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做对这几点,轻松预防ldquo换

2021-9-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自立秋以来

北京已经经历了多日降水天气

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加大

有的人开始“贴秋膘”

医院跑

那怎样才能做好秋季养生?

医院专家怎么说

如何理解“秋季养收,冬季养藏”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构成了四季气候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秋季养收,冬季养藏”意味着自然界阳气逐下降,阴气渐上升,气温进一步降低。“秋季养收”重在一个“收”字,因为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要固护自身的阳气,使得精气内守。

此外,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所以中医有“秋季养阴”一说。实际上,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养阴”,实际上都是一个能量蓄积的过程,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初秋时节易患哪些病?怎么防治?

感冒咳嗽

感冒咳嗽是初秋时节最容易犯的一类疾病,由于大家已经适应了夏天的生活方式,短袖短裤,冷饮冰激凌,可是到了初秋时节,特别是处暑节气以后,昼夜温差加大,衣服单薄,人们很容易受寒,而出现感冒咳嗽,即中医学讲的“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需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服,防寒保暖。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最容易在换季时节发作,如早起出门上班遇到冷空气,鼻塞、流涕,打喷嚏,对于上班说话多的小伙伴来讲,简直是太痛苦了,一把鼻涕,一把泪。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头部防护,如出门戴口罩、帽子,同时也可以经常点按迎香穴通利鼻窍,位置很好找,就在鼻翼两侧,鼻唇沟处。

皮肤干燥

对于干性皮肤的人群来说,尤为明显,皮肤干燥,甚至脱屑,没有光泽,毛孔增大,非常影响美观,有的人还会有口鼻干燥,干咳,大便干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抹点润肤的硅霜,也可以吃一些百合、梨、藕等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

另外,口鼻干燥难耐,可以试试中药二根汤,近日门诊接诊了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各方面控制的都挺好的,但就是有一个突出表现口鼻干燥,鼻腔尤甚,每年到了秋天就加重,用了好多中西药效果不佳,长达10余年,给他开了二根汤,芦根30克,白茅根60克。

复诊:患者口鼻干燥明显缓解,二根汤由芦根、白茅根组成,二者都可以清肺热,生津液,清热利尿,此外芦根还可以清胃热,白茅根凉血止血,二者合用可以说是清肺胃燥热,生津液的绝妙配伍。

悲秋综合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萧瑟,让人不由得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慨。其具体原因在于,从五行学说来讲,秋天属金,而“七情”之悲也属于金,二者相通,故人们常常在秋天产生一些悲伤情绪。

悲秋综合征在少阳体质人群中最多见,多愁伤感,爱生闷气,善太息,我们称之为“林黛玉”体质。建议大家可以喊两三好友,登高出游,高歌一曲,开阔胸怀,同时听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疏肝解郁,以缓秋天的肃杀之气。

慢性肾脏病加重

立秋以来,明显感觉到门诊肾病患者增加,气温的下降,肾病患者尤其敏感,“伤寒专打下虚人”,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讲,因抵抗力下降,更易患流感,对于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常常导致肾脏病急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黄帝内经》早已提出其防治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正气存内”强调维护自身正气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其毒气”指出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风受凉,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低盐低脂低优蛋白饮食。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npo.com/jblcbx/21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