或iPad,出门之前还特不放心肠问,都充好电了吗?坐车的时候忍不住要玩儿,餐桌上等菜的时候也要玩儿,他人跟她说话,连头都不抬。神情专注地盯着iPad屏幕,手指或滑或点,沉醉在切水果、捕鱼这样的游戏中的孩子愈来愈常见。《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报告》显示,7岁以上儿童六成有,两成有iPad,很多孩子从小就成为宅童。

络、通讯电子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丰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儿童,由于他们自制力相对较弱。之前,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喜欢长时间趴在电视机前。现在,随着络、电子产品的发展,孩子除看电视,又开始迷恋电子游戏。

关于儿童使用iPad的争辩由来已久,很多家长认为,类似于iPad一类的电子产品及其应用软件,具有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教育功能,孩子们更乐于接受。

这也是关女士一直狠不下心来制止女儿接触苹果产品的缘由之一。很多东西都浓缩在一个电子产品里,而且,很多游戏也都是益智类的。关女士说,只要下载1些小软件,她就能用平板电脑玩拼图积木,弹虚拟钢琴,乃至看绘本

我下载了一些成语故事、中英文童谣,晚上她睡觉的时候,抱着iPad,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关女士说,她不会烦,还能活学活用很多成语。平板电脑的功能多样,既是幼教工具,有时候也是电子保母。关女士的经验就是如此,她上,女儿玩iPad,两人可以互不干扰,1上午都相安无事,她顾不上无理取闹了。

不仅是在中国,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儿童也普遍沉溺于iPad,这1情况引发家长忧愁。世界著名调查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在6到12岁的美国儿童中,iPad连续第二年成为最想要的节日礼物。

有报导称,从二代电脑开始,苹果公司就依托大量教育软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苹果商店的搜索菜单里,针对低龄儿童的应用软件不下百种,儿童运用现已成为苹果公司苹果商店除游戏之外的第二大营收项目。

世界与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用时近两个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10个全国一二三线城市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0~16岁儿童或家长进行定量访问(样本量为2787个),终究构成了《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报告》。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报告称,孩子有时间却找不到玩的火伴,有了玩伴又不知道玩甚么,这也无形中给文娱提供了机会。研究显示,儿童周末看电视、看动漫、上玩游戏的比例非常大。以00后为主的城市儿童被友称为iPad一代,而这群00后的父母们大多是在电子产品普及程度较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友幸福小窝33发微博回想没有iPad的童年生活:现在的孩子都太幸福了,玩具多得不想玩,改玩iPad。我记忆中的儿童节,就是上午表演节目,下午放假。家长给一元零花钱,买点吃的,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跳跳绳、踢踢毽子。

关女士的女儿现在对出去玩的诱惑基本无动于中,没意思是她的口头禅。关女士也很无奈,小区就那末大,同龄的孩子要末碰不到一起,要末担心推搡打闹负伤,确切很难玩在一起。偶尔约朋友出来,孩子之间也不太熟,基本也是各玩各的。

和他们的父母相比,iPad一代是成长在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环境中。报告显示,线上文娱吞食线下文娱,让很多孩子很小就成为宅童。

7岁的淼淼最想收到的儿童节礼物就是iPad,同学们都有。像这样的幼龄消费者,已成了高科技产品市场的新力量。很多父母购置iPad等电子产品,并不是自己要用,更多是为了孩子。

淼淼的妈妈已被女儿软磨硬泡了好久,几近就要扛不住了。徐女士去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父子俩1见面,话还没说,小男孩就先伸手,急着要玩儿。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就我没有,他们都玩儿。淼淼总这么跟妈妈说,他们聊的东西,我都听不懂。担心女儿被孤立,是徐女士动摇的主要原因,我一般只让她在电脑上玩,这样是可控的,万一买了iPad,我担心她没完没了。

徐女士注意到络上一条题为iPad成儿童视力第一杀手的微博,4岁宝宝近视200度,小朋友视力从1.0降到0.5,眼科诊室外孩子排排坐他们是iPad控,切水果、读童话、看动画都离不开iPad,遭受了视力毒苹果。徐女士受此启发,带淼淼去医院查了视力,结果医生毫不犹豫地诊断为近视。这完全消灭了徐女士最后的那点摇摆。

不但仅是视力,很多孩子因此变得对大自然不感兴趣,寡言少语,不爱与人交往。

报告发现,孩子在平时放学后的自由时间里,超过80都在看电视、动漫,上,玩游戏。即便是在周末,远足、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也不到20。

关女士第一次带女儿坐火车时,她们对面有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两个孩子交换的内容仅限于各自手里不同的电子产品。关女士想象中的兴奋、好奇之类的表情,她没有从女儿脸上看到,她全程都埋头看MP4上的动画片,对窗外的风景视而不见。

微反应专家姜振宇对此表示耽忧:过度的人机交流会吞噬人与人交换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zl/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