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学术裴正学教授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经
2019-2-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慢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的炎性反应,西医认为其发病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局部原因主要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转化而来,或是邻近的炎性病灶、鼻腔粘连、滥用血管收缩剂、长期受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刺激等;全身因素主归于其余疾病诱发本病,如结核、贫血、风湿病、心肝肾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治疗以抗炎为主,通常选用大环内脂类药物[1],局部治疗通常应用鼻减充血剂,但往往临床疗效不理想,如常见停药后易反复,且抗生素的应用容易造成耐药及菌群失调[2];中医认为其病因多归结于脏腑失调,邪滞鼻窍而成;中医药辨证论治,具有良好疗效。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教授从医50余载,对临床杂症都有自己独到见解,运用自创的麻桂合剂治疗慢性鼻炎疗效显著。
1病因病机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通常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有些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和精神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3]。随着空气恶化日益加剧,青少年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与鼻炎发病率日益升高,更有调查显示慢性鼻炎患儿并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较非过敏性鼻炎患儿高[4]。慢性鼻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单纯性鼻炎患者往往还会出现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肥厚性鼻炎患者往往可出现涕少黏膜不易去尽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西医临床上对慢性鼻炎患者通常采用局部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经治疗后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本病在中医学上通常归结于“鼻窒”“鼻渊”等范畴。金·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记载:“鼻窒,窒,塞也”,说明了鼻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基于多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裴老认为本病发病的原因可归纳如下:外因主究之于六淫之邪侵袭,外邪侵袭往往耗伤肺卫之气,致使肺气虚弱,肺在窍为鼻,鼻的通气与嗅觉机能均依赖于肺津的滋养及肺的宣发运动,因而邪毒留滞鼻窍而发为本病。正如《灵枢·脉度》道:“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内因则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鼻为肺之外窍,肺脏受损,肺气不固,邪气乘虚而入,邪正相搏,津液停聚,鼻窍壅塞,进而出现鼻塞、鼻痒、流清涕等一系列症状。肺为鼻窍,脾主后天,“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肺气虚常累及脾(子病犯母)则长久导致肺脾两虚之证,患者长此以往出现食欲减退、疲乏等症状;肺司呼吸,肾主纳气,《景岳全书·杂证谟》记载“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此,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往往相互影响,则可认为慢性鼻炎表现在肺,然而其根本却在脾肾。
2组方及用药特点
针对本病外邪入侵,肺脾肾气虚,鼻窍壅塞不通的病因病机特点,裴老创立麻黄桂枝合剂,其组方思路源于当前慢性鼻炎的致病特点,其组方既包括源自自《伤寒论》麻黄汤和桂枝汤经典方剂,同时又以《摄生众妙方》中的荆防败毒散等时方中相关药物进行加减。麻黄桂枝合剂乃经方与时方的完美结合,“太阳病,头痛、发热,腰痛,身疼,关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乃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桂枝汤。裴老认为,当下风寒多与风热伴行,治寒不外乎麻黄,治风不外乎桂枝,治热不外乎石膏[5]。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此为辛温发汗之精当配伍,又以麻黄、杏仁相伍,宣中有降,适合肺之特性,同时方中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皆有辛散走窜之性,善开通鼻窍,使邪气有所出路,从而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独活为少阴经引经药[6]白芷、羌活可散阳明经风寒、太阳经风寒,可改善患者头痛等不适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辛夷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7],白芷所含有的挥发油具有抗过敏作用[8],细辛具有良好明显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9],苍耳子具有抗过敏、抗菌消炎的功效[10]。
3典型病例
病案1:高某,女,13岁,鼻塞、鼻痒、头痛、头晕伴失眠健忘1年。患者自觉1年来鼻塞、鼻痒并伴有头痛头晕,流黄脓鼻涕,耳闷,每于季节变化时加重并时常感冒。医院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并服用抗过敏药物等治疗,但均未获得良好疗效。遂慕名求诊于裴老处。症见:鼻塞,头痛,流涕,伴失眠健忘,舌红苔薄白,脉浮弱。西医诊断:慢性鼻炎。中医辨证:肺气虚弱,感受风寒。治法:宣肺通窍,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合方加减: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白芷6g、细辛3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2g、甘草6g、苍耳子9g、黄芩10g、黄芪30g,共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温服。二诊:服药后患者的上述症状有所减轻,遂继续服用15剂,1个月后患者复诊,诉其症状完全缓解,遂给予裴氏消风Ⅱ号继续予以巩固治疗,建议患者加强锻炼、清淡饮食。
按语:裴老认为,本病主因肺气亏虚,卫表不固,风寒之邪趁虚而入,正邪相争所致,若邪气外出,则鼻塞、鼻痒、喷嚏频作;若外邪蕴肺,肺失清肃,久则蕴而化热,则出现头晕、头痛、发热等症状。麻黄桂枝合剂既可驱邪外出又可顾护患者营卫之气;若鼻塞重者可以加石菖蒲、路路通,肺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五味子,脾气虚明显者,加山药、茯苓白术等。
病案2:马某,女,34岁。因鼻塞、流浊涕伴头晕3年。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炎,给于静脉滴注抗生素等治疗,但未完全改善。患者辗转求诊于裴老处。症见:头痛,鼻塞,鼻胫肿流浊涕、嗅觉减退伴耳鸣,舌苔黄腻,脉数。西医诊断:慢性鼻窦炎。中医辨证:肺经蕴热、邪蕴鼻窍。当以清肺泻热,宣通鼻窍。用以麻黄桂枝汤合方加减: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白芷6g、细辛3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2g、甘草6g、苍耳子9g、辛夷9g、黄芩9g共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3次温服同时给予裴氏消风Ⅱ号以配合治疗。二诊:服药后患者诉其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症状好转,遂继续服用10剂,口服予以巩固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口服胸腺肽肠溶胶囊,加强锻炼、清淡饮食。
按语:裴老认为,麻黄乃肺经专药,因鼻为肺窍,故能治鼻窍疾患,发越人体阳气,使肺气宣,毛窍开;桂枝温通经脉、调和营卫;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皆具有辛散走窜之性,善开通鼻窍,使邪有出路;诸药合用,气血运行畅通,则鼻窍开,各项症状皆可改善。若患者嗅觉减退严重者,可加以丹参、通草、王不留行等;若头痛重者可加以藁本、刺蒺藜,咽干甚者,加玄参、天花粉、生地等进行加减。
4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变,慢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慢性鼻炎不仅仅是单一病变,通常还具有遗传倾向,正因如此,鼻炎需及早治疗,鼻炎患者通常病程较长且该病常常诱发其余疾病,向上往往会引起患者耳鸣、头痛头昏、闭塞性鼻音等症状;向下可引起肺的上呼吸道感染重者会引起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心衰;西医药物或手术治疗往往过于单一,无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治疗慢性鼻炎优势明显,其本质既包含消炎同时又包含脱敏,还具有调节免疫、内分泌、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上述2病例可以看出麻黄桂枝合剂治疗慢性鼻炎疗效确切,既可发表散寒、宣通鼻窍、温经止痛,又可调和营卫,慢性鼻炎通常以发散风邪为主、配合宣肺通窍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不同症状进行辩证论治进行药物加减;《黄帝内经·素问》中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裴老在治疗鼻炎过程中往往加以扶正的中药同时配合西药胸腺肽肠溶胶囊等药物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症因脉治·伤寒总论》所言:“外感风寒,从毛窍而入,必从毛窍而出”;因此裴老认为麻黄桂枝合剂为治疗头面部疾患之基础,常用于治疗头面部各种疾患,诸如神经性耳鸣、神经性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唇炎、眼科疾患等用麻桂合剂加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李育民/文,贺云/编辑)
参考文献
[1]马晓峰,陈冬,柴丽.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J].广东医学,,35(15):.
[2]张文,韩想莉,刘晖,等.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对儿童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41(12):-.
[3]李果丽,孙必强.三伏天内外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10):-.
[4]陈娅梅.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10):+.
[5]高斐宏.中医诊疗过敏性鼻炎古今异同[J].亚太传统医药,,10(15):1-3.
[6]姜宏伟.临床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J].黑龙江医药,,4(29):.
[7]蒋玉清.辛夷单药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9(1):16-17.、
[8]涂兴明,吴康郁,熊颖.白芷挥发油抗过敏的实验研究[J].海峡药学,,20(3):45.
[9]程孟春,张峰,徐青.三种细辛属植物挥发抽的镇痛消炎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1(5):.
[10]杨雨晴.苍耳子的药理作用[J].医学信息,,4(1):.
本文由岐黄微苑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