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鼻子出血怎么办
2020-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杨琳红博士
鼻出血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以及寒冷干燥的冬天,老年人和孩子出现鼻出血的现象相对较多,这让不少家庭非常的担忧。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区最为多见,该处有扩张的血管形成血管丛,称为鼻中隔易出血区,少数病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后方或其他部位。一般说来,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鼻出血的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
1、局部原因
以挖鼻导致鼻出血最为常见。从解剖结构上讲,由于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黏膜薄,血管丰富、表浅,与其下的软骨紧贴,受到外伤时对血管的缓冲保护作用差,并且该部位的血管自行收缩能力也差。当外部环境气温干燥或患者高热时,鼻黏膜干燥不适且多痂,尤其当患有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更加干燥,如此时挖鼻,极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鼻出血。其他比较常见的还有鼻中隔偏曲,鼻部特异性感染,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出血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侵袭破坏局部血管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2、全身原因
如血液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引起鼻出血、肝脾疾病、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类缺乏、低钙、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鼻出血。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儿童鼻出血常见原因如下:外伤、鼻腔异物、鼻腔炎症、肿瘤、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如果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对鼻出血的处理应首先止血,在达到止血目的后,再进行对病因的检查和治疗。只要处理措施得当,鼻出血都能止住。
1、首先确定出血部位
出血者不要紧张,并仔细观察,确定出血具体部位。
2、尽量吐出口中的血液
将流入咽部的血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后刺激胃部引起呕吐而加重鼻出血;如果是小儿鼻出血,要让小儿安静下来并嘱咐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同时亦有助于掌握出血量,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一般出血或小量出血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大量出血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
3、局部常用止血法
医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止血:指压法、收敛法、灼烧法、冷冻止血法、填塞法、鼻内镜下止血法、血管结扎法、血管栓塞法等等。但常用又快捷有效的是指压法:用一手拇指和示指紧捏两侧鼻翼根部,压住鼻中隔前下方,同时头稍前倾,张口呼吸,这样捏几分钟,一般都可止血。手边如有消毒棉可卷成2寸长棉卷放入出血侧鼻孔,在按上述方法捏住,效果会更好。如同时用凉毛巾或冰袋冷敷鼻背、鼻根、后颈部和前额部,可加速止血过程。经以上处理,仍不能止血时,医院急诊,做进一步的处置。
4、全身治疗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血剂、维生素等。
5、查找病因
对于老年人应测量血压,儿童要测量体温,要进行血液系统的检查等。
6、特殊治疗
手术治疗可酌情采用。
预防
1、涂抹软膏
当鼻血被控制后,在鼻内涂一些软膏、油性物质或用少许抗生素、类固醇软膏代替。
2、勿挖鼻孔
纠正不良习惯,不挖鼻孔,找出鼻部根本疾病。
3、增加空气湿度
在干燥的环境中建议家里使用加湿机来补充空气湿度。
4、加强营养
纠正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治疗原发病
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对有出血性疾病的小儿应及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老年人应监测并调控血压等等。
杨琳红
佳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耳鼻咽喉科专业。
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撰写专业著作3部,参编高校中英文教材3部,撰写并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应用三等奖1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优秀青年授课教师奖项。
在医疗工作中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耳鼻咽喉科疑难的诊断与治疗有独到的的见解。能够熟练应用耳鼻咽喉科的先进设备,如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CO2激光、显微镜、鼻内窥镜等。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