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结构科普
2019-2-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外鼻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外鼻由鼻根、鼻梁、鼻尖、前鼻孔、鼻背、鼻唇沟、鼻翼组成。
鼻腔
鼻腔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通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
鼻前庭位于鼻腔最前部,由皮肤复盖,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并长有鼻毛,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粘膜交界处称为鼻阈。
内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组成。
鼻中隔支架软骨膜及骨膜外复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血管丰富,由鼻腭、筛前、上唇及腭大动脉支密切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称为李氏区。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血管破裂后不易收缩,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鼻腔外壁表现极不规则,有突出于鼻腔的三个骨质鼻甲。分别称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各鼻甲内侧面和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为总鼻道。上、中两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嗅裂或嗅沟。
上鼻甲:位于鼻腔外壁的后上部,位置最高、最小,因前下方有中鼻甲遮挡,前鼻镜检查不易窥见。上鼻甲后上方为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
中鼻甲:系筛骨的突出部,中鼻甲中常有筛窦气房生长,使鼻腔上部显着缩窄。中鼻甲前端外上方的鼻腔侧壁有小丘状隆起称为鼻丘,是三叉神经、嗅神经所形成的丰富的反射区。
中鼻道:外壁上有两个隆起,后上方为筛窦的大气房名筛泡,筛泡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状隆起名钩突,筛泡钩突之间有一半月形裂隙,称为半月裂孔,其外方有一弧形沟称筛漏斗,额窦多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前上部,其后为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为上颌窦开口。
下鼻甲:为一独立骨片,附着于上颌骨内壁,前端距前鼻孔约2cm后端距咽鼓管口约1cm,为鼻甲中最大者,约与鼻底同长,故下鼻甲重大大时易致鼻塞或影响鼓管的通气引流。
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其外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鼻壁较薄,是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位置。
右鼻腔:
顶壁:呈狭小的拱形,前部为额骨鼻突及鼻骨构成。中部是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此板薄而脆,并有多数细孔,呈筛状,嗅神经经此穿过进入颅前窝。外伤或手术时易骨折致脑脊液鼻漏,成为感染入颅的途径。
底壁:即硬腭,与口腔相隔,前3/4由上颌骨腭突,后1/4由腭骨水平部构成,两侧部于中线相接,形成上颌骨鼻嵴,与犁骨下缘相接,底壁前方近鼻中隔处,两机时各有一切牙管开口,腭大动、静脉及腭前神经由此通过。
鼻腔粘膜按其组织学构造和生理机能的不同,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两部分。
嗅区粘膜:分布于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内侧面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组成。其固有层内含分泌浆液的嗅腺,以溶解有气味物质微粒,产生嗅觉。嗅细胞为双极神经细胞,其中央轴突汇集多数嗅细胞嗅丝,穿过筛板达嗅球,周围轴突突出上皮表面,成为细长的嗅毛、嗅神经。
呼吸区粘膜:除嗅区外,鼻腔各处均由呼吸区粘膜覆盖,该区粘膜属复层或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其纤毛的运动主要由前向后朝鼻咽部。粘膜内含有丰富的浆液腺、粘液腺和杯状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使粘膜表面复有一层随纤毛运动不断向后移动的粘液毯。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构成海绵状组织,具有灵活的舒缩性,能迅速改变其充血状态,为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主要部分。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对鼻腔的生理功能甚为重要,故手术时不宜过多去除。
鼻窦
鼻窦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1.额窦:位于额骨的下部,后壁为一薄骨板与颅前窝相隔,底壁相当于眼眶的内上角,甚薄。发生急性额窦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2.筛窦:位于眼眶与鼻腔外上方之间的筛骨内,由极薄的小骨板组成蜂窝状小气房,分前后组。其外侧面与眼眶的内侧面为纸样板,菲薄如纸,故筛窦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3.上颌窦:居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最大的一对,其平均容量约13毫升。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故比其它的窦易发炎。
4.蝶窦: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内,其顶、外、后壁均借骨板与颅中窝及颅后窝相隔,与框尖关系密切,故蝶窦炎时可引起视神经病变。
鼻腔的作用:1.鼻腔是人体呼吸的第一道防线,能阻挡粉尘、污染、细菌、病毒等对人体的侵袭。2.鼻孔入口内由硬而短的鼻毛,能挡住空气中的花粉、碎绒毛、尘埃和其它较大颗粒。穿过这第一道防线的杂质,会遇到第二道更严密的防线。如异物刺激了鼻子,往往会打一个喷嚏,把异物立刻喷出体外。另外,呼吸道内壁上的粘膜分泌的粘液,不但能把细菌及其它异物粘住,而且鼻腔分泌的溶菌酶等能有效地抑制细菌。
每隔20分钟左右,鼻子就会分泌一批新的粘液,通常一天要分泌一升左右,这就是俗语所说的鼻涕。为了排除含有杂质的废粘液,鼻子里有几十亿根纤毛,穿过粘液层,每分钟扫动将近下,把粘液扫到食道和胃里,由消化液消灭困在粘液中的细菌。健康的成人,鼻子里的粘液每分钟大约移动半厘米。但是吸烟或喝酒过度、脱水或者健康欠佳的人,粘液的清除速度要慢得多。清除速度越慢,鼻子防御细菌和其它异物的效率自然就越低了。
鼻子的构造可以执行如下功能:
1.对吸进的空气进行加温湿润及过滤作用:鼻孔内的鼻毛有清洁、保护之功能,可挡住、过滤吸气时吸入的灰尘颗粒。鼻腔被其侧壁所突出的上、中、下鼻甲,区分为上、中、下鼻道。鼻腔和这些鼻甲表面附有一层粘膜,粘膜内的腺细胞会分泌粘液(及鼻涕),不但可以黏住灰尘颗粒和致病菌,也可以帮助湿润空气,藉由纤毛的运动可将这些粘液所捕捉的灰尘排出体外。粘膜下富含血管,可温暖干燥而冷的空气,经由鼻毛、粘液、血管的作用,就可以使气体转变为温暖、清洁和湿润,再进入肺中。
2.接受嗅觉的刺激: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甲上方区域的粘膜,称为嗅觉区,这里有嗅觉神经,能分辨空气中不同的气味。
3.作为说话发声的共鸣腔,鼻腔可以辅助发音,可使发出的声音经由共鸣作用而更宏亮、好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